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概述红外面源诱饵的辐射性能特征,详细分析红外面源诱饵对红外非成像导弹、成像导弹和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的干扰有效性,结果表明,红外面源诱饵通过模拟飞机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辐射光谱和空间散布特征,并采用连续投放的战术使用方式,可有效干扰利用目标辐射强度、辐射光谱和运动特征进行干扰鉴别的红外非成像导弹以及利用目标图像灰度、大小特征进行干扰鉴别的红外成像导弹和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  相似文献   

2.
红外成像制导在精确制导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导弹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红外成像制导利用目标的二维红外图像信息 ,实现对目标的跟踪 ,具有制导精度高、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和选择攻击目标要害部位等特点。它是一种使导弹威力倍增的技术 ,代表当今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倍受美、英、法、俄等国军方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海湾战争以后 ,已有大量红外成像制导导弹装备部队。探讨红外成像制导的对抗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基于磁强计和红外地平仪的卫星轨道姿态一体化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地微小卫星,突破轨道姿态确定分而治之的传统模式,根据耦合的卫星轨道姿态动力学方程,提出了基于磁强计和红外地平仪的轨道和姿态同时确定方法.敏感器的测量值既跟轨道有关,又跟姿态有关,充分利用测量值中的轨道和姿态信息,推导了轨道姿态一体化确定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利用非线性系统局部可观测性理论对系统进行了可观测性分析,给出了不同参数对局部可观测性的影响,并对不同观测量情况下的可观测性进行了比较.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了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应的目标跟踪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视频目标跟踪,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方面中比较重要的问题,社会各界对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论文阐述了红外成像的基本概念、视频图像的预处理、模块匹配目标跟踪技术以及算法的融合,为红外视频图像的目标跟踪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上海航天》2015,32(1)
对红外凝视成像导引头目标检测识别中的共性技术进行了综述。讨论了红外弱小目标检测中的先检测后跟踪(DBT)和检测前跟踪(TBD)技术,图像配准技术中的图像匹配、全局运动估计与补偿和运动目标检测,弹道终端目标识别中的图像分割和目标要害选取,红外图像仿真中的目标与背景红外辐射、辐射传输等技术,指出提高成像导引头目标检测识别技术和工程化实现是提高成像制导武器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是精确制导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在复杂光电背景条件下自动捕获、识别、锁定跟踪目标和自动决策的能力 ,多应用在空对地攻击纵深的地面固定目标中。通过对红外成像制导武器导引头导引规律的分析 ,提出基于计算机生成技术 (CIG)的图像动态变形方法对抗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攻击的思路 ,研究了利用动态变形方法对抗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攻击的关键技术和实施步骤。最后讨论了应用动态变形技术改变自身红外图像特征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红外成像是现役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制导方式之一,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各国已越来越重视对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干扰技术的研究.其中,烟幕干扰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根据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分析了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跟踪原理,针对波门跟踪算法和相关跟踪算法,探讨了烟幕对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红外图像降质因素分析及增强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政清  杨华 《航天电子对抗》2006,22(6):11-13,43
在介绍红外成像制导中的图像获取的基础上,对红外图像的降质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图像校正、滤波和增强等处理明确了方向。在对红外图像增强处理的效果评价方面,针对所掌握红外图像信息的完整性,分别就有参照图像的评价和盲图像的评价引入了不同的评价机制,从而为不同情况下的红外图像增强方法的有效性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红外干扰的定量测定方法以及确定参数对红外背景干扰值大小的影响,分析了大量红外背景图像数据,并以象元电平为单位,对红外背景图像内的干扰噪声进行了计算。经过空间滤波处理和非滤波两种情况计算了图像的光谱密度,获得了关于红外背景图像的空间频率构成的信息,把计算出来的干扰值输入数据库取出多组数据绘图,确定了参数量对干扰电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露  刘明娜  杨杰 《上海航天》2019,36(5):89-93
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技术是目标自动检测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复杂背景以及强杂波存在的情形下,红外弱小目标检测往往会有高虚警率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局部对比度与局部梯度分布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算法,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以前的算法,该方法利用多尺度局部对比度机制增强红外图像中的疑似红外弱小目标的区域,再利用红外图像的局部梯度分布信息对这些疑似红外弱小目标的区域进行判别,剔除其中的虚警区域,得到有低虚警率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结果可靠,检测准确率高。可见,新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在复杂背景以及存在强杂波情形下红外图像中弱小目标的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天基成像跟踪的工作原理,对成像跟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激光成像目标反演技术进行目标识别跟踪,并分析了星上可见光红外扫描探测技术.最后提出天基平台复合轴跟踪系统可以采用两种设计方法,并介绍了特殊环境下的视轴稳定技术,为天基成像跟踪平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剑锋  庄志洪  陈潜 《宇航学报》2005,26(4):466-470
工程上实现最佳引战配合要求导弹战斗部最大破片密度方向瞄准目标要害部位。基于一维相控阵引信的波束控制技术,推导了最佳起爆角和起爆延时算法,并研究了一种改进卡尔曼滤波方法在此算法中的应用。该滤波算法将球坐标系中导弹导引头的测量信息转换到直角坐标系下进行滤波,同时消除了由于坐标转换而引起的偏差。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算法的应用能得到很高的最佳起爆角和起爆延时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3.
张晓杰  刘莎  刘翔 《上海航天》2019,36(1):23-28
与红外强度图像相比,单一的偏振度或偏振角图像在提升图像信杂比方面并无明显优势。为综合利用偏振图像的多维信息进一步提升图像信杂比,在分析典型背景下目标偏振度与偏振角联合分布特性的基础上,以偏振度作为偏振角信息的权值参考,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信息融合的红外图像背景抑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复杂云层或海面背景下的红外目标检测,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流程。实验结果表明:与红外强度图像相比,所提出的基于偏振信息融合的背景抑制方法能大幅提升图像信杂比。该方法简单有效,易于实现,可应用于基于红外偏振成像的目标探测或精确制导领域。  相似文献   

14.
针对红外成像导引头弹目视线角速度获取精度较差,无法满足导弹制导指标要求的问题,根据红外导引头角跟踪原理,比较研究了直接微分法、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方法和基于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方法3种弹目视线角速度提取方案。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直接微分法和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方法均不适用于红外成像导引头弹目视线角速度提取。将控制系统设计为二阶无静差系统,并以此建立了基于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弹目视线角速度提取模型。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红外导引头弹目视线角速度提取。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新的无人机监控图像实时目标识别算法。首先将获取的无人机监控图像应用自适应阈值分割将其转换为二值图像。对二值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定位潜在目标出现的位置。最后对潜在目标区域再次应用局部自适应阈值分割获取目标,同时给出每个目标的图像坐标位置。飞行试验表明该算法保证实时性的情况下,有较高的识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陈璐  王昊  王本冬  金仲和 《宇航学报》2019,40(8):928-936
为提高微纳卫星的姿态检测效果,针对静态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全景鱼眼成像特点,以单张红外成像为研究对象建立成像模型,提出了间隔向量积与t Location-Scale分布置信区间均值结合的算法。将红外成像投影到空间球体上形成空间像点环;在像点环上间隔取点做向量积,得到当前目标姿态角的样本集合;通过t Location-Scale分布进行极大似然估计,得到目标姿态角样本均值和方差的估计量;再次计算1σ置信区间内样本均值,最终得到目标姿态角的估计值。相比于原算法,目标姿态角在±10°内的标准差由0.06°下降为0.03°,精度提高了50%。另外为避免迭代收敛的耗时问题,给出了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查表法,使运算速度提高了87%,提升了静态红外地球敏感器的测量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贺小军  王金玲  金光 《宇航学报》2012,33(9):1354-1360
为了减小空间TDI CCD相机外场成像过程中相机摆放方式引入的误差,更准确地评价相机成像性能,提出了一种相机最佳水平摆放角、半径以及成像仰角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推扫成像的像移矢量数学模型,定义了像移矢量与水平摆放角、半径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工程近似进行了误差分析。建立了相机仰角与像移失配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了最佳仰角的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大气条件下,水平摆放角为0°,摆放半径为0, 仰角为7°时,相机摆放方式对成像影响最小,成像结果最能客观反映相机性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气动光学传输效应产生的机理是红外成像末制导的共性基础技术之一,基于涡结构对光学传输效应进行建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而涡结构的识别是其必要前提。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涡结构识别方法,把折射率场经小波变换后的系数矩阵等效为具有一定纹理结构的图像,计算图像的共生矩阵及其统计量,由于涡结构模式复杂,特征量较多,设计了等价结构的模糊神经网络进行涡结构识别。与小波分解后直接提取特征量的识别方法相比,本文的方法从空、频角度更加准确全面地表征湍流涡结构模式,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神经网络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19.
姿态对地指向不断变化成像时的偏流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群东  杨芳  赵键 《宇航学报》2012,33(10):1544-1551
 针对敏捷卫星在三轴姿态机动过程中同时进行推扫成像的偏流角问题,基于线阵TDICCD推扫成像原理,分析了动态成像过程中的偏流原理,通过速度矢量法推导出动态成像方式下的偏流角数学解析表达式。数值仿真分析表明:当相机推扫速度方向与星下点速度方向的夹角η为0°(沿航迹方向推扫成像)或180°(沿航迹反方向推扫成像),偏流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数值较小;当夹角为0°<η<180°时,偏流是地球自转和轨道运动共同产生的,偏流角数值较大;当夹角η=90°(垂直于航迹方向推扫成像)时,偏流角随地理纬度的增大而增大。基于以上结论,采用姿态偏航控制对偏流角进行调整,可以实现在三轴姿态机动过程中开启光学有效载荷进行推扫成像的动态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20.
求解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延迟时间和起爆方位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景伟  谭惠民  樊印海 《宇航学报》2003,24(2):198-201,209
起爆控制技术是装备定向战斗部的空空导弹的主要技术之一。综合利用制导和引信信息确定引信最佳起爆延迟时间和起爆方位是导弹技术发展的方向。该文在弹体坐标系下建立了任意空间交会条件下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延迟时间和起爆方位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对弹目交会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起爆方位角的变化与弹目相对速度无关;在最佳起爆延迟时间段,目标的方位可能发生象限变化。因此定向引战系统必须根据起爆方位角变化调整起爆方位才能有效击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