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已在使用的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测控设备分别采用监控代理,设备的改造套量多,工作量大,易对设备正常运行造成干扰,且风险分散。针对设备远程集中管理建设中存在的这个问题,在分析设备监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集中委托代理来实现测控设备远程集中监控的监控层次和体系架构,并以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为例给出了实现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架构和方法建设风险集中,易于控制,监控效率高,便于监控信息的二次应用。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管理模型,基于测控设备C/S(客户/服务器)监控模式现状,分析了测控设备监控信息传输的特点,对现有监控信息传输协议与SNMP协议进行了研究,从传输可靠性、传输效率与协议操作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开展了基于SNMP协议的远程监控信息传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SNMP协议可实现测控设备参数与状态监视信息的传输。  相似文献   

3.
靶场实时测控软件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测控软件系统是航天测控系统的信息处理中心,在航天任务中担负着实时信息处理、设备数字引导、指挥显示和安全控制等任务。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实时测控软件系统向信息融合、分布处理、高可靠性和逼真的多媒体显示等方向发展。本文介绍了实时测控软件在航天任务中的地位厦作用,详细阐明了实时测控软件系统的发展历程、系统组成、功能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王日承  孙先锋 《民航科技》2001,(6):28-29,39
沈阳桃仙机场导航设备集中监控系统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测控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了机场导航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实时控制。该系统采用MCS51为核心的单片机技术,具有操作灵活、可靠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智能数据采集等技术构成的集散型导航设备集中监控系统,阐明了系统的开发意义、设计思想、构成和功能,为实现民航导航设备的集中监控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航天测控站管理域内测控、通信、气象、勤务等专业设备需要垂直管理,但节点分散、设备运行状况无法实时获取的现状,设计开发了测站运管系统。该系统涵盖测站管理域内测控设备协议转换、气象设备运行管理、勤务设备运行管理、测控信息检查与测试、综合信息管理以及综合态势展示等功能,实现了各专业设备运行状态采集、信息传输、专业管理、数据处理、信息展现及故障报警的层次化管理模型,建立了标准化的测站管理体系,规范了测站跟踪流程,实现了从准备开始、设备标校、捕获跟踪到数据质量分析的全过程管理,提高了测站管理域的管理质量和自动化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从测控任务实际出发,对测控站测控信息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和分类,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数据异常判决方法。开发了测控信息自动监视报警系统,对测站测控信息进行实时监视、显示和异常情况报警,并将语音报警提示接入测站调度系统,实现了对测站测控数据的全程自动监控。  相似文献   

8.
多星测控调度问题是一个具有多时间窗口、多资源约束的优化问题,其中多星测控任务调度的建模和求解算法是关键。在多活性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任务调度活性度概念及多活性代理活性保持的协调协商机制,建立基于活性度的多星测控调度模型,并给出一种多活性代理协调协商遗传算法。最后给出实验示例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多活性代理协商协调的模型及算法能够更好地解决多星测控任务调度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测控试验现场,针对测控设备状态和测控数据的质量信息,采用智能自动监测技术对设备和测控数据进行实时监视以及动态分析,提出了科学的异常判决方法和处理方案,开发了试验质量信息综合分析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测控流程智能化管控、测控信息自动分析处理和质量信息自动化管理。在多颗卫星的跟踪验证中,质量信息监测系统对卫星长期管理的宏参数宏配置下发、标校和目标捕获与跟踪等任务过程能够进行准确监视,可以及时监测到测控数据和测控时间的异常并报警,并能够自动生成任务实施登记表等测控质量报表。实验表明,质量信息监测系统软硬件设计完善、状态监测点设置合理、判读测控事件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先进的GPS授时技术和数字仿真、虚拟仪器结构、可视化编程等计算机软件技术,构建新一代靶场智能型检测系统,解决对野外分散站点上测控设备进行检测、标校、监控和测控网通信联试等技术问题。着重阐述智能化检测技术在靶场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为技术人员开发测试软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字多波束天线的多星测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星测控存在的问题和技术解决途径,提出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实现单站多星测控的方案,简要说明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指出了系统特点和技术难点。基于数字多波束天线的多星测控系统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结合INMARSAT-4F1早期轨道支持任务,介绍了INMARSAT测控网的结构和任务配置,给出了测控网发生故障时的处理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情况。最后根据故障诊断理论,分析了航天测控网的故障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天基测控模式是航天器测控发展的必然趋势.天基测控模式与地基测控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何实现天基测控是我国航天领域目前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天基测控技术和我国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航天器天基测控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与航天器天基测控中心相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着眼于我国航天测控中心系统信息安全的形势要求,对系统软硬件平台自主可控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立足于航天测控中心系统当前发展实际,结合信息安全方面的特殊要求,从加强自主可控的顶层设计、抓好测试验证、分层推广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系统自主可控建设的思路。针对自主可控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从技术继承与发展、技术引进与对外合作、系统升级与安全平稳过渡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在自主可控建设的进程中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对于当前我国航天测控中心面临的自主可控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航天测控资源存在“条块分割、设备分散”等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并提出解决设想,其目的是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航天测控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测控资源和空间资源充分共享及综合利用。首先对我国地球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的航天测控资源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根据不同卫星的测控特点,提出航天测控资源综合利用的设想,并对其利弊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结合我国航天测控资源实际情况,指出了实现航天测控资源综合利用需要重点解决测控覆盖范围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基于多卫星、多测站、多天线、多频率配置和单测控中心的在轨测试和通信业务监视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功能特点,并介绍了其硬件组成和系统软件所包含的内容.随着航天测控网的不断发展,实际工程应用中对卫星的测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该技术在对卫星的在轨测量中将会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7.
天基测控技术是航天测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是弥补地基(陆基+海基)测控系统缺陷、缓解地基测控资源紧张的有效办法。本文提出了基于“北斗一号”系统的航天器天基测控技术仿真方法,设计并建立了相应的仿真系统。基于建立的仿真系统、按照设计的仿真方法对航天器天基测控技术进行了全面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北斗一号”系统的天基测控技术可行,性能指标可以满足中低轨道航天器实际测控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测控软件调度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飞行程序的测控软件调度模式用以提高地面操作的自动化程度,讨论了该调度模式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宽波束中继技术在空间站任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航天器现有窄波束中继终端天线在姿态快速变化及姿态异常条件下提供测控支持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宽波束中继技术提供测控通信支持的方案。基于宽波束中继天线性能、天地链路性能对测控通信支持的影响分析,提出了改善链路性能的优化方案。结合空间站任务载人航天器各阶段测控通信支持的特点,分析了宽波束中继在入轨段、长期运行段和返回段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宽波束中继可为载人航天器从海南发射场发射时的入轨提供测控支持,也可为载人飞船返回提供测控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