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气闸舱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乘坐上升2号飞船进行世界上第一次舱外活动时,使用了附加的、可伸缩的过渡舱,其出舱活动过程是:展开过渡舱并向内充气;当过渡舱与飞船座舱内气压一致时,开启飞船舱门,航天员进入过渡舱;关闭飞船舱门,释放过渡舱内气体;气体释放完毕,开启过渡舱外舱门,航天员进入太空活动;结束舱外活动后,航天员  相似文献   

2.
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完成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出舱活动,在舱外停留时间为24min。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女航天员佩姬·安妮特·惠特森在执行国际空间站第50批长期考察组任务期间,于2017年3月30日和同伴进行了舱外活动,这次历时6小时30分钟的舱外活动完成后,她创造了两项女航天员舱外活动新的世界纪录:舱外活动次数8次,超过了美国女航天员苏尼特·威廉斯保持的7次舱外活动记录;舱外活动累计时间达到53小时22分钟,超过了苏尼特·威廉斯保持的50小时40分钟记录。同时,佩姬·惠特森还创造了57岁年龄最高女航天员太空飞行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4.
□□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完成第1次太空行走后,苏联/俄罗斯不断加强对舱外航天服的研制和利用,特别是"奥兰"系列舱外航天服先后经历了4次改型,各项技术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5.
王永生  徐宏 《国际太空》2007,(11):24-31
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在上升-2载人飞船飞行中完成了人类第1次出舱活动,持续时间为12min.1969年1月16日,苏联航天员第2次走向太空,是2名联盟-5载人飞船的航天员在向联盟-4飞船过渡时完成的,持续时间为37min.此后,随着航天员舱外活动使用的个体装备的技术完善及功能可靠性的提高,舱外工作逐渐由短时行为变为有计划的多时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0月11日,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人类太空行走第一人——苏联功勋航天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当天因病在莫斯科去世,享年85岁。这位数次逃脱死神魔掌的航天传奇人物,在人类航天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向列昂诺夫的家人慰问时表示,列昂诺夫是"真正的先驱,一个坚强而英勇的人"。关于列昂诺夫进行人类首次太空行走的故事,要将时间拉回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  相似文献   

7.
正阿列克谢·列昂诺夫,1934年出生于俄罗斯克麦罗沃州,1953年参军。他很喜欢科幻著作,尤其喜欢苏联火箭专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地球之外》,这本书中对外太空的描写勾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当苏联宇航部门再次招募航天员人选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由于自身条件优秀,1960年,列昂诺夫正式成了一名光荣的航天员。1961年,苏联著名航天员尤里·加加林首次成功进入太空。这极大鼓舞了  相似文献   

8.
正太空是个充满魅力的神奇世界,在太空中的生活更是充满魅力。运行于轨道上的空间站里,每件东西都是漂浮的。这篇文章采用图解的方式,告诉读者航天员们在空间站里所要做的工作。航天员有时需要到舱外执行任务,比如对空间站外部部件进行维修。维修对象是舱外的电子器件和机械部件。舱外维修时,航天员需要穿好航天服,然后打开气闸舱舱门,系上安全绳。气闸舱有内外两层闸门,及时  相似文献   

9.
正空间站航天员出舱活动医学保障工作,是载人航天长期飞行医学保障的重点,也是空间站运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以"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为背景,介绍了"国际空间站"航天员舱外活动的概况、舱外活动的工作组织原则与医学保障系统,阐述了舱外活动的减压安全保障措施、舱外活动期间航天员作息制度的特点,最后分析了"国际空间站"航天员舱外活动的主要结果。随着航天员舱外活动个体装备技术的完善及其功能可靠性的提高,舱外工作逐渐由短时行为变为航天员有  相似文献   

10.
天宇 《国际太空》2015,(3):60-67
<正>今年3月18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50年前的这一天,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此后,太空行走成为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并取得了飞速发展,为推动人类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太空行走已成为载人航天常态,比如,2015年2月21日、2月25日和3月1日,"国际空间站"上的2名美国航天员先后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他们在舱外架设了一条超过200m长的电缆,为今年晚些时候送到空间站两个"国际对接适配器"做准备,最终用于在2017年"接待"美国商业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11.
杨孝文 《太空探索》2012,(11):38-39
航天员落到森林里,担心自己被狼吃掉;飞船在发射过程中竟然被闪电击中……诸如此类的离奇故事决非杜撰,而是确有其事。在人类航天史上,即使是计划最周全的任务,也有可能遭受一些荒唐事故的困扰,有时候这种荒唐事故甚至会接踵而至,让人感觉不可思议。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些事故中,航天员竟然全都幸存下来。上升2号20世纪60年代,苏联把搭载两名航天员的"上升"2号飞船送入轨道,这标志着苏联在太空竞赛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中一名航天员,即飞行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离开飞船,成为世界上太空行走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马爱军  刘巍 《国际太空》2012,(10):33-41
自从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阿里克谢·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飞船,成为第一位完成太空行走的航天员至今已过去40多年,舱外活动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并已成为载人航天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中性浮力训练设施在舱外活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美国、苏联/俄罗斯40来年的载人航天实践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进行人类的第一次太空行走30周年。我们特译载这篇描写当时一些惊险情节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1973年5月至7月,两批美国航天员出舱对舱外热控和太阳电池翼进行了成功的维修,挽救了重达100吨的"天空实验室",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舱外在轨维修服务。在轨服务技术发展至今,世界各国已经进行过和正在开展多项在轨服务项目的试验验证。在轨服务是指在太空通过人、机器人或两者协同完成的空间操作,包括延长各种航天器寿命、提升执行任务能力及清除轨道垃圾等。在轨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阿波罗"计划执行过程中,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他们也是至今为止,人类实现登月仅有的12人。这12名航天员分别是:1.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是世界登月第一人,1930年8月5日出生,先后参加过双子座8号、阿波罗11号飞行,总计太空飞行时间8天14小时12分钟30秒,舱外任务1次,太空行走时间2小时31分  相似文献   

16.
舱外活动中航天员利用扶手移动的路径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员在舱外活动中,常常需要从一个工作点向另一个工作点移动.提出了一种用于搜寻两个工作点间最短通路的路径规划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人工智能中的启发式搜索A*算法,在用栅格法对三维工作环境进行离散化的基础上,采用路径最短原则,完成了航天员在舱外活动中依靠扶手移动的路径规划.对一个例子进行了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规划的路径可为航天员舱外活动扶手的安装位置提供参考依据,以减少航天员舱外作业的工作时间、降低能量消耗以及提高航天员舱外作业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杨孝文 《飞碟探索》2008,(12):38-39
2008年9月25日,中国的神七飞船顺利升空,这次航天任务的重中之重是航天员要进行太空行走。太空行走,又叫舱外活动,因其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所以风险很大。在地面以上300千米的轨道中以每秒7.7千米的速度飞行,同时还要一丝不苟地完成舱外活动任务,其难度呵想而知。因为舱外活动中存在的大量风险会给航天员造成很大压力,所以太空行走并未被列入例行性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四、出舱活动舱外航天服早期的舱外航天服都是软式的,除了头盔和手套可拆卸之外,其余部分是一个整体。采用通风的方式散发身体产生的多余热量,供氧等生命保障由航天器通过脐带式管线提供。图为苏联进行第一次舱外活动时航天员穿用的舱外航天服,全身是软式的,可以看到位于身前的生命保障脐带。  相似文献   

19.
舱外航天服(上)13.航天员太空行走为什么要穿舱外航天服?舱外航天服与舱内航天服有何不同?航天员在太空中行走,由于太空环境非常恶劣,不仅有高真空、缺氧、极度的温度变化和可怕的宇宙辐射,而且还有太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苏联是最早实现舱外活动的国家,在舱外活动方面有大量、丰富的经验,多年来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俄罗斯航天员舱外活动训练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训练、单项实践训练、出舱程序训练和出舱任务训练。出舱和舱外活动训练的大型设备主要有中性浮力水槽、失重飞机、舱外活动训练模拟器、气压舱、航天员移动设备动力学制度模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