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苏联解体,“基辅”号于1994年提前退役,后作为废金属拍卖。对于“基辅”号的命运,俄罗斯国内一片唏嘘。留苏多年的著名作家舒乙在参观“基辅”号后,不禁感叹从“基辅”号身上如同看到了苏联解体的那“一曲国际悲歌”。舒乙也为“基辅”号今天的新生感到欣慰,毕竟“基辅”号没有遭受被肢解的厄运。2000年,天津国际游乐港从俄罗斯购得退役的“基辅”号航空母舰。2003年9月,“基辅”号落位于天津汉沽区八卦滩,永远停靠在国际游乐港的平静港湾。  相似文献   

2.
肖东 《飞碟探索》2011,(5):14-15
“发现”号的命名,源自于一艘18世纪的英国探险船——伴随著名的詹姆斯·库克船长远征南太平洋的“发现”号。在库克船长的探险中,完成了包括发现夏威夷群岛、新西兰乃至确认澳洲大陆存在等功绩,而同行中的另外一艘探险船“奋进”号也成为美国航空航天局另一架航天飞机“奋进”号的命名由来。除此之外,库克船长也曾搭乘“发现”号探索南阿拉斯加与加拿大西北之间的海岸线。虽然当时正值美国独立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3.
月球探测工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嫦娥一号”卫星离发射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作为“嫦蛾一号”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也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BPL时号的频率控制系统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熙政 《宇航计测技术》1998,18(1):15-19,35
根据我国现行BPL时号的频率控制系统,分析TBPL时号频率控制系统的缺陷,对目前BPL时号的频率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频率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5.
“北航空事卫星一号”是广域航空器监视科学试验卫星。为了评估“北航空事卫星一号”监视载荷的性能,提出了ADS-B系统监视载荷的性能指标及统计方法,并利用“北航空事卫星一号”在轨观测数据,统计给出了“北航空事卫星一号”监视载荷的性能指标,包括监视覆盖半径、检测概率、识别概率、位置报告更新间隔及载荷消息速率。统计结果表明:“北航空事卫星一号”具备了在全球范围内对运输航空及通用航空器监视跟踪的能力;监视覆盖半径达1 710 km,检测概率大于35%,识别概率大于68%,位置报告更新间隔小于8 s。  相似文献   

6.
武铠 《太空探索》2004,(10):2-3
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今年继“试验卫星一号”、“纳星一号”和“探测二号”3颗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领域又一次传来的捷报。这3次发射升空的火箭,同属我国的“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系列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7.
自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独挑天地之间载人往返运输的大梁,虽然联盟号以其高可靠性、高稳定性著称,但也日益显现出不能满足飞行需求的迹象。所以在2000年俄罗斯的科学家就开始在联盟号飞船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新型的可载6人的航天器——“快帆”(Kiper),用来替换目前使用的联盟号飞船。目前,快帆号计划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奋进”号航天飞机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所属航天飞机编队中目前仍在运行的二个轨道器之一。“奋进”号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建造的第五艘也是最后一艘适于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飞机,建造的初衷是为了代替“挑战者”号。“奋进”号于1992年在STS-49任务中首航,原定于2010年退役。在“奋进”号退役之前,  相似文献   

9.
<正>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的突破创新、闯关夺隘,再到神舟十二号到十五号的组批研制、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空间站建造阶段任务,神舟飞船一次又一次交出了优异的答卷。20多年过去了,作为载人航天工程“最老的型号”,神舟飞船刚刚步入青壮年,  相似文献   

10.
五轩 《太空探索》2007,(7):12-13
2007年4月11日,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在大型运输机的举托下,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尼担利亚通信卫星一号研制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人员在这里开始了卫星升空前的例行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进攻火星     
《飞碟探索》2007,(7):56-56
2005年9月,“勇气”号又一次向火星进攻了,上图看起来就像军队攻击一样,不过,这只是“勇气”号正在仔细观察在丈夫山山顶附近的一些有趣的石头罢了:在“勇气”号的全景相机画面中,你可以看到探测船上的机器手臂,它们正想靠近观察一块名为“希拉里”的裸露岩石。“勇气”号和它的姊妹“机遇”号,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祝融号”火星车的探测通信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X频段轻小型宽频圆极化反射面天线。该反射面天线采用了新型一体化紧凑馈源技术,实现馈源长度和口径减小20%的同时提高了反射面天线的口径效率,抵挡了火星的尘埃影响。经过对馈源进行的仿真优化,最终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在7.1~8.4GHz内口径效率可达62.3%,在深空探测的工作频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增益、驻波和圆极化特性,该天线已成功应用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祝融号”火星车。  相似文献   

13.
紫晓 《太空探索》2007,(12):34-37
“嫦娥一号”卫星拉开了中国“嫦娥工程”的大幕。如果说“嫦娥工程”中的五大系统谁也离不开谁的话,相对而言,“嫦娥一号”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因为,一方面,奔向38万千米的月球靠它,对月球进行拍照探测的靠它,向地球传回图像照片的还靠它,没有它,“嫦娥工程”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嫦娥一号”卫星系统不仅较之其它系统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3,(11):5-7
“蝎心”号火箭发射 2013年9月18日,星期二,一艘轨道科学公司的“蝎心号”火箭搭载着“天鹅”号运货宇宙飞船,正飞离第OA号发射塔。拍摄时间是在美国东部早晨10时58分,当时的天空明亮晴朗,但在这张摄于美国中大西洋区太空港的照片里,天空显得很幽暗,这是因为数字相机搭配了红外光滤镜所致。在这幅假色红外光影像里,植被和水面反光带着异星世界般的苍白。  相似文献   

15.
《飞碟探索》2014,(5):6-6
这幅图像由一组土星照片拼接而成,是“卡西尼”号在飞越土卫六时拍摄的,拍摄时距土星大约120万千米。“卡西尼”号采用了一项名为“PiTransfer”的导航技术,可以利用土卫六的引力改变轨道,从更多角度拍摄土星环。  相似文献   

16.
在成功登陆火星一年后,机遇号和勇气号两个火星漫游车依然健康如昔.继续在火星表面进行地质考察,并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8月9日北京时间19时40分,归航的“发现”号航天飞机进入大气层,此时,美国肮空肮天局(NASA)地面控制中心播放了一支欢迎曲《来吧,艾琳》,这是一首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流行歌曲。大家都知道,这是NASA在向“发现”号女机长艾琳-柯林斯致敬。正是由于她和另外六位航天员的出色表现,NASA才摆脱了“哥伦比亚”号失事的阴影,顺利完成了重返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18.
4月18日晚23点59分,中国航天长征系列火箭——长征二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其优美的腾空姿势把“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两颗卫星送入太空,成功完成了一箭送双星的发射任务,书写了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9箭11星的火红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19.
生物圈2号的新使命●肖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已经宣布一项指导2号生物圈的协议。2号生物圈是玻璃建筑下的地球模仿物,于1991年在亚利桑纳完成,其目的是对地球进行研究及试验人们怎样才能在宇宙空间生存。2号生物圈里有近4000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还有小型...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7月25日下午3点0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探测二号卫星由长征二号丙SM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火箭飞行30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探测二号卫星已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681千米、远地点高度为38278千米、倾角为90度的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至此,探测二号与先于它半年多升空的探测一号卫星一起,携手欧空局已经在轨的四颗探测卫星,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