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钱茹 《飞碟探索》2012,(1):10-11
世界上有几千人报告说自己看到了奇怪模样的不明飞行物在空中飞过或者在地面着陆。而在2011年,这种报告尤其多,并且在中国发生了大范围的UFO目击事件,使得2011年成为UFO的"活跃年"。  相似文献   

2.
莫里岛事件历来认为肯尼思·阿诺德是第一个人目击到碟形物体在空中飞行,并最早在世界上提出UFO的问题。事实上在他目击的前三天,即1947年6月21日在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的莫里岛附近就发生了后来被称之为莫里岛事件的目击事件,与此同时还招来了不速之客黑衣人的出现。他不仅给目击者带来灭顶之灾,而且正在成为日后不断威胁、滋扰研究者的凶神恶煞。那天下午在莫里岛附近,坐着巡逻艇的哈洛尔德·达尔巡警目击到6架UFO滞留空中。其中一架UFO突然开始俯冲,在靠近他所坐小艇的上空约20米的高度时,从UFO腹部的舱里掉下像金…  相似文献   

3.
冉浩 《飞碟探索》2014,(8):15-17
爱德华·鲁佩尔特,1923年7月17日生于美国爱荷华州.美国空军军官,因为参与了“蓝皮书”计划而出名。他首先提出应将空中的不明飞行物体称为“不明飞行物(UFO)”,放弃—匕碟”的叫法,并获得美国军方支持。但是这位曾领导美国上空不明飞行物研究的人在37岁时突然死亡,死因是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4.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2004年中国UFO目击事件,这个词就是“错判”。因为就全年情况来看,许多在各种媒体上曝光的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最后都由有关专家判断为已知飞行物。即使是兰州上空出现的球状UFO.有关学者也有很大的把握,认定它为陨石。  相似文献   

5.
王思潮 《飞碟探索》2007,(11):46-47
我一直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工作,20世纪70年代一份偶然收到的不明飞行物报告,改变了我的研究轨迹.从我35年在一线对UFO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四十多年对行星科学(包括火流星、陨石、彗星、小行星等)的研究看,现在全球的UFO研究与一些成熟的学科(例如天文、物理)相比,总体上还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但是UFO研究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和很强的吸引力,并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在某些局部上我们还能有相对优势,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好的U-FO典型事件(有许多高质量的目击报告,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科学调查,例如:贵阳空中怪车事件、多起螺旋状、扇状和光团状UFO事件等),并进行认真的科学分析,尤其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巴布 《飞碟探索》2001,(4):31-32
新年前后中外都见 UFO   在新世纪交替之际,从南到北,在世界各地关于不明飞行物的报道就有多起,这为新世 纪的到来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2000年 12月 7日一对情侣去厦门玩,刚从中山路逛街出 来,突然看见一个橘红色的不明飞行物在空中。他们用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拍下了照片,并 发表在互联网上,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直到此后连续在各地发现多起 UFO事件 后,才引起各方的注意。   光顾三星堆 2000年 12月 10日,正当四川广汉三星堆挖掘的古蜀文明宝物轰动世界的 时候,当晚 21时一个不明飞行物光临了三星堆上空。一…  相似文献   

7.
我是美国《科学探索杂志》(JSE)的主编伯哈德海兹·弗·德。该杂志是一个评论性和研究性的刊物,其内容是刊载一些学者的有关奇异现象的调查研究性文章,而这些奇异现象往往还不被目前科学界所接受。UFO现象就属于该杂志的研究刊载范畴,或者更确切地说,UFO现象还处在目前主流科学的研究范畴之外。有没有可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我现在仅借此篇文章对这一问题提供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并希望能在UFO研究者和支持者之间形成一种共识。我自己并非一名UFO研究者,但作为这一非常规性杂志的主编,我已经编辑报道了许多有关UFO的信息并…  相似文献   

8.
杨教 《飞碟探索》2003,(1):36-36
不明飞行物(UFO)目击事件在英国很少出现,这很大的原因是由于英国政府,特别是英国国防部一直对不明飞行物光临英国领空事件进行的新闻封锁。目前,在致力于研究天外生命的科学家们一再要求之下,英国政府开始对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机密档案进行解密。于是,一例例奇特的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终于在世人面前揭开其神秘面纱。有关不明飞行物的机密档案,原来都存放在英国国防部一个鲜为人知的部门:2a秘书处。这是直属英国政府的一个秘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收集所有不明飞行物飞越英国领空的报告,并将相关报告进行比较甄别,以期从中找出…  相似文献   

9.
不明飞行物和地外入侵者的传闻引起人们长期沸沸扬扬的争论,一些书,包括一些畅销书坚持说,UFO一直在与人类密切接触;怀疑论者们却说,这些书不过是老货新包装。在《共享》一书中,作者惠特利·斯特里帕讲述了他受到地外生物访问的经历。他们迅速而神秘地带走了他,在他的右耳后插入一根小针。他经历的某些片断被地外入侵者“屏蔽掉了”,事后只有借助催眠才能回忆得更完整一些。另一本书,巴德·霍普金斯写的《入侵者》,详细描述了科普利伍兹的“卡蒂·戴维斯事件”:印第安纳一位年轻的母亲在一个闷热的晚上有过与斯特里帕相似的经…  相似文献   

10.
机场魅影     
2005年9月在大连召开的世界UFO大会闭幕不久,就有人在当地夜空看见一个不明飞行物。此飞行物在半空中飘浮不定,有朦胧的光线。此条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出现在大连的各大报纸上。后来经考证,此物为大连服装节上使用的飞艇。此事与十年前的北京机场UFO事件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1.
自从肯尼斯·阿诺德看到碟形物体在天空中飞行,并最早在世界上提出不明飞行物(UFO)的问题以来,几十年间人类对UFO探索和研究的进程一直都十分缓慢而且步履蹒跚。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UFO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目击资料的占有,迄今仍处于无任何实质性进展的研究阶段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人们对UFO的存在是否属于虚无飘渺之争论的影响。但我们必须看到,UFO现象及其研究,反映了人类文化心理的一个侧面,即对自身命运的关切和探究。因而不论结果如何,就UFO探索的本质而言,其研究过程仍然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多少世纪以来,人类一直不懈地探索着…  相似文献   

12.
专家谈UFO     
井川仁雄教授(日本UFO学者):飞碟来自另一个世界。赫尔曼·奥伯特博士(美国火箭专家):我认为,地外智慧生命正注意着地球,并且在数千年以来一直在造访我们。沃尔特·里德尔博士(德国佩纳穆德基地前主任):有可能UFO来自金星,并利用月球看不见的那一面作为基地。J.J.卡里凯乌斯基博士(美国“海军计划”宇宙射线专家):我曾和其他学者一道,看到过两个呈雪茄形的UFO。它们举止怪异,速度极快。我想,政府应建立报警网,配备雷达、望远镜、空中摄影机及其他仪器,一天24小时工作。卡尔·萨根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著名…  相似文献   

13.
世纪交替,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时刻。从 1999年末至今,中国上空频频有不速之客飞临, 这在国内掀起了范围广泛的 UFO热潮。   自从 1947年第一次出现“飞碟”这个名词之后,人们便开始了对不明飞行物的研究。 也正是这段时间,美国空军主持设立的康顿委员会也对它进行了长达几年的研究。尽管在长 达 1500多页的《康顿报告》中对“外星飞船”这个敏感的词做了否定的结论,但寻根溯源 ,这怕是 UFO学真正意义上的开始。   还是在这个时候,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对 UFO的研究,相继涌现出一大批在 UFO研 究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 J…  相似文献   

14.
《飞碟探索》1995年第2期上刊登了我拍摄的两幅UFO照片之后,广大UFO爱好者从全国各地给我寄来了大量信件。由于信件太多,提出的问题各种各样,在此借《飞碟探索》一角对有关的问题综合答复如下: 1.我拍摄的照片上显示的是一个UFO,并非天外来访的飞碟。如果是飞碟,也就不称为“不明飞行物”了。 2.照片背景颜色有异,是因为冲洗时电脑自动调色所致。当仪器对底片中的物体放大时(并非指照片放大),照片背景较暗,已经过自动调色。 3.由于索要资料者太多,本人经济上难以负担,请希望得到UFO资料的读者事先来信联系,并请不要忘记寄来复信的邮资。 4.有90%以上的读者认为UFO就是天外来客,但又征求我的意见。我以为凡事勿太早肯定,UFO  相似文献   

15.
伊·弗·博加特廖夫精通“造船”知识,是俄罗斯《造船》杂志的长期撰稿人,同时,他爱好历史和地理学,是俄罗斯国家地理、历史学协会成员,长期从事周围环境异常现象的专业研究.大家可能对文中所述的一切不尽赞同,有些论点近乎幻想,但这毕竟代表一种有关不明飞行物(UFO)和不明航行物(UPO)的重要观点.著名俄罗斯学者韦尔纳茨基科学院士早就说过,事实与我们有关“自然”的科学概念已开始出现矛盾:“经验概括因无法做出任何假设性和解释而能长期存在.经验概括是一种难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不明飞行物在夜空中“走走停停”,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又呈六角形,并且发出彩光。这是一段有关中国“最有可能是真实的UFO”的录像短片。不过,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说:“奇异的UFO运动现象仅是由摄像器材的使用所致。”之后,不明飞行物又一次轰动全球。2004年5月12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墨西哥空军战斗机追赶几个光团的场景,这些光团高速飞行,而转弯时的角度却很小……  相似文献   

17.
比尔·克莱特是澳大利亚的著名UFO研究者,专攻有关不明飞行物在地球留下的物理痕迹和化学痕迹。他曾经在美国《读者文摘》、《滚石》等杂志上发表了有关UFO的看法,还出版过《OZ档案》、《外星人的头发》等有关UFO的书籍。这次,他应《飞碟探索》的邀请,接受了我们的独家专访。问  相似文献   

18.
钱磊 《飞碟探索》2008,(6):34-35
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凯伊豪、大卫森等不明飞行物研究者继续抨击中央情报局,要求其公开关于UFO的信息。大卫森宣称中央情报局:“自从1951年起,就开始制造UFO狂潮作为冷战的心理战争工具。”虽然公众一再要求召开美国国会意见听取会,公开关于UFO的所有信息,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9.
UFO信箱     
江苏扬州王玉林:我是一名《飞碟探索》的忠实读者,近来读到邵瑞琦先生的《UFO的疑惑》(《飞碟探索》2002年第1期)一文,对邵先生的某些观点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在这里谈出来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的朋友一起来探讨关于飞碟的问题。从邵先生文章的前半部分看,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在没有弄清UFO的来源之前,任何科学的猜测都是有可能的。但邵先生认为“不明飞行物是外星人派往地球的使者”这种猜测只是一种浪漫的科学幻想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他的理由是:从1000多年前宋代就有不明飞行物的记载来看,1000多年了这些…  相似文献   

20.
在2003年2月中旬,北京UFO研究会周小强接到朋友电话,说他的岳父看见了不明飞行物并拍了下来,老人希望北京UFO研究会能来调查一下,给一个专业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