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2017年10月4日20时左右,我国云南省迪庆州发生了一起"火流星"空爆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仅引发了人们寻找陨石的热潮,也让大家想起了一部十几年前曾经很热的美国电影《天地大冲撞》,更有人直接把这次事件定义为"小行星撞地球"。小行星真的会撞地球吗?撞上了以后会发生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小行星和地球之间发生过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玛雅人预言地球毁灭的时间终于过去了,很多人不由得长出一口大气。使某些人产生这种劫后余生感觉的是什么?不是迷信,也不是轻信,而是我们对地球生命遭受外力袭扰的科学知识了解得太少。殊不知,现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地面观测站可以清晰观测到外太空向地球袭来的小行星,可以提前预知它们的体积、运行速度和运行轨迹。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利用微型核弹击毁威胁地球的小行星,或迫使它们改变运行轨迹,以确保地球的平安。  相似文献   

3.
美国影片《天地大冲撞》的上映,引发了人们对近地天体的关注。什么是近地天体?它们究竟会不会撞上地球?如果撞上地球会产生什么后果,一系列有关人类生存与命运的问题由此而生。为此,我们特请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研究员、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的王持者朱进先生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数量庞大的近地小行星对地球安全构成了重大潜在威胁,受现阶段小天体观测技术水平限制,仍有大量危险性小行星尚未发现。瞄准我国近地小行星空间观测技术发展需求,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近地小行星观测现状及相关技术水平,并结合天/地基小行星观测平台能力对比,从我国近地小天体观测技术基础出发,提出了我国空间红外小行星观测技术方案。采用可见–红外融合探测的技术方案开展小行星搜寻与光谱详察,并通过空间小行星观测平台与地面观测装备网络协同观测,为推动形成我国天体一体化小行星观测体系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对多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防御策略以及小行星利用价值综合分析,为我国开展近地小行星观测、预警、防御等任务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5.
小行星和彗星从何而来?它们之间 是什么关系?只有通过反复的探测和研究才能破解。小行星和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对它们进行探测和研究,也是解开太阳系形成和发展(其中包括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之谜的重要环节。这也正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人类认识到近地小行星的撞击危险性以来,一直在思考如何减轻和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带来的灾害。提前获得近地小行星的信息,是避免其撞击地球的基本保障。巡天观测有利于弄清楚近地小行星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辨别出对地球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并密切跟踪,尽快确定避免撞击灾害的措施。巡天观测分地基观测和天基观测两大类。用地面望远镜观测会由于大气层对电磁辐射的干扰和吸收而受到限制;而在地球大气层外围绕地球运行的望远  相似文献   

7.
庞峥 《太空探索》2012,(4):50-53
2012年1月27日,一颗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距离地球最近时只有6万千米。这颗名为“2012BX34”的小行星位列20颗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首。尽管它没有对地球造成威胁,但再次向地球人敲响了警钟,要加速研究如何防止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法和技术了,  相似文献   

8.
这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首例--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无人驾驶飞船"尼尔鞋匠"号于北京时间2001年2月13日成功降落在一颗离地球3.16亿千米远的以古希腊爱神"厄洛斯"命名的小行星上,实现了历史上首次探测器与小行星的相会.这次对小行星的探索与考察对于人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一是可以考察太阳的起源;二是提高人类对小行星撞击地球危险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根据俄应用天文学研究所提供的数据目前有约400颗小行星和30多颗彗星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10月24日,俄罗斯联邦航空航天局副局长列米舍夫斯基称,俄已做好“在必要时”驱走威胁地球的小行星的准备。必要时,俄火箭制造部门可实施太空手段来赶走威胁地球的小行星。他强调,拯救受小行星威胁的地球需要国际合作,要能就小行星撞击威胁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0.
庾晋 《飞碟探索》2003,(5):34-36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除九大行星和彗星外,绕太阳运行的小型天体。1801年,意大利的天文学家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已观测到的小行星约有37.5万颗,其中已计算出精确运行轨道的约有4.4万颗。在这4.4万颗小行星中,有未来可能对地球构成真正威胁的。但天文学家称,宇宙“交通事故”并不常见,直径2000千米以上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几率,约为50万年左右发生一次。2002NT7将于2019年2月1日与地球相撞英国广播公司(BBC)引述天文学家的声明称,依照目前观测到的轨迹,小行星2002NT7将于2019年2月1日与地球相撞。这颗小行星现已成为天文观…  相似文献   

11.
小行星也是太阳系家族中一类成员。通过小行星探测,可以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情况,认识小行星的构成和运行情况,为开发小行星资源或防范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提供基础信息。本期特制作"小行星探测专题",对近期人类小行星探测的进展及成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探测活动进行展望,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2.
近地小行星搜索鉴于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研究结果证明小行星有可能对地球构成威胁,美国联邦政府前不久悄悄地开始在这项研究中充当一个重要角色:搜索从外层空间以极快的速度飞来的有可能撞击地球从而造成广泛破坏和人员死亡的小行星。参与这项名为“近地小行星搜索”...  相似文献   

13.
<正>近地小行星作为一种太空武器其威力到底有多大,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小行星武器属于动能武器的范畴,因为它在轰击地面目标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动能,大量的动能主要以冲击波的形式表现从来,其次是热辐射、巨石块、电磁效应和继发效应等。产生动能的多少取决于小行星的直径、飞行速度和小行星的密度。用公式表示:动能量=6.256 x 10-8 x(直径)3 x(速度)2 x(密度)公式中的动能量用兆吨表示,直径用米表示,相对于地球的速度用千米/秒表示,密度用克/立方厘米表示。  相似文献   

14.
周肃 《飞碟探索》2004,(5):17-17
NASA宣布发现了两个新的接近地球的小行星。它们对地球没有显著的威胁,撞向地球的机会非常低;但其中一颗可能在地球上方约500万千米处经过(这等于地球和月球距离的12倍),对宇宙理论来说,这相当接近地球。当小行星接近地球时,便是天文学家观察它们的好机会。他们利用天文雷达,便可以替小行星做一些立体的地图,测量它的转动情况,估计它的表面成分及指出它的轨道元素。这些资料一方面可以帮助估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机会,另外也可以研究开采行星的矿物和水,用来发展太空基地和提供太空船使用的燃料等。世界上有两个天文雷达用来观察和研究这些…  相似文献   

15.
<正>小行星是太阳系最早期的产物,保留了太阳系形成之初的形态,对小行星的探索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地球的起源。近地小行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大天体的摄动作用,运行轨道不断变化,使得小行星或者其碎片存在与地球相撞的潜在威胁,所以探索小行星也可为研究避免这种碰撞奠定基础。不少行星科学家都将小行星视为太空探索的自然跳板,它将展示今后至少20年太空探索灵活的发展方向。从某种意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很多新闻媒体都报道了一颗编号为 2000QWT的小行星在 2000年 9月 1日险些撞上地球,同时提出,美国天文学家发现至少还有 900颗小天体可能危及地球,这引起了许多人对生存家园和自己命运的关注。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行星专家为此发表文章认为, 900颗小行星威胁地球确有其事,但这绝不能说明地球受到的危险几率会增加。相反,这更说明了人类已经逐步掌握了小行星的运行规律和行踪。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完全可以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这类恶性事件的发生。  科学家还指出,尽管这 900颗小行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关近地小行星的报道甚器尘上,就以今年上半年来说,恐怕就有近10起,这些报道不是说某某小行星刚刚与我们擦肩而过才发现,就是说某某小行星将于某年某月某日可能与地球相撞,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而笔者现在要告诉读者的却是非常温馨的消息:一颗近地小行星从我们身旁掠过,但却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伤害。由于体积较大,距离地球又如此之近,科学家们可以仔细地观测这颗小行星,分析它所反射的光线,以推断出这颗小行星的组成元素。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由于事先就得到预报,做了充分的准备,因而得以观赏这颗近地小行星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正"奥西里斯-雷克斯"任务是美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探测器于2016年9月从美国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前往小行星贝努开展研究并计划采集60克样品于2023年9月返回地球。任务的主要目标包括研究小行星的起源和资源,寻找生命起源的答案,以及研究提高小行星轨道预报精度的方法,保护人类和地球家园免遭恐龙的厄运。  相似文献   

19.
徐菁 《国际太空》2011,(12):25-30
根据2011年7月28日的报道,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小行星藏在地球绕日轨道上,它已陪伴着地球渡过了至少几千年的时光。,这种小行星被称作“特洛伊小行星”,尽管其与地球距离比地月远得多,但由于轨道相近,它是最适合航天员探索的地方之一。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未来15年内很有可能对其进行研究甚至开发。研究者还认为,如果能够发现更多的“特洛伊小行星”,航天员能在这些小行星上寻找地球匮乏的贵重矿物。这一发现也为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开启了全新的视野。 长期以来,人类对于近地小行星(NEA)及更少见的近地彗星知之甚少。了解这些天体有助于人类获得太阳系形成的科学信息,这些天体上还可能存在具有潜在价值的太空物质。因此,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小行星探测列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未来载人航天计划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徐菁 《太空探索》2013,(5):18-20
绝大多数小行星和彗星会从我们的居住地——地球身边"擦肩而过",但是宇宙中总有一些麻烦的制造者,极少数的小行星或彗星有可能会与地球相撞,地球表面的巨大陨石坑就是证据。将人类文明毁灭的撞击并不是不可能的,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有可能就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体积越小的小行星制造灾难的可能性更大,因此,科学家们日益重视这些小行星给地球带来的威胁,一些学者甚至呼吁应该把保护人类的居住地不受外来天体袭击作为国防政策之一。专家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