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NASA把发往木卫二的轨道探测器正式命名为"木卫二快车"。这项任务此前的正式名称是"木卫二多次飞越任务",将耗资20亿美元。该探测器定于2020年发射,将在绕木星运行的轨道上对木卫二进行数十次近距离飞越探测,研究木卫二上是否可能存在生命。同直接进入绕木卫二运行的轨道相比,  相似文献   

2.
<正>NASA官员表示,若仍想让该局赶在2022年前发射"木卫二决船"探测器,将需要国会增加经费。"木卫二快船"旨在通过对木卫二这颗木星的多冰卫星进行几十次飞越探测来研究其宜居性。白宫此前—天公布的2018财年预算案为该项目研制工作申请的经费是4.25亿美元。预算案打算在2018年-2022年为这项任务总计拨款16.3亿美元。但根据NASA的预算文件,  相似文献   

3.
<正>3.3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EJSM)□□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是美国和欧洲航天局(ESA)联合探测外行星的计划之一,该计划的探测对象涉及木星和4颗卫星木卫二(Europa)、木卫三(Ganymede)、木卫一(Io)和木卫四(Callisto)。该计划包括2个探测器:一个是"木星木卫二轨道器"(JEO);另一个是"木星木卫三轨道器"(JGO)。前者主要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负责,而后者主要由欧洲航天局负责。  相似文献   

4.
迟惑 《太空探索》2014,(4):12-20
<正>2014年1月22日,美国航宇局(NASA)公布了本年度地球科学的五大新任务。这些任务其实早已为人们所关注,但今年是它们预定的发射年份,引人关注。NASA指出,这五大任务发射后,可以为科学家们提供更具有决定性的数据来理解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这是十多年来第一次有如此壮观的场景:5项NASA的地球科学任务同年发射。NASA称之为"开启了新的、更优秀的遥感之眼来监视我们变化中的行星"。5项任务中,有两项是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5.
木星和土星探测的未来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苏联先后向火星、金星、木星和土星发射了几十个探测器,并实现了火星和金星的机器人着陆。这些探测器中以探测火星和金星的居多,仅有几个掠过木星和土星,而且未能获得这些巨行星的全貌。1989年和1997年发射的"伽利略"(Galileo)木星探测器和"卡西尼-惠更斯"(CassiniHuygens)土星探测器分别进入了木星和土星轨道,实现了大气就位探测和土卫六表面着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料,更激发了世界对这2颗巨行星及其卫星的关注。200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先后发布的深空探索愿景中均规划了木星及土星探测任务。2008年,NASA和ESA组成了木星系探测联合研究组(JSDT),提出了在2020年后实施"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EJSM)和"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TSSM),美欧将集中资源联合开展木星系和土星系探索任务。2011年,美国选定了"土星海"(TiME)着陆器作为2016年的发现级备选任务。2012年5月,ESA确定了将在2022年发射"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将探测木星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航宇局(NASA)研制的三辆火星漫游车已经在火星上各自跑了不少路,于2012年登陆火星的"好奇"号至今仍在运行。虽然载人登火星依然遥遥无期,但NASA决心不断发射探测器到火星上,以延续技术发展,为载人登火星积累经验和知识。根据计划,NASA的下一代火星漫游车将在2020年发射,称为"火星2020",它将携带"一组精心选择的设备"前  相似文献   

7.
□□2002年7月25日,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投票通过了航宇局(NASA) 2003年总数为152亿美元的经费预算。这比美国总统布什为NASA申请的额度多了2亿美元,比已批准的NASA 2002年的经费多了3亿美元。 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之所以增加NASA 2003年的经费预算,旨在让NASA能在本世纪头10年内向冥王星发射探测器。在增加的2亿美元中,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希望将其中的1.15亿美元用于探测冥王星的“新地平线”任务。 NASA局长奥基夫称,他们不太支持“新地平线”计划,而是打算在本世纪第2个10年内向冥王星发射一个核动力探测器,它可以比现…  相似文献   

8.
美航宇局(NASA)已经告诉意大利空间局(ASI)它也许愿意在2~4年内再次发射那颗命运不佳的系绳卫星,但是至少需要6个月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ASI官员曾希望说服NASA把这颗独特卫星的再次发射日期安排在1993年,然而NASA却决定成立一个工作组来研究再次飞行的可行性。该工作组要在今年年中才对这颗卫星的命运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9.
<正>"土壤湿度主动-被动探测"(SMAP)任务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专用于全球土壤湿度和冻融监测的项目,属于NASA地球系统科学探路者计划(ESSP)中的一项任务,也是NASA"十年调查"任务之一。SMAP卫星的科学目标是提供频繁的表面土壤湿度与表面冰冻/解冻状态的全球测量,测量结果用于加深对水、能量、碳等循环的认识,同时改进天气与气候预报。SMAP卫星将在2015年1月底发射。  相似文献   

10.
正NASA的一辆核动力火星漫游车"火星"2020将在2020年夏天由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火箭发射。除"宇宙神"5外,NASA在为该漫游车选定运载火箭的过程中还考虑了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4H和太空探索公司的"重型猎鹰"火箭。太空探索公司是否提交了投标方案尚不得而知。"火星"2020采用以钚为燃料的"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供电,而"宇宙神"5是目前具备为NASA发射此类核动力探测器资质的唯一一  相似文献   

11.
NASA已经制定了1992年初至1993年9月的航天飞机发射计划。按照计划,1992发表)。说明: NASA为这项计划采用了一个新的政策,即发射的详细日期暂不予公布,而仅公布月份。据NASA人士说,这是为给发射日期的合理调整留出余地。在1991年5月完成空间实验室生命科学年将进行8次航天飞机发射,1993年将进行12次(1993年12月以后的3次发射安排尚未飞行任务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将停止使用,在洛克威尔(Rockwell)国际公司的Pa-lmdale实验室接受维护与详细检查。部分检修工作将与延长寿命轨道飞行器(EDO)计划有关。 1992年6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再次飞行将是首次EDO飞行,历时13天。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28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心宿二"运载火箭在位于美国航宇局(NASA)沃洛普斯飞行设施的中大西洋地区航天港发射该公司"天鹅座"货运飞船时发生爆炸。本次发射执行的是轨道科学公司在NASA"商业补给服务"(CRS)计划下的第三次正式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任务代号"轨道"3,又称"天鹅座"CRS-3。本次发射的飞船上装载了2290千克货物,其中包括29颗微小卫星。  相似文献   

13.
太空新航线     
<正>美欧签订火星探测协议NASA和欧空局局长最近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开展火星探测的"意向书",为双方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共同规划相关任务开了绿灯。双方2016年将发射一个由欧洲牵头的轨道器,2018年将发射分别由欧美双方提供的火星表面漫游车,两次  相似文献   

14.
<正>轨道科学公司在努力恢复2014年10月份发射失败的"心宿二"火箭飞行工作的同时,将从联合发射联盟公司订购至少一枚"宇宙神"5火箭,在2015年第四季度恢复为NASA开展的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并拥有"必要时"在2016年再发一次的选择权。发射将在  相似文献   

15.
贺鹏梓 《太空探索》2011,(11):36-39
2012年虽然是电影中的地球毁灭之日,不过美国航宇局(NASA)还是打算继续实施自己的火星探索计划。NASA计划在2011年末发射一个大型漫游车到火星表面,用来进一步探究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生命,是否可以供人类居住。这个漫游车名为"好奇"号。  相似文献   

16.
<正>NASA网站2017年6月17日报道,2013年发射的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MAVEN)探测器自2014年9月进入火星轨道以来,已经绕火星飞行了1000天。MAVEN任务对火星高层大气开展了详细探测,揭示太阳如何剥离火星的大部分大气,使一个曾经适合于微生物生存的星球变成贫瘠的沙漠世界。为纪念MAVEN在轨1000天,NASA网站列举了MAVEN迄今取得的如下10大科学发现。(1)火星大气层持续受到太阳和太阳风的剥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给《2020年天文和天体物理学十年调查》中的中型任务概念即"探测器概念研究"(Probe Mission Concept Studies)提供输入,美国NASA征集了相关任务概念建议,即"天体探测器任务概念研究"(Astrophysics Probes Mission Concept Studies)。此次征集作为NASA"空间和地球科学"计划框架下的一个研究机会公告(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Space and Earth Sciences,ROSES),面向  相似文献   

18.
<正>NASA于近日宣布选定由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1.1型火箭来发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发射将在2017年8月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进行。发射工作共将花费约8700万美元。TESS的科学目标是在邻近太阳系的数十万颗明亮恒星周围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一名档案声像人员,小周已经用镜头记录下了数十次火箭和卫星整流罩的星箭对接画面,即便是闭着眼睛,他也知道从哪里取景更好。但是,他这套传承了数十年的经验,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身上不管用了。"塔吊"对接模式被颠覆常规火箭发射中,在发射前数天,整流罩会与卫星完成"合罩",整流罩与卫星作为一个组合体,被一辆转运车运往发射塔架。在此之前,火箭的其他部段已经组合完成并矗立于发射塔架上。在发射区,发射塔架上的塔吊会将整流罩吊起来,垂直完成星箭对接。在长征六号火箭发射任务中,这些  相似文献   

20.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2013年9月宣布,于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空间探测器已经进入星际空间。这是目前为止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也是第一个进入星际太空的人造物体,标志着星际探索新时代的到来。爱德华·C·斯通博士是"旅行者"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是旅行者-1最权威的发言人。斯通先生曾经担任过"旅行者"项目的NASA喷气实验室(JPL)主任,还是NASA另外9个飞行器项目的首席调查员。2013年9月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上,现年77岁的斯通获得了国际宇航联合会(IAF)颁发的"世界航天奖",以表彰其对航天技术发展作出的特殊贡献。会后,本刊特约记者刘悦对斯通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