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10月15日5h20min,在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了航天员出征仪式。 10月15日5h30 min,身着银灰色航天服的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报告,请示出征。 10月15日6h15min,杨利伟进入飞船返回舱并坐到了用合成材料特制的座椅上。此时按计划离火箭升空还有2h45min。起飞前,杨利伟在舱内进行各项准备,完成了100多个动作。地面指挥控制中心屏幕显示,杨利伟生理参数正常。 10月15日9h整,火箭在震天憾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急速飞向太空。 10月15日9h10min左右,船箭分离,飞船进入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  相似文献   

2.
雨水 《太空探索》2012,(10):64-64,F0003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包括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在内的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6月18日14时左右,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这是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6月24  相似文献   

3.
孙立华 《飞碟探索》2008,(10):10-11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在2003年10月乘“神舟5”号飞船进入太空,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飞天梦。至今,全球已有900余人次进入太空。由此不难看出,21世纪初将掀起载人航天的热潮,航天员正成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在这些候选航天员进入太空之前,至少需要4年的大学学习,还要接受飞行和科学教程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15日,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然而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呢?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又是经过怎样的特殊训练被培养出来的呢?日前,记者有幸进入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零距离感受了中国航天员的训练生活——  相似文献   

5.
航天简讯     
中日航天员首度在京会面□□2003年12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航天城,正在中国访问的日本航天员向井千秋与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会面。此次是日本航天员首次与杨利伟见面。向井千秋提到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展示联合国旗的举动,并对杨利伟表示,要以航天员同行的身份,超越国家和地区范畴,为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作出贡献。杨利伟也表示,希望在培养新一代航天人才等方面共同努力。其后,向井千秋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太空是人类共有的,中日航天员要为日中友好、亚洲和全球和平一起努力。向井千秋还谈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和日本H-2A火箭发射失…  相似文献   

6.
太空新航线     
<正>韩首位航天员辞职惹争议8月12日,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称,韩国首位航天员李素妍已因个人原因从该院辞职。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称,李素妍向该院发了辞职信,该院同意了她的要求。李素妍现年36岁。她2008年在耗资260亿韩元(2540万美元)的韩国航天员培养计划下同两名俄罗斯航天员一起乘飞船进入太空,成为韩太空第一人。在韩国航空宇宙研  相似文献   

7.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奉命出征太空。由航天员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组成的首飞航天员梯队,肩负着征服太空的神圣使命,出现在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上。最终,杨利伟作为首飞航天员,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担负起这次里程碑式的太空飞行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世界为之瞩目,民族为之骄傲。 航天员系统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选拔和训练航天员是一个国家能否独立自主实施载人航天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今世界,过去只有美国和俄罗斯两国能够独立完成航天员的训练。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中国。航天员…  相似文献   

8.
高歌 《太空探索》2004,(2):12-15
神箭刺蓝天、神舟游太空。当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进入太空,炎黄子孙从此步入裁人航天新时代的时候.人们无不对发射“神舟”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感到好奇:这种威力无比、拿誉世界的运载火箭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赵雁 《国际太空》2004,(5):27-28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身体结构已经完全适应了地球环境的特点。在太空中,失去了地球引力,航天员的生理必然会受到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在神舟—5飞船成功将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后,毋庸质疑,中国人造访太空的机会会越来越多,时间也会越  相似文献   

10.
<正>特殊航天员瓦列里·波利亚科夫:在太空连续生活与工作时间最长的航天员至今为止,在太空连续生活与工作时间最长的是俄罗斯航天员波利亚科夫,他于1994年1月8日乘坐"联盟"TM-18飞船进入"和平"号空间站,一直到1995年3月22日才返回地面,在太空连续飞行了437天17小时58分17秒。之前他还于1988年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了241天。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整,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飞向太空,在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0月16日的清晨返回祖国的怀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在飞船绕地球飞行第七圈时,杨利伟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帜,分别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向全世界人民、全体中国同胞问候:“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Make use of the outer space peacefully,and benefit all humankind”,向同一时刻在太空工作的外国同行问候。那么,这面联合国旗帜是如何“登上”神舟五号飞船的呢?  相似文献   

12.
《太空探索》2004,(2):24-25
2003年已过去,但2003年却作为中国航天最辉煌的一年而永远载入史册。从敦煌的飞天壁画,万户的飞天实践,到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邀游太空21个小时后而顺利返回地面并自主出舱,中华民族延续了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在2003年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焦立中(莱罗伊焦),这位四次遨游太空的美籍华裔航天员,虽然生长在美国,但对中国却怀有深厚的感情.早在1988年,他和父亲一道应邀回到中国,在北京和长沙进行讲学活动.1994年7月焦立中把一面五星红旗带上太空,返回地面后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说:"我非常自豪地带它经历了一次太空飞行,我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航宇局的航天员向中国人民表示敬意."2003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升空并安全返回,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每位炎黄子孙都应为此感到骄傲."2005年2月,焦立中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到了中国长城的照片,而且还把从太空拍到的一张北京照片赠送给中国记者,并深情地介绍了他在太空欢度春节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太空探索》2004,(7):16-17
5月11日.在欧空局的风站上刊登了欧空局Proba卫星从太空拍到的一张中国长城的照片,顿时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并在文章中特意说明,中国的航天员杨利伟在经过了2l小时的轨道飞行,安全返回地面后,对迎接他的人们说,从太空没有看见长城,这只能说明杨利伟在太空呆的时间太短.仅仅只有21小时,  相似文献   

15.
今年6月24日,我国神舟-9载人飞船实现了与天宫-1目标飞行器的第一次手控交会对接。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神舟-9搭载的3名航天员中有了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身影,这对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男女航天员在太空的作用各有所长,女航天员已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并将在未来长期载人航天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在我国首位女航天员登天之际本刊隆重出版"女航天员专题",向世人展示全球女航天员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王朋 《太空探索》2003,(12):2-7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踏上了探索宇宙的征程。近10分钟后,船箭分离,飞船进入绕地球飞行的轨道,航天员每1.5小时绕地球一周。中国大陆上的五个测控站、国外陆地三个活动测控站以及布在海洋上的四艘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密切监控  相似文献   

17.
<正>9月26日,俄"联盟"TMA-14M载人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女航天员叶连娜·谢洛娃进入空间站,成为驻站的第一位俄罗斯女性。这也是17年来首次有俄罗斯女航天员进入太空。上一次是在1997年,航天员叶连娜·孔达科娃飞赴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此次发射的"联盟"TMA-14M飞船搭乘"联盟FG"运载火箭,于26日0时25分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除叶连娜·谢洛娃外,飞船内还有俄罗斯航天员亚历  相似文献   

18.
最新消息     
首位巴西航天员将于2006年飞往太空俄罗斯和巴西在2005年10月18日签署了一份协议。该协议规定,俄罗斯将在2006年把首位巴西航天员马库斯·邦蒂斯送往“国际空间站”,费用为2000万美元。最新消息@小光  相似文献   

19.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杨利伟的名字迅速传遍了世界,中华民族终于圆了千年的飞天梦。本光盘是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监制下完成的,包括从决策到研制过程的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信息都是首次向社会公开披露。同时收录了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自拍的精彩录像以及对地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03,(11):28-29
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这位38岁的航天员开始了他56万千米的遨游太空之旅—— 航天训练, 他是最棒的航天员之一 在成为航天员之前,杨利伟是一位拥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的强击机和歼击机飞行员。他在空军的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身体好、爱钻研、肯奉献、协同意识强。在长达两年的严格选拔中,经过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及大型联合演练等一系列训练后,他同其他13人一起从参与选拔的1500名现役飞行员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