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未来解析式     
未来能否预测?未来能否改变?相信任何人都十分好奇.然而在这两个疑问背后,隐藏着另一个只有哲学家才感兴趣的问题:未来是否存在?倘若不先确定这个答案,那么"预测未来"或"改变未来"都只能是空谈而已.  相似文献   

2.
人类是宇宙中惟一的智慧生物吗?如果不是那样的话,与我们同样具有智慧的生物到底在哪里呢?自古以来,这个谜就吸引着人们.与伽里略同时代生于17世纪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以及19世纪的天文学家约翰·赫舍尔均曾考虑在外星存在有智慧的生命.那么,如何用现代的技术来搜寻或许躲在其他星球的智慧生物呢?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思考关于诸如宇宙的边界或时间的开端之类的问题时,正像我们不得不承认的那样,经常陷入悖论的境地。伟大的哲学家康德称这种难堪的局面为“二律背反”,他本人就深受其苦,以致于认为人类的理性是有其根本局限的,从而写出了哲学名著《纯粹理性批判》。让我们看一看在时间开端这个难题上,康德是怎样表明“二律背反”是不可避免的,他的论证并不难懂。简明地说,如果假设宇宙没有开端,那么对于此时此刻的我们,已经有无穷无尽的年头消逝了,这怎么可能呢?如果宇宙有一个开端,那么宇宙的开端那一刻与开端前的“虚无”的界限又在哪里? 笔者赞同康德的观点:只靠理性的思辨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反而会使理性自身陷入悖论。但是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是有解的,本文力图提出一个  相似文献   

4.
天体想象     
<正>为什么日落时候太阳是红色或橙色?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讨论太阳在天空中的颜色。如果要问太阳是什么颜色的,人们一般都会回答白色、红色或者金黄色,如果还是不能确定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办法观测太阳的真实颜色呢?在白天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太阳,但是可以利用放大镜将太阳的图像投影到纸上,观察投影图像就会发现太  相似文献   

5.
根据英国戴维斯的观点:一个镜像对称的封闭系统,在时间上是严格不变的.它既有两个起点,也有两个终点."而它的历史终点就是它的未来起点,所以知道了历史就看到了未来.而它现在的状况,就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并决定了它的未来结果,"他写道,"如果把这个系统分成两半,那么我们现在只有历史,没有未来,或相反,只有未来,而没有历史."所以,这个对称系统,就是由历史与未来两个独立系统分界构成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已经从陆地发展到海洋,又从海洋发展到空中。那么在未来的战争中,太空是否可能发展成为敌对双方进行空间格斗的第四战场呢?这个问题几乎在卫星一上天就已成为很多人争论的议题。事情发展到今天,随着各种军用卫星的大量发射和部署,这个问题的答案看来已经愈来愈明确了。有些人也许不相信,但是,如果回顾一下飞机的发展史,人们大概就不难从今天的现实看到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欧洲咨询公司发布报告称,未来10年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与服务市场将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估计到2028年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121亿美元。然而,2019年全球航天经济规模已接近4000亿美元,未来10年可能达到万亿规模。相比而言,对地观测市场仅仅是航天经济大蛋糕的一个零头。那么,商业航天里到底哪些业务最来钱呢?  相似文献   

8.
易白 《太空探索》2013,(6):36-37
在几十年之后,火星或许会迎来第一批地球来访者。从来没有到过火星的人类如何才能在火星上更好地生存下去?科学家正在展开大量的研究,以帮助人们未来顺利地移民火星,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是在地球上寻找类似火星的环境进行模拟生存训练。近年来,美国科学家在犹他州一片沙漠中进行训练,为未来的火星探险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送比萨的鸟     
正想必没有人会觉得飞机餐美味吧。如果在飞行期间能吃到比萨,一定会让你心情愉悦。那么,鸟儿能不能充当快递员,递送一个装在盒子里的标准50厘米芝士比萨呢?如果可以,最好选用哪种鸟?鸟大概是可以给家里送比萨的,但给航班上的乘客送比萨比这难得多。  相似文献   

10.
古时候人们用钻木取火点燃干枯的树枝,驱寒取暖和烧烤猎物,后来又学会用风车和水车,办起磨坊.这些都是前人向自然界索取能源的办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发掘地下的能源,找到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这篇文章针对的是一个简单、直接的问题:如果美国为谋求国家目标,打算发挥民用、军用、情报、商业航天能力的最大作用,那么在总统层次上,有没有可采用的一种最佳的航天组织机构或者途径?在政府换届的时刻,人们对于重新激活国家航天委员会(NSC)来达成这个目标进行了大量讨论,但这只是协调美国航天活动、制定应用战略方案的可能手段之一。而正如本文结论将要指出的那样,这未必是最佳选择。如果把航天相  相似文献   

12.
正熟悉美国载人航天历程的人们在看到"星际线"的时候就会发现它非常眼熟,它和波音在2006年竞标美国宇航局"乘员探索飞行器"的方案外观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推进舱的长度略短一点,连圆锥体返回舱的锥度都一样。如果再向前追溯一点,会发现"星际线"和早年的阿波罗飞船也很像,只是推进舱短了一多半而已。那么,"星际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相似文献   

13.
什么叫不确定性原理?根据经典物理学,如果我们要预言一个基本粒子未来的位置和运动速度,就必须准确地测量出它现在的位置和速度。但是,德国科学家威·海森堡发现,对基本粒子的位置测量得越准确,对速度的测量就越不准确。反过来也一样,对速度测量得越准确,对位置的测量就越不准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分一号卫星的一飞冲天,我国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备受国内外关注。那么,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建设刻不容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分辨率、高精度无疑是对地观测系统的发展方向。一个成熟高效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不仅在军事上有助于国家对领空、领海、陆地进行详尽掌握,也能对农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类对自身的存在充满着疑惑,UFO现象的出现更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想,在地球之外是否存在与我们相似的地外文明,甚至有远远比我们聪明的外星人呢?那么,它们在哪里呢?先让我们搞清楚地外文明可能会是什么样? 地球以外的其他天体上可能存在的高级智慧生物的文明称地外文明。人类文明与地外文明合称宇宙  相似文献   

16.
正多年以来,如何定义生命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科学家提出了各种观点,其中一些认为生命具有较高的特殊要求(例如是由细胞构成),但这些观点可能使未来的人工智能机器和地外文明失去了"生命资格"。既然我们不想将对未来生命的构想局限于当前遇到的物种,那么我们应当让生命定义的范围更广泛一些。简单地讲,未来生命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  相似文献   

17.
白剑 《飞碟探索》2011,(5):34-36
如果排除了非洲高原是人类发祥的祖源地,那么,现有的符合前述标准的低海拔高原便没有了。这就基本上堵死了我们在高原上寻找人类先祖的路。几十年前,曾有中国学者试探性地提出了中国人的先祖可能源起青藏高原的观点。由于当时这一观点还停留在猜想阶段,没有大量证据的支持,因而没有引起史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农历新年前后,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这段共克时艰的日子里,大家都期待着现代医学能够提供高效的药物和医疗器械来帮助患者的诊治。其实,航天科技与医疗健康密不可分。那么,航天科技有哪些医疗成果?未来又有什么新的航天+医疗的科技值得期待呢?航天与医疗融合发展1970年,赞比亚尤肯达修女曾给  相似文献   

19.
<正>前不久,我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在重庆启动,该基地建成后开展的基础性实验和应用研究,将对我国今后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改变传统能源传输方式、破解能源供给难题等产生重大意义。另外,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项目的地面验证平台也将在西安落成,它用于对空间太阳能电站功能与效率进行系统验证。那么,什么是空间太阳能电站?为何要在太空建造太阳能电站?怎样建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进展,石油、矿产等能源资源的消费量与日俱增。另外,由于已知的蕴藏量有限,如果今后没有新的发现,按现在的消费量推测的话,那么在不久的将来许多资源和能源将出现枯竭状态。为了寻找新的资源和能源,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着手研究与开发卫星遥感技术。其中海洋观测卫星(MOS-1)就是该系列的第一颗卫星,预计1987年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