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于减少配平损失的太阳能飞机构型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具有静稳定性的太阳能飞机一般采用尾翼配平造成气动配平损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T”构型太阳能飞机。概述该太阳能飞机的总体构型,分析该构型飞机巡航状态下降低重心的自配平原理,建立能量平衡和质量分析模型,给出适合于该构型太阳能飞机的概念设计方法,并优化构型设计参数。结果表明,“T”构型太阳能飞机不仅具有静稳定性,还降低了配平损失。在巡航状态下,“T”构型太阳能飞机单位面积平飞需用功率比常规构型太阳能飞机减少了6.2%,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易白 《太空探索》2011,(9):40-41
充分利用太阳能是新能源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对太阳能的利用设想甚至从地球开始延伸至浩淼的太空。在日本因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后,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取代核电的呼声日渐高涨。最近,日本一家公司公布了一项在月球上  相似文献   

3.
正1引言空间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发射大型太阳能卫星,在地球静止轨道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然后以微波或激光为介质把能源传送回地面的大型天线站(或天线阵群),并最终转为基本电力。利用空间太阳能发电,可以解决太阳光穿过大气时因受到吸收和散射而减弱的问题,被认为是能够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柔性部件如太阳能帆板的振动影响其姿态镇定.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演多尺度相位光流的航天器太阳能板振动光学成像测量方法.我们将太阳能板振动的测量看成是光流的计算,利用光流的计算来提取振动信息.首先,在单演多尺度空间表达太阳能板图像序列;然后,基于图像序列间的局部单演多尺度相位差,估计太阳能板振动产生的光流.为了提升光流计算精度,本文在高尺度空间估计粗糙相位差,再将这个粗糙相位差逐级代入低尺度空间,精确计算相位差.仿真实验数据和地面实验数据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太阳能帆板驱动系统(SADS)的角位置控制性能和抑制太阳能帆板的柔性振动,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ASMC)与输入成形技术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自适应滑模控制保证了系统在不确定性影响下的一致有界性和渐进一致有界性,从而提高了太阳能帆板驱动系统的角位置控制性能。同时,通过基于参考模型的输入成形器(IS)规划了指令轨迹,进而抑制了太阳能帆板的柔性振动。仿真结果表明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刘豪 《国际太空》2010,(2):36-36
<正>据BBC新闻2010年1月19日报道,阿斯特留姆(Astrium)公司正在研究天基太阳能方案。天基太阳能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概念,可24h提供清洁的、取之不尽的能源。由于天基太阳能不会因受到云层、灰尘和大气的影响而衰减,因此同样大小的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太阳能应用总体规划设计单位和世博永久三场馆光伏技术应用设计单位--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担了世博会多个太阳能项目,并承建了世博中心1兆瓦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并网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三维多组分羽流及其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到实际卫星总体布局特点及姿控发动机燃气喷流为多组分的特点,采用差分求解N-S(Navier-Stokes)方程耦合DSMC(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方法建立三维多组分羽流场的数值模拟模型,对5 N无水肼单组元姿控发动机喷管产生的燃气羽流场及其效应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羽流场的物理参数分布、化学组分分布,得到了羽流对太阳能帆板的羽流气动力和气动热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太阳能帆板的羽流效应防护应以N2,NH3为主,姿控发动机羽流会对太阳能帆板撞击产生气动力和气动热的影响,在太阳能帆板前沿中点处,存在气动压强峰值和气动热流峰值.计算结果为研究羽流效应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能源已经成为金世界广泛关切的重大问题。在各种能源中,太阳能是最理想的能源,它实际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不受政治及战争的影响。而地球上的矿物燃料日趋枯竭,石油危机威胁着许多国家,所以,太阳能的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太阳电池就是利用光电效应把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它的主要优点是单位重量的发电能力,比其他任何  相似文献   

10.
迟惑 《太空探索》2023,(2):22-29
<正>关心航天的人,对太阳能电池都很熟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太阳翼”或“太阳能帆板”。航天领域是人类第一个大量、全面使用太阳能的。没有航天技术几十年的探索、开发和应用,今天庞大的光伏产业可能就无从诞生。太阳能电池,如今往往被叫做光伏材料。虽然一部分深空探测器已经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电源,  相似文献   

11.
钱卫 《太空探索》2023,(2):30-37
<正>2022年12月,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进行了两次空间行走,其中的重要工作,就是部署新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ROSA)。其中一对安装在S4桁架的3A位置,另一对安装在旧4A太阳能电池阵列的顶部。此前的2021年6月,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就在P6桁架上安装了两块柔性太阳能电池板。这件事比中国空间站展开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晚了差不多两个月。也就是说,在这个领域,中美基本上已经是并驾齐驱了。  相似文献   

12.
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是非常有前景的未来空间能源供应系统,在费用和性能上已经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国际上对于它的研究已经超过40年。文章从热机循环方案、各主要部件的研究等方面介绍了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发展,并且与其它电源系统进行了技术比较,显示出这种供电方式的较大优势。根据国外研究经验,提出了发展中国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天基太阳能电站(SBSP)是一种采用微波或激光等方法将从太空获取的太阳能以无线方式传输到地面,再将其转换成电能供人们利用的系统。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型航天系统的开发,以及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领域的逐渐拓展,太空太阳能发电已成为多个国家和空间组织航天专家的研究目标。作为经济大国、能源需求大国和资源贫乏国,日本更深刻地意识到开发太阳能发电项目对解决其能源奇缺困扰的重要性,因此下定决心开发天基太阳能电站,突破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式空间太阳能搜集器的设计可以减少卫星太阳阵的尺寸,计划中的美国空间站将采用这样的技术。到本世纪末,应用小型卡塞格伦太阳能收集器(MCC)将成为那些需要100千瓦以上功率的大型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太阳能量粒子事件中重离子平均丰度过量的资料,计算得到太阳能量粒子源物质的温度,提出了描述太阳宇宙线能量粒子源物质的新模式——高色球层模式;太阳耀斑观测确定,太阳宇宙线耀斑的加速区一般最可能出现在低日冕甚至高达几万公里的高度,从而,太阳宇宙线的源和加速区通常不位于同一区域;进而提出了描述太阳能量粒子事件中重离子丰度过量的可能机制——其源物质是通过太阳黑子的冻结型无力场从高色球层输送到活动区,形成耀斑前加速区内重离子丰度大和耀斑后宇宙线中重元素丰度的过量.   相似文献   

16.
美国 Vionment航空公司在美国航宇局的帮助下 ,已研制开发出“百夫长”太阳能遥控飞艇 ,并成功地进行了试飞。“百夫长”的外形像一个巨型机翼 ,全长约 6 0 m,翼上覆盖着许多太阳能电池 ,以驱动沿机翼顺序排列的 14台推进器。它可携带 2 72 kg有效载荷 ,与 1颗普通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相同。它可作为现在广泛应用于商业、军事、环保、科研和通信的卫星的取代品。目前 ,发射 1颗卫星的费用至少需要 1亿美元 ,而配置 1艘太阳能飞艇只需 5 0 0万到 10 0 0万美元 ,并且一位领航员能同时遥控好几架飞艇 ,其有效载荷易于升级。但是 ,由于靠太阳能…  相似文献   

17.
空间太阳能电站是指能够在轨道上将太阳能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有效采集、转化并传输到地面,再转化成为电能供地面使用的系统。聚光是空间太阳能收集的途径之一,多种SSPS方案采用了聚光方式。文章介绍了聚光式SSPS的研究现状,对现有SSPS方案中的不同聚光技术方案进行了综述分析,将空间太阳能电站聚光技术划分为3个层次,总结成4种模式,详细分析了每种模式的优点与技术难点,并对聚光式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化学火箭是人类进入太空的唯一途径,但在太空中可就不一样了,虽然火箭发动机仍然是卫星和飞船主要的动力系统,但空间太阳能电推自几十年前蹒跚学步开始,现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太阳能电推技术蓬勃发展,空间系统公司(SSL)将其大致划分为三代,它在商业通信卫星、深空探测器乃至空间站上都将大显身手。电推的由来和优势电推技术并不是一个新概念,1906年美国航天先驱戈达德就提出了  相似文献   

19.
美国空军空间飞行研究所现正在地面进行以空间大量太阳能为动力的火箭发动机试验,力求到90年代中期达到实用化。这种发动机是用反射镜收集太阳光,从而加热液氢,产生喷射,获得推力的。若与化学燃料火箭相比,太阳能火箭具有推力小但比冲高的特点。另外,此种火箭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宜长时间工作,但推进速度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运输有效载荷。如果用太阳能火箭把装有有效载荷的运输飞船从低地球轨道推到静止轨道上,其费用只有化学火箭的一半。化学火箭是通过使燃料产生大量高温气  相似文献   

20.
空间太阳能电站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1世纪人类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能源形势。太阳能是持久稳定的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将有希望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空间太阳能电站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空间无线能量传输是实现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核心关键技术,国内外已对基于微波与激光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开展研究。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可以追溯到1899年,长时间的发展使该技术成熟度高,特别是微波发射及接收器件的更新换代,也让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成为最早纳入空间太阳能电站设想的核心技术。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兴起于2000年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