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已经在太空中翱翔了6年时间,它的最终使命是在2014年与一颗彗星会合,并探索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奥秘。但在此之前的漫长旅途中,“罗塞塔”也顺便走访了其他天体,  相似文献   

2.
简讯     
乔托彗星探测器重新工作 1986年3月14日绕哈雷彗星飞行的欧空局乔托彗星探测器,自从1990年7月以后一直在深空处于“冬眠”状态。为了在今年7月10日使乔托探测器与格里格一斯克杰尔鲁普彗星会合,从5月7日起,欧空局对该探测器进行了精心而复杂的机动后,又使它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类对彗星越来越感兴趣,2004年1月2日,飞行已久的美国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与怀尔德2号彗星交会。2004年3月2日欧空局发射了第1个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它将经过10年的长途跋涉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轨道,并向该彗星释放着陆器。现在美国人又把“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送上太空,为的是“上演”惊心动魄的太空大撞击。那么,如此频繁的发射彗星探测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彗星曾被人描述为“脏雪球”。它生成于比海王星轨道还要远的、环绕太阳运行的一个由神秘天体构成的带,是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的。由于它自身的温度极低并处…  相似文献   

4.
继苏联“维加A和B”及日本“行星A”哈雷彗星探测器之后,欧空局1985年7月也将发射一颗“乔托”探测卫星,在1986年3月13—14日与哈雷彗星会合。卫星在与彗星会合时离地球距离约一个天文单位(150,000,000公里)。它将进行十项实验。在四个小时相会期间将拍摄彗发和核心照片。  相似文献   

5.
国太 《太空探索》2004,(4):40-43
在火星探测进行得热火朝天时,科学家们仍不忘将目光投向彗星这种神秘的天体,2004年3月2日格林尼治时间7:17分,欧空局将1个名为“罗塞塔”(Rosetta)的彗星探测器送入了太空。它将经过10年的长途跋涉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轨道,并向该彗星释放着陆器。  相似文献   

6.
《飞碟探索》2014,(9):6-7
历史上首个绕彗星轨道运行的人造航天器、欧空局的旗舰项目——“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与“菲莱”着陆器,经过1O年远征,跋涉约64亿千米,终于于北京时间8月6日抵达目标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  相似文献   

7.
2014年8月619,飞行了10年的欧洲航天局(ESA)的“罗塞塔”(Rosetta)彗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目标彗星——67P/楚留莫夫一格拉西门克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以下简称67P彗星)轨道,它还将于11月11日向该彗星表面释放着陆器“菲莱”(Philae),附着其表面开展探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欧美先后发射了“星尘”(Stardust)、“罗塞塔”(Rosetta)和“深度撞击”(DeepImpact)等彗星探测器。其中“星尘”成功取样,正在返回途中;“罗塞塔”将在彗星表面着陆;最举世瞩目的美国“深度撞击”探测器在2005年7月4日13:52首次成功撞击坦佩尔-1(Tempel-1)彗星,并发回了相关照片,这是人类第1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  相似文献   

9.
"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开始于1 9 9 3年,是欧洲航天局(E S A)地平线-2 0 0 0-奠基石(H o r i z o n 2 0 0 0cornerstone)计划下的探测任务。"罗塞塔"探测器于2004年3月2日由阿里安-5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升空。在飞行了7.1×109km之后,于2014年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轨道。2014年11月13日00︰05,"罗塞塔"探测器释放的"菲莱"着陆器成功登陆彗星。目前,各项科学探测工作正在开展中。这是人类有航天史以来探测器首次在彗星上软着陆,对研究彗星的起源、彗星和星际物质的关系及太阳系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具有飞行跨度远、空间飞行时间长、任务形式复杂多样的特点,通过对"罗塞塔"彗星探测器热控系统进行分析,可为未来深空探测航天器先进热控设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空间扫描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观测小行星“斯坦斯”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从8月4日起,开始向小行星“斯坦斯”靠近,并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对其进行观测,测算出这颗小行星的轨道,了解它的一些特性。“罗塞塔”于9月5日在距离“斯坦斯”800km的高度飞掠这颗小行星。在整个观测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欧洲斥资10亿欧元的“罗塞塔”探测器在历经近3年的休眠后,于今年1月被成功唤醒。预计到8月,有望追上“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开始对其表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绘图,探测其引力、质量、形状和大气等。并将在11月,向该彗星表面投放着陆器——“菲莱”号。这被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遴选为2014年最受瞩目的十大科技事件,并排在首位。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1月12日,欧洲"罗塞塔"探测器向距离地球5.14亿千米的67P/丘尤穆夫-杰拉西门克彗星(简称67P彗星)的彗核投放了所携带的着陆器"菲莱",使它成为世界首个在彗星着陆的探测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彗星"近距离"开展研究,它将开启人们对彗星和宇宙的新认知。尽管"菲莱"着陆不十分完美,因而目前面临着一些困难,但从总体讲是基本成功的,并已获得一些重要  相似文献   

13.
继2005年7月4日美国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在太空撞击坦佩尔-1彗星,实现了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之后,2006年1月15日彗星探测再次掀起的高潮,因为这一天美国星尘号返回的首次携带彗核物质取样返回地球。2014年,欧洲的“罗塞塔”(Rosetta)探测器还将在彗星表面着陆。  相似文献   

14.
邓月 《国际太空》1996,(12):12-12
据1996年10月7日~13日美国《空间新闻》报道,日本的第一个月震探测器——月球-A(Lunar-A)将于明年发射。目前,日本科学家正打算继月球-A之后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月球着陆器暂名Selene-1,它是日本循序渐进开发月球的漫漫长途中迈出的又...  相似文献   

15.
8月6日,飞行了10年的欧洲空间局"罗塞塔"探测器与"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67P)彗星相遇,进入彗星研究方面最为激动人心的阶段,期待"罗塞塔"这位率先与彗星"亲密接触"的使者为我们带来的惊喜。另外,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和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探测器即将进入火星轨道,日本将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当这些人类的使者与星星相遇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相似文献   

16.
1999年2月8日北京时间凌晨5时 ,一枚德尔塔Ⅱ型火箭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把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星尘”号无人探测器送入太空 ,开始了它漫漫7年的“追星”之旅。这是一枚费时10年耗资1 66亿美元的彗星探测器 ,将于2004年与围绕太阳运行的怀尔德 -2彗星在太空相会 ,到时全球的科学家将为之瞩目。为什么要进行考察彗星的实验?彗星上真能找到地球生命的起源吗?“星尘”号都用了当今世界上哪些最先进的技术?彗星物质带给地球的将是惊喜还是灾难?这些便是“星尘”号彗星之旅最让人关心的秘密。浩瀚…  相似文献   

17.
国太 《太空探索》2005,(3):26-29
2005年1月12日,举世瞩目的“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发射升空了。它之所以吸引了全球众多的眼球,是因为这一价值3.3亿美元的彗星探测器,将在飞行4331亿千米之后,于2005年7月4日,撞击名叫“腾佩尔1”(Tempell)的彗星,以研究彗星内部秘密的计划。  相似文献   

18.
简讯     
欧洲空间局批准乔托航天器延续计划欧洲空间局(ESA)最近批准了“乔托航天器延续计划”(GEM),即在1992年乔托航天器将探测“格里格·斯克吉勒鲁普”彗星。今年7月,乔托航天器将擦过地球,借助地球引力,朝格里格彗星飞去,1992年7月10日到达该星。 ESA说,乔托航天器将对格里格彗星进行尘埃分布、尘埃测量和彗星等离子体科学方面的探测。因乔托航天器在1986年3月与哈雷彗星交会时,星上的彩色相机可能因猛烈碰撞而受到严重损坏,所以,无法发回关于格里格彗星的彩色照片。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的世界空间探测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飞行了10年的欧洲航天局(ESA)"罗塞塔"(Rosetta)于2014年8月进入预定的67P/丘尤穆夫-杰拉西门克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简称67P彗星)轨道,于11月在世界上首次向该彗星的彗核释放了着陆器"菲莱"(Philae),并发回重要数据,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MAVEN)探测器和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Mangalyaan)于9月先后进入火星轨道,创造了多个首次。我国在10月成功发射了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简称试验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9月30日,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一头撞向它研究了两年之久的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彗星(以下简称"彗星")。在撞击这颗编号67P的彗星之前,"罗塞塔"向地球传回了不算清晰的图片,算是它为空间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贡献。神秘的"罗塞塔""罗塞塔"这个名字来自于一块石碑残片。如果读者探访大英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