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从10月24号开始,我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这也意味着,继美国、日本之后,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这颗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日发射,目前在轨运行良好。碳卫星克服了地面监测站在空间分布上的局限性,从宇宙空间完成对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定期获取全球和区域的二氧化碳分布图。此次数据开放,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     
<正>我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2016年12月22日3点22分,我国研制的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和三颗微纳卫星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随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43次飞行。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通过定期获取全球和区域二氧化碳分布图,对全国各个省份和城市的碳排放情况进  相似文献   

3.
赵斌 《太空探索》2014,(8):12-14
<正>当地时间2014年7月2日凌晨,在美国加州范德堡空军基地,美国"轨道碳观测者"(OCO-2)由"德尔它"2火箭成功发射,进入高705千米、倾角98.2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质量407千克,工作寿命设计为2年。尽管人们对全球变化的机理还存在诸多分歧,但以碳为基础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已达成共识。在过去50多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了近20%——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根据全球碳项GCP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经平台测试、载荷加热排污等一系列工作后,其有效载荷于1月12日成功开机,13日转入在轨观测任务模式并获取首批观测数据。此次获得的数据是通过高光谱二氧化碳监测仪获取,并经过地面处理生成的第一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光谱图,是我国从太空获取的第一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高分辨率光谱图。首批观测数据的成功获  相似文献   

5.
陆征 《国际太空》2010,(11):F0004-F0004
<正>2010年11月1日00:26,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 3C运载火箭,成功将第6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2010年连续发射的第4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6.
闻斋 《国际太空》2009,(3):10-11
2009年1月23日,日本用一枚H-2A火箭,以“一箭八星”的方式发射了世界首颗专门从太空监测温室气体浓度分布的卫星呼吸号IIBUKI,又名为“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该卫星将在今后5年中从太空搜集全球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分布信息,为制定减排政策提供依据,还能帮助科研人员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究竟能吸收和释放多少二氧化碳。日本希望这次发射既能推动环保事业,又能凸显其火箭的竞争力,进而吸引更多商业订单。整个计划花费约3.728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正>9月22日10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一号"送入太空,同时,搭载发射了浙江大学研制的两颗"皮星一号A"卫星  相似文献   

8.
<正>1概述2022年全球在太空攻防和太空服务领域的发射活动呈蓬勃发展态势,全年共成功发射14颗卫星,其中美国发射8颗卫星,占比58%,包括3颗民商卫星,5颗军用卫星;欧洲发射3颗卫星,占比21%,均为民商太空服务卫星;俄罗斯发射3颗卫星,占比21%,均为军用攻防试验星。2022年,全球太空攻防和太空服务领域发展进程显著加快。一方面,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航天国家和地区均将太空服务列入航天发展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9.
齐真  詹桓  李黎 《国际太空》2016,(12):2-5
2016年,中国航天发射进入了高峰期,完成了不少重大航天任务。时至年末收官之际,中国航天的热度仍未消退,又相继发射多颗影响力较大的卫星。12月下旬,我国即将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首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商业遥感卫星高景-1;另外,我国还将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试验卫星”,进一步发展我国温室气体监测能力。此前的11月22日,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又添一颗天链-1的04星,该星堪与世界一流卫星比肩;12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首颗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4;还有,9月发射的天宫-2空间实验室上的14项科学与应用任务已取得初步成果。借此契机,本刊特推出中国航天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3月30日21:52,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C/远征-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首颗"北斗"全球导航试验卫星,它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在此次发射中,首次使用了被称为"太空摆渡车"的远征-1上面级,它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可在太空将一个或多个航天器直接送入不同的轨道,从而提高火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也使长征-3A系列火箭正式迈入"3.0时代",即从能力形成、能力提升发展到能力拓展。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3月31日,我国长征二号C火箭成功将实践十一06星送人太空。这是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以来研制、升空的第42颗小卫星,总数超过了著名的英国萨瑞卫星技术有限公司33年来研制、升空的小卫星数量(41颗)。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小卫星研制试验企业。4月18日,美国"猎鹰"9火箭顺利发射"龙"货运飞船和5颗长宽高均为10厘米的立方体卫星,其中包括一颗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手机卫星"。它们将在太空运行约90天,然后坠向地球并在大气层中焚毁。回顾2013年,全球一共成功发射了208个航天器,大幅度超过了1990年173个的历史最高纪录,成为航天  相似文献   

12.
太空新航线     
正"猎鹰"9一级船上着陆再次失利1月17日,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1.1(R)型运载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美法合作的海洋测高卫星"贾森"3。这次发射还再次进行了火箭第一级海上浮动平台着陆尝试,但未能成功。"贾森"3卫星由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采用"海神"平台建造,发射质量约510千克,拟部署到1380×1328千米、倾角66.05度的轨道,设计寿命5年。该卫星测量的数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打破了亚洲航天发射记录。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航天东方红")抓总研制的希望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我国皮纳卫星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希望二号六颗卫星的各项状态正常,天地链路畅通,各项测试进展顺利。希望二号卫星系统由1颗28.5千克的纳卫星、3颗9.7千克的皮卫星及2颗1.3千克的子卫星6颗卫星构成,拥有大气密度探测器、双模四频  相似文献   

14.
高歌 《太空探索》2006,(6):18-19
1960年8月10日,美国用雷神-阿金纳火箭发射了发现者13号侦察卫星。一天后,一架直升机在海军蛙人的帮助下,从太平洋的海水中捞起那个因回收飞机未能在空中回收而掉进海里的胶卷舱。不久,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亲手将一面由这个胶卷舱带进太空的美国国旗覆盖在这个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才成功回收的卫星返回舱上。15年后,中国也成功地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当时,路透社评论说:“中国火箭已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把300千克的有效载荷射入远地轨道,把一吨多的有效载荷射入近地轨道。”另一家外国通讯社评论说:“从科学技术方面来看,中国完成的这次发射证明它已掌握了发射和回收地球卫星所需要的现代技术,迄今只有大国才可能取得这种成就。”发射中国这颗返回式卫星的运载火箭名叫长征二号。  相似文献   

15.
金鑫  魏凯  周非  宋永生 《国际太空》2016,(12):24-25
2016年11月10日7:42,长征-11 Y2固体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继2015年9月25日长征-11火箭首飞成功后正式执行应用发射。此次发射以“一箭五星”的形式成功将首颗“脉冲星试验卫星”、2颗30千克级皮纳-2卫星、1颗3千克级丽水-1试验卫星和1颗10千克级潇湘-1试验卫星高精度送入太空。目前,5颗卫星运行状态良好,正按计划开展相关的空间试验和卫星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对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者,特别是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者而言,是个不一般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有多颗卫星连续跃上太空,在属于它们的轨道上安家。经过这一密集发射组网阶段,中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将在太空中初  相似文献   

17.
曾经亲眼目睹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4年9月27日,再次见证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80次发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成功送上太空征程,这是中国发射的第20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  相似文献   

18.
2007年5月14日0时0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送上太空。这是中国首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务。5月22日,“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经过5次变轨,成功定点在东经42°赤道上空。该星定点成功,标志着中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通信卫星正式准确进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位置,为尼日利亚卫星的运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微小卫星蓬勃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为微小卫星提供了低成本进入太空的机会。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需求越来越多。2015年9月20日-10月7日,我国共进行了3次"一管多星"发射,共计成功将28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其中,新型液体火箭长征-6以"一管二十星"的方式一举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不仅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也打破了由印度保持的亚溯"一箭多星"发射纪录;执行"一箭四星"发射任务的新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11也成功实现首飞。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入轨的吉林-1卫星组星是我国首批自主研制的商业遥感卫星。藉此之际,本刊特推出"新型火箭‘一箭多星'发射与微小卫星发展"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12月5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2型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了执行美国宇航局"商业补给服务"(CRS)项目下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的一艘龙货运飞船,任务代号"龙"CRS-16。"龙"飞船上装载了2573千克补给物资和仪器设备等。船上还搭载了将从站上投放的3颗微小卫星。这是该公司2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