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官网宣布:美国旅行者-1(Voyager 1)正式成为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旅行者”项目首席科学家斯通(Stone)说,“旅行者-1已经离开太阳风层,在宇宙海洋各恒星间遨游。”这个飞行了36年的空间探测器目前距离太阳大约为1.9×1010km(截至2013年9月9日,约126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为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108km)。其实,新的数据显示,旅行者-1已于2012年就进入了星际空间。虽然它仍受太阳引力等影响,但美国权威专家认为进入星际空间是历史性飞跃,其意义堪比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或阿姆斯特朗首次载人登月。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2013年十大"太空时刻",不知您感兴趣的有哪些?"旅行者"1号飞到太阳系边缘2013年7月,美国航宇局宣布,1977年9月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位于太阳系最外围的疆域,即将进入星际空间。"旅行者"1号将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物体。"旅行者"1号上带有一张"金色唱片",记录着有关人类以及地球的图像、声音和其他信息。  相似文献   

3.
人工神经网络在未来深空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1977年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成为第一个实质意义上进入行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2013年9月美国宇航局宣布"旅行者1"号进入星际空间时,与地球间的距离已经超过了180亿千米,"旅行者1"号发射的无线电信号需要经过17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地球。控制中心实际上已经无法对"旅行者1"号进行有效的控制。就探索宇宙而言,"旅行者1"  相似文献   

4.
[英国《空间飞行》杂志1978年4月报道] 美航宇局去年八、九月分别发射的两个旅行者宇宙探测器,现在正借助引力探索外行星。当它们逃脱太阳系时,将以每秒17.2公里的速度飞向广阔无垠的星际空间。旅行者-1将于明年3月到达木星,1980年11月飞过土星及其光环。旅行者-2明年7月飞经木星,1981年8月经过土星,可能在1986年6月飞临天王星。当这两个宇宙飞行器1989年穿过冥王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1月28日,NASA向"旅行者1"号发送了一束电波,启动其备用推进设备。在指令发出19小时35分之后,结果传回地面:"备用推进设备启动成功,现在一切运行正常。""旅行者1"号靠一种被称为"推进器"的小型设备进行定位,以与地球通信。这些推进器发出微小的脉冲旋转飞船,使其天线指向地球。"旅行者1"号项目团队最近激活的就是一套四个备用推进器,它们自1980年以来一直处于休眠状态。这些推进器在37年后仍能正常使用,将使"旅行者1"号  相似文献   

6.
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将于2013年9月23日-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联合主办,由中国宇航学会举办。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Promoting Space Development,for the Benefits of Mankind)。IAF被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聘为技术咨询机构。截止到2013年,IAF在62个国家和地区有246个成员单位。自1951年开始,IAF每年在有关成员国举行一次IAC,同时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和宇航科  相似文献   

7.
《太空探索》2013,(1):11
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将于2013年9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联合主办,由中国宇航学会举办。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Promoting Space Development For the Benefits of Mankind)。  相似文献   

8.
<正>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主办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于2013年9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出席大会开幕式,李源潮代表习近平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9月5日是人类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探测器"旅行者1号"成功发射升空飞行40周年的日子,它是历史上飞行距离最远、最长寿的航天器,尽管已经距离地球很远,它每天仍与美国宇航局联系,继续探索着人类未知的深空。"孪生兄弟"旅行者1号和2号为了探测太阳系的行星和观测太阳以及更远的深空,美国宇航局先后于1972年3月2日和1973年4月6日,分别发射了先驱者10号和11号探测器。又于1977年8月20日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索》2011,(8):66
中国宇航学会和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将于2011年9月5日至9月8日在中国上海联合召开"第四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中国宇航学会已经与国际宇航科学院共同举办了三届国际空间会议,都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11.
周武 《太空探索》2013,(1):10-11
2012年12月16日,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马兴瑞与国际宇航联主席樋口清司先生在北京共同签署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合同。根据合同,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将于2013年9月23日~2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际宇航联执行主任克里斯汀·费齐廷格先生,国际宇航联副主席、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袁洁出席签字仪式。出席仪式的还  相似文献   

12.
在2007年9月24日的第58届国际宇航联合会大会上,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格里芬表示,美国准备在2037年把航天员送上火星。美国将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国际空间站"的作用,并通过利用太阳能来减少空间站的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太空》2014,(4):48-50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不断产生新的发现,创造新的奇迹。与此同时,探索未知世界还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财富、新的资源,并且催生一批先进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也是如此,由于“国际空间站”(ISS)的建设、运行和发展,为人类带来了一批新技术和新成果。2013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国际空间站”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朱莉·罗宾逊(Julie Robinson)博士回顾了“国际空间站”取得的一系列科学成就,并且总结了其中最重要的十大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
正主题为"太空—通向人类未来之门"的第66届国际宇航大会于2015年10月12-16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本届国际宇航大会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和以色列航天局(ISA)共同举办,吸引了来自58个国家2095名注册代表参加,219个展商参加同期航天展览。中方来自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航天科技和科工两大集团公司、中国宇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慕尼黑-墨西哥城-瓜达拉哈拉,经过20多个小时的空中飞行后,当地时间9月23日,代表团终于抵达目的地。3年前,正是在北京举行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决定2016年国际宇航大会的主办地为瓜达拉哈拉。这是每年一度的国际宇航大会在墨西哥的首秀,也是它第三次落户拉美,前两次分别是在阿根廷举办的第20届和  相似文献   

16.
正40年前,一个轿车大小的设备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35年后,它成为唯一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航天器。一路上,"旅行者"号探测器爆出了飞越木星、土星和土卫六的头条新闻。"旅行者"探测器发射时,弗兰·巴格纳尔还是一个学生。那时,她就探测器围绕木星收集的数据写下了博士论文。现在,作为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天体物理学和行星科学教授,以及美国航空航天局外行  相似文献   

17.
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将于2013年9月23日~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联合主办,由中国宇航学会举办。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Promoting Space Development,for the Benefits of Mankind)。  相似文献   

18.
李鉴 《太空探索》2012,(2):38-41
2011年将近尾声的时候,迄今为止人类飞得最远的空间探测器——美国航宇局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再次带来有关太阳系边疆的最新消息。传回的信号表明,它已经进入了太阳系和星际空间的交会区——太阳风层顶(heliopause),在那里,从太阳向外流  相似文献   

19.
小光 《国际太空》2007,(11):16-16
在2007年9月24日的第58届国际宇航联合会大会上一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格里芬表示,美国准备在2037年把航天员送上火星。美国将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国际空间站”的作用,并通过利用太阳能来减少空间诘的运营成本。格里芬指出,开发太空旅游可以冲抵一部分太空运输的成本,NASA将进一步开发太空旅游项目,而他自己则更倾向于让更多的投资机构加入火箭及卫星的发射,  相似文献   

20.
北京迎来IAC     
2013年9月23日至27日,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将在北京举行。这是国际宇航界的盛事,更是中国航天界的盛事。届时,将有3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企业家、科技人员、青年学生和媒体人士汇聚北京,共襄盛举。国际宇航大会素有"宇航界的奥林匹克"之称,层次高、规模大、影响广。本次大会由国际宇航联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