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3,(8):37-37
神舟5号飞船即载人起航,中国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实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飞天梦已指日可待。为了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载人航天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创新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举办全国青少年“神箭、神舟”太空画展,即日起征集全国青少年太空美术作品,欢迎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2013,(2):66
为迎接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在北京召开,纪念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周年,在公众中普及航天知识,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质,中国宇航学会将举办"全国太空画创作大赛暨全国第五届太空画展",即日起向全国征集太空美术作品,欢迎广大公众和青少年积极参加,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3.
纪实 《国际太空》2013,(7):45-50
2013年6月20日上午,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成功举行。神舟-10任务航天员在天宫-1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内进行了约40min的太空授课活动,为全国青少年演示和讲解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十分精彩、神奇、有趣和震撼。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  相似文献   

4.
宗合 《太空探索》2013,(7):14-15
6月20日,神舟十号3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收看直播。这是中国首次举行太空科普教育活动,得益于2012年7月建成的能够覆盖全球的载人航天天基测控网。这个由13个地面测控站、4艘远洋测量船、1个天基测控系统组成的航天测控网,首次在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中亮相,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20日,我国神舟-10女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的协助下,成功为地面青少年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为我国太空教育开辟了新篇章,在全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在,太空教育已成为载人航天的重要领域,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2011,(6):60-61
为激发全国广大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举办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本活动是"开启天宫的梦想"——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承办。此次知识竞赛采取书面答题和网络答题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太空探索》2004,(4):24-25
~~全国青少年“神箭、神舟”太空画展获奖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8.
《太空探索》2012,(9):26-27
从最小配置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到全系统状态上天的神舟二号;从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飞行、神舟七号太空行走;从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到神舟八号、九号相继突破自动、手控交会对接,实现航天员短期驻留……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了载人航天,根据自己的国情和需求开展规模适度的飞行试验. 20年神舟飞天,中国开启了一个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航天时代.随着第4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中国人的太空探索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自信、自强、自立的中国人必将在更高的领域、更广阔的空间,创造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辉煌,中国人也必将拥有更强的能力,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高歌 《太空探索》2004,(2):12-15
神箭刺蓝天、神舟游太空。当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进入太空,炎黄子孙从此步入裁人航天新时代的时候.人们无不对发射“神舟”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感到好奇:这种威力无比、拿誉世界的运载火箭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21时01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安全出舱,本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九次太空远征,也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自从6月5日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送入太空以来,  相似文献   

11.
6月11日17时38分,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托举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腾空而起,把一团橘红色的烈焰留在了湛蓝的大漠长空。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6月26日8时07分,3名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15天后成功返回。在这次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太空飞行中,神舟十号飞船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起飞,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并与空间站对接。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舱门开启,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进入“天宫”,与神舟十四号乘组3名同事激动拥抱。中国首次实现空间站三舱三船构型及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  相似文献   

13.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10月1日上午在其诞生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开舱暨搭载物交接仪式,伴随三位中国航天员太空飞  相似文献   

14.
正从1992年正式立项到今天,中国独立自主地实施了载人航天工程。20多年来,中国相继突破了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空间出舱、航天器空间交汇对接、航天员中期驻留等多项关键技术,并根据国情和需求开展了规模适度的空间科学试验。随着神舟十一号进行的我国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中国人的太空探索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不久的将来,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空间站就将在太空遨游。自信、自强、自立的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中华飞天梦     
庾晋 《飞碟探索》2004,(1):21-23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所有中华儿女骄傲的日子。上午9时整,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着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进入预定轨道,从此太空俱乐部将写下中国人的名字。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已经突破并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完成并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计划和目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这是中国继“两弹一星”之后振国威的又一伟大成就,是中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集中表现。“神舟5”号飞船“神舟5”…  相似文献   

16.
美国航天基金会3月30日宣布,将该基金会的2009年“太空成就奖”授予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团队(简称神七任务团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神七任务航天员翟志刚等当天代表神七任务团队参加了颁奖仪式,并领取了奖项。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初冬,中国的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在太空邀游了将近一天之后,成功返回地面,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序幕。 载人航天是一项浩大而宏伟的航天工程,航天员是其中的核心。航天员不仅要安全往返于地面和空间,而且要在太空完成各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探索地球以外的大自然奥秘;而这些太空新知识的获得,又将极大地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士元 《国际太空》2016,(1):26-33
“十二五”期间,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最突出的表现是先后成功发射了天宫-1目标飞行器、神舟-8无人飞船、神舟-9和10载人飞船,使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自控和手控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把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和首位太空女教师送上太空;开展了应用型飞行和在轨维修、绕飞等技术试验和一些重要的科学实验,顺利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我国还按计划进行了天宫-2空间实验室、神舟-11载人飞船、天舟-1货运飞船、长征-5B和7运载火箭、大型空间机械臂等的研制,为在“十三五”期间进行的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雨水 《太空探索》2012,(10):64-64,F0003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包括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在内的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6月18日14时左右,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这是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6月24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两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标志着我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引起了境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美国媒体《华盛顿邮报》10月17日发表题为《中国开启时间最长载人航天任务,旨在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探索》的文章,称随着两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