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蔡晋生 《航空学报》1996,17(4):443-447
应用在连续方程中增加压力对时间导数项的拟压缩性方法 ,数值求解三维定常不可压N- S方程。采用隐式 Beam- Warming近似因式分解格式求解。以修正的 Baldwin- Lomax代数模型模拟湍流流动。对绕正切拱形旋成柱体的大迎角脱体涡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分析了层流粘性和湍流粘性对脱体涡及二次分离涡的影响。在头部施加微小的非对称射流扰动可得到与实验相符的非对称脱体涡  相似文献   

2.
叶轮机械中的非定常流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是一篇综合性的专题论文。主要是从理论与工程实践方面对定常流动,非定常流动与非定常气动力学的概念,定义,工程现象及分类等问题进行论述,用较大篇幅对叶轮机械中的非定常流动的分类,本质属性,特点,关键参数,不利影响以及抑制措施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在连续生方程中增加压力对时间导数项的拟压缩性方法,数值求解三维定常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求解过程采用隐式的Beam-Warming近似因式分解格式。计算绕尖头旋成柱体的大迎角脱体涡流动,得到与实验相符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建立或描述叶轮机械流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对叶轮机械复杂流动反问题,压气机气动稳定性与跨音风扇后掠空气动力学激波结构模型等三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温涡轮叶片液冷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彰  袁保宁 《航空动力学报》1990,5(2):135-140,187-188
本文是高温涡轮叶片液冷机理研究的第一部分。以水为冷却介质, 在均匀受热的铅直圆管内流动产生汽液两相沸腾, 测量其沿程流型、换热系数及其相互关系。在一定的加热条件下, 改变进口流量, 研究流动参数对流型变化的影响, 得到环状流区最长又不出现“烧毁”的最佳流型分布和换热系数, 并提出可供选用的经验公式。本文还进行了数值计算, 所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以前,空气动力学着重研究附着流型,以避免或推迟壁面分离为准绳。现在,对脱体涡流型的研究已使空气动力学跨入了新的领域。利用大前缘后掠角薄翼产生的脱体涡,可以大大改善飞行器的气动性能。一些新的气动布局,都考虑利用前体产生的脱体涡与后体产生的有利干扰来大幅度改善高速飞机的低速性能和机动飞行能力,例如近距耦合鸭式布局和边条翼布局等。国内外很多人研究了这种气动干扰,取得不少有益的成  相似文献   

7.
针对直通道逆流型和45°叉流型两种结构形式的、适用于燃气轮机的一次表面换热器在大雷诺数工况下的流动换热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将直通道逆流型换热器的数值计算结果与换热器校核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发现两者结果较为吻合。同时还对比分析了两种结构形式对一次表面换热器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波纹板呈45°交替放置,45°叉流换热器内部流动复杂,局部存在明显的涡流强化换热,气体流动通道内的速度、温度分布极不均匀;此外,45°叉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强于直通道逆流换热器,但其冷热两侧压降也大幅增大。通过分析换热器的内部流动换热特点和主要性能参数,为一次表面换热器芯体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拟压缩性方法,Beam-Warming近似因式分解格式数值求解三维定常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采用Degani-Schiff修正的Baldwin-Lomax代数湍流模型,计算了绕尖头正切拱型旋成柱体的大迎角大雷诺数脱体涡流场,计算结果表明,在柱体头部施加微小的非对称几何扰动时,可以得到与实验相符的非对称脱体涡。  相似文献   

9.
二维扩压叶栅非定常涡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轴流压气机内流动是典型的非定常旋涡流动,而现有压气机分析设计体系在定常假设下以流场空间结构为对象.研究压气机内真实流动的途径之一是分析流场时空结构.把转/静叶片交错排列简化为单叶片排,再简化成2-D扩压叶栅.从叶栅非定常涡面的角度来描述非定常旋涡流场时空结构.作为举例,利用合成射流控制涡面演化,改善流场时空结构.此涡面简化模型可为进一步研究叶轮机叶排间干扰复杂流场的时空结构提供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0.
微型离心叶轮流动损失分析与削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杰  钟榈  黄国平 《推进技术》2013,34(7):904-910
为了研究削弱微型离心叶轮内损失、提高其性能的方法,采用S-A湍流模型对微型涡喷发动机离心叶轮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流场中存在的三个主要涡流区是显著的损失源,它们的形成机理与通道内展向静压分布不均匀性造成的压力梯度有关.因此,从改善展向压力分布的角度对叶轮进行了改进设计以削弱流动损失.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叶轮轴向长度、分流叶片前缘的位置和形式以及主叶片的叶片角分布可改善子午流道、分流叶片吸力面和通道内S2流面等处的展向静压分布,使之变化减缓、梯度降低,从而削弱了涡流的损失,使堵塞流量增加了约15%,叶轮峰值效率提高约7%,压比提高约6%.  相似文献   

11.
起落装置直接关系到飞行器的起飞与着陆安全,是其重要部件和系统之一。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起落架设计需在空气动力学与水动力学领域得到协调,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动力学问题,同时也是当前大型飞机研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与LMS Virtual.Lab仿真环境,建立某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地面滑跑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其地面对称滑跑等情况的仿真计算,着重对滑跑过程中的航向稳定性进行分析,实现水陆两栖飞机对称滑跑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相似文献   

12.
机翼大迎角气动力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金标  刘千刚 《航空学报》1995,16(6):684-687
在定常势流 Green函数方法计算位流气动力的基础上 ,应用前缘吸力比拟法计算机翼大迎角气动力 ;并考虑了涡破裂所产生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为高机动飞机初步设计提供了一种快捷、准确的气动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带有内埋武器舱盖的载机,采用结构重叠网格方法保证各舱盖与载机网格质量,通过求解三维定常、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得到内埋武器舱盖开启过程的静态、动态复杂流场,分析了内埋舱盖开启过程中其内外壁的气动特性,通过分析发现内外壁分布压力变化各有特点,动态压力分布居于静态压力分布包络中,舱盖结构强度设计宜采取"动-静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4.
段旭鹏  孙卫平  魏猛  杨永 《航空学报》2019,40(1):522330-522330
在开源软件OpenFOAM的两相流动态解算器中添加了激励盘,数值研究了考虑动力影响的大型四发涡桨水陆两栖飞机在水面高速滑行时的典型力学特性。针对水陆两栖飞机的特殊性,全面考虑了飞机高速滑行时的水动力、气动力、地面效应以及螺旋桨的动力影响,较为真实地模拟了飞行器水上起飞的瞬时状态。首先,在interDyMFoam中添加了激励盘模型,以体积力的形式将螺旋桨旋转产生的动量注入流场,用以模拟飞机起飞时大拉力情况下滑流的动力学影响,较螺旋桨非定常模拟方法大幅减少了计算量。其次,对Wigley船体标模和螺旋桨单桨模型分别进行了考核,验证了OpenFOAM的水动力计算能力并确认了新加入的动态激励盘方法的可靠性。最后,利用建立的方法研究了水陆两栖飞机水面单断阶滑行过程中的气动力和水动力特性并给出了滑流和动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空投系统出现物伞空中分离现象,而空投件离机姿态受飞机尾流影响可能是造成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某装备的空投过程进行了计算,模拟了装备在尾流中的动态运动过程,并对结果作了分析,得到其在气动力、降落伞拉力、重力作用下的姿态变化。分析了空投装备各个方向的受力以及俯仰力矩变化规律,以可视化的方式反映了装备在尾流中的运动过程,说明了飞机尾流对装备的运动有比较大的影响。计算结果为装备投放数字化仿真平台的开发提供了数据准备,同时对航天系统中大型投物的投放如运载火箭空中分离、大型回收物与载机分离等的研究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高升力系统中开口分段的前缘缝翼对增升装置气动特性的影响,对不同构型生成结构化网格,及其流场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在同等状态下,结合不同构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开口分段的前缘缝翼对增升装置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机翼失速不仅与开口宽度有关,而且与前缘缝翼上的开口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7.
Z型翼变体飞机的纵向多体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挺  王立新  艾俊强 《航空学报》2010,31(4):679-686
机翼变形时,变体飞机的翼面积、惯性特性、全机焦点和重心位置等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引起飞机的动态特性也随之改变。为此对机翼变形过程中的Z型翼变体飞机进行了纵向多体动力学建模仿真;推导了变形过程中变体飞机的六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并通过简化得到了解耦后的纵向动力学方程。机翼折叠动态过程的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折叠角速度下飞机的气动力相差不大。在机翼折叠角速度较小且忽略非定常气动效应的情况下,采用气动力准定常假设对变形过程中不同机翼折叠角速度下变体飞机的纵向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并研究了重心位置移动和气动特性变化对飞机变形过程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折叠过程中气动特性的变化是影响飞机动态特性的主要因素,机翼折叠后飞机的速度和迎角增加,且飞行高度下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颤振课题是飞机设计过程中常常遇到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以支线客机ARJ21超临界机翼颤振特性研究为背景,在俄罗斯TsAGI的T-106风洞中完成了该复合材料机翼跨音速颤振实验,基于N-S方程和无限插值方法(TFI)生成三维贴体运动网格对超临界机翼跨音速颤振进行了并行计算。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超临界机翼在跨音速区域具有跨音速颤振"凹坑"现象;与风洞实验结果相比,有较好的一致性,为使用超临界机翼的运输类飞机跨音速颤振特性预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关键设计参数对摆线桨气动性能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西北工业大学自行研制的摆线桨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对简化的二维摆线桨模型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在数值模拟模块中,桨叶的公转及俯仰振荡运动采用弹簧近似光滑模型和局部重划模型相结合的动网格技术来处理.重点研究了关键设计参数对摆线桨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桨叶数的增加,悬停气动效率提高;随着翼型厚度增加,推力变大,气动功耗减小;桨叶俯仰轴位置位于桨叶弦向中部位置时的功率载荷最大,悬停气动效率最高;随着最大俯仰角增大,气动功耗逐渐增加,悬停气动效率降低;当桨叶上、下半周最大俯仰角之和一定时,采用上半周最大俯仰角小的设置时,推力和气动功耗较大,悬停气动效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20.
非定常自由来流对飞机模型气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国内首座非定常风洞中,研究了不同幅值、不同频率脉动的非定常自由来流对飞机模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来流减速时,升力系数增加,当来流加速时,升力系数减小;随着迎角的增大,非定常自由来流对升力系数的影响增大;当来流脉动频率一定时,随脉动幅值的增大,升力系数增大;当脉动幅值一定时,随脉动频率增大,升力系数增大。因此在研究飞机机动飞行的同时,考虑飞行速度变化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