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仪表着陆系统作为一种精密进近导航系统,为正在进近的航空器提供水平和垂直引导。飞行员利用自动飞行驾驶仪,能方便地截获和跟踪航向道和下滑道,从而减小工作量、降低飞行难度,因此仪表着陆系统深受飞行员欢迎。由于仪表着陆系统是精密进近导航系统,它的最低运行标准比非精密进近导航系统低许多,对于提高航班正常率和保障飞行安全都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海口美兰机场于1998年安装了两套挪玛克公司生产的NM7000系列仪表着陆系统,其中NM7013型双频航向信标就有两套,分别配有十六单元和十二单元天线阵,其中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对数周期天线。对数周期天线具有非频变特性,辐射波束窄,能量集中,而且具有良好的前后辐射比,相互干扰小,天线高  相似文献   

3.
引言仪表着陆系统(ILS)是国际民航组织于1947年确立的近进导航系统,它为正在着陆过程中的航空器提供航道、下滑道和距离信息,从而使航空器能安全地降落到跑道上。NM7000仪表着陆设备是由挪威Normarca/s公司生产的,其性能指标符合国际民航组织附件10的各项指标要求。NM7000是在  相似文献   

4.
在仪表着陆系统(ILS)的飞行校验中,航道宽度的调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目的是校正航向仪的航道宽度信号和设置航向仪的上下门限。  相似文献   

5.
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ILS)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飞机精密进近指引系统。它的作用是以无线电信号建立一条由跑道指向空中的狭窄“隧道”,飞机通过机载ILS接收设备,确定自身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只要飞机保持在“隧道”中央飞行,就可沿正确方向飞近跑道,平稳地下降高度,最终飞进跑道并着陆。盲降进近是我国绝大多数机场最常见的进近方式,也是唯一的一种精密进近方式。ILS的信号精确与否直接决定着飞行员能否在建立盲降以后,稳定、精准的进近直至决断,是做好着陆的先决条件。而在有的机场,如广州白云机场21号着陆向,其ILS信号有时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对飞行员做好精密进近造成了困难,甚至会危及飞行安全!经了解,当地面有车辆或飞机在航向道或下滑道天线附近活动时,相应的航向道及下滑道信号会受到干扰,这是正常现象。正是因为有这种干扰,所以装备有盲降的机场往往在航向道天线和下滑道天线附近设置有“ILS临界区域(ILS Critical Area)”。大部分ILS信号不稳定都是由于ILS临界区域内,受物体干扰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当前,导航设备维护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测试程序多变,一直是导航设备规范化调校的瓶颈。2008年3月,西南空管局以成都双流机场02#仪表着陆系统更换部分航向天线为契机,率先尝试导航设备的统调,为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
引言仪表着陆系统下滑道结构是下滑系统非常重要的技术参数。造成下滑道结构不好的原因很多,本文仅对保护区环境、载波与边带相位关系以及天线阵子偏移量3个方面阐述造成下滑道结构不好的可能,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日后出现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挪威NM7000设备是全数字化设备,性能稳定,航向天线由于本身制作工艺的问题,存在缺陷。合肥机场NM7000的双频12单元天线出现过由于天线工艺问题造成的双机告警关闭。经过认真分析,快速确定了故障天线并修复,现将整个排故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机场导航监控室主要负责场内仪表着陆系统、DVOR/DME及场外四个远近台NDB和MB-1设备的监控和监听工作。现对各导航设备的监控方式介绍如下。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Landing System,ILS)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飞机精密进近指引系统。俗称盲降,它的作用是以无线电信号建立一条由跑道指向空中的狭窄“隧道”,飞机通过机载ILS接收设备,确定自身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只要飞机保持在“隧道”中央飞行,就可沿正确方向飞近跑道、平稳地下降高度,最终飞进跑道并着陆。早在1947年,仪表着陆系统就被国际民航组织定为近进着陆标准,它能…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基站天线的新型双频双极化微带偶极子天线单元,采用改进的微带偶极子、附加耦合贴片以及对称平衡馈电的结构形式。用商业软件Ansoft对天线的电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并制作了实验模型,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天线在880MHz~960MHz的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频段和1 710MHz~1 880MHz的DCS(数字蜂窝系统)频段上的反射损耗均大于10dB,且在两个频段上极化互相垂直的两个端口的隔离度均大于31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