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江泽民文选》。江泽民同志1926年8月17日生于江苏扬州,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于1989年6月~2002年11月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政治局常务委员,1989年11月~2004年9  相似文献   

2.
郭凤仁     
郭凤仁,男,1948年生,山东省人。1964年参加工作,1986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1991年起历任二一一厂总装车间主任、副厂长、党季书记兼副厂长,2002年2月任二一一厂厂长。  相似文献   

3.
《空中交通管理》2010,(2):11-19,10
<正>(2010年1月25日)一、2009年民航空管系统工作回顾2009年是民航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并取得初步胜利的一年,是民航空管系统实施一体化运行管理的第二年。一年来,民航空管系统上下一心、团结拼搏,克服了种  相似文献   

4.
欧洲咨询委员会对1991~2002年的世界航天工业的形势和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航天通信业将会成为主要的空间商业应用产业。 据统计,世界商业性航天通信市场(除苏联外)情况如下:全世界1988年发射了15颗卫星,1989年12颗,1990年12颗,1991年15颗。以后几年将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1992年将发射15颗卫星,1993年19颗,1994年24颗,1995年23颗。这就是说,在未来5年中,一共要发射96颗卫星,其中,美国25颗,欧洲22颗,日本12颗,其它国家18颗,国际组织19颗。  相似文献   

5.
博尔登1946年8月19日出生于南卡罗莱纳州哥伦比亚,喜欢短网排墙球、跑步和足球。1968年他在海军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海军陆战队工作,任少尉军衔,后参加飞行训练。1979年,博尔登从美国海军试飞员学校毕业,随后分配到海军航空测试中心,从事试飞工作,总飞行时间超过6000小时。博尔登1980年入选NASA航天员,1981年正式成为航天员。他进行过4次太空飞行,太空总停留时间680小时,是1986年STS-61C任务和1990年STS-31任务的驾驶员,随后担任1992年STS-45和1994年STS-60任务的指令长。  相似文献   

6.
<正>六十年栉风沐雨,一甲子砥砺前行1958年由陈士橹先生等一批专家学者开始筹建导弹系,1959年正式成立宇航工程系,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宇航院系之一。1988年12月在宇航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航天工程学院。2003年7月,  相似文献   

7.
刘春保 《中国航天》2007,(4):15-19,22
1982年10月俄罗斯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发射了第1颗卫星,1996年1月完成24颗卫星的组网并投入运行,历时14年,耗资30多亿美元,共发射了70多颗卫星。自1996年到2006年底,仅进行8次、共23颗卫星的补网发射活动。到目前为止,GLONASS系统已经发射了105颗卫星,2000年以前发射的卫星已全部失效,无法提供服务。截止到2007年2月底,在轨运行的GLONASS卫星共有19颗(其中6颗卫星暂时停止服务),2006年12月25日发射的3颗GLONASS-M卫星正在进行在轨调试,预计将很快投入运行服务。2001年8月20日,俄罗斯政府批准了GLONASS系统2002~2011年发展计划。2005年7月14日普京政府批准了俄航天局提出的《2006~2015年航天发展规划》,其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的发展成为该规划的重点。按目前的计划,俄罗斯将于2007年使GLONASS系统星座的卫星数量恢复到18颗,2010年恢复到24颗的满星座状态,提供独立的全球卫星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8.
魏雯 《中国航天》2012,(2):43-44
2011年11月下旬,俄联邦杜马(下院)和联邦会议(上院)分别审议和通过了“2012~2014财年俄罗斯联邦预算法草案”;12月5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了批准命令。未来3年,俄联邦航天预算开支将持续增长。2012年航天预算总额比201l年增加35.1%;2013年比2012年增加14.4%;2014年计划比2013年增加5.0%。  相似文献   

9.
一、航天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从第一架飞机问世到实现商业航空运输,人类用了四十年时间;而从发射第一颗卫星到建立国际卫星通信网,则相隔不到十年。美国每年用于航天事业的费用1959年为7.85亿美元,至1980年增为86.28亿美元,特别是1964年~1969年阿波罗计划期间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1945年1月生。江苏省泰兴县人。196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1980年赴瑞士留学。1985年获博士学位。1985年归国后,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工作,任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2,21(3):34-34
据新华网站2012年4月6日消息,日前,对“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斯皮策”红外探测太空望远镜以及ESA“普朗克”宇宙辐射探测器中的美国部分,NASA决定分别延长其任务期。NASA表示,搜寻类地行星的“开普勒”的任务期原定为3年半,2012年9月即将结束,此次将延至2016年9月30日,延长4年;“斯皮策”的任务期将延至2014年,延长2年,届时项目团队可以再度提出延长申请;“普朗克”项目美国部分的任务期将延长1年。  相似文献   

12.
根据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预测,从现在起到1994年,美国的国防采购费用将每年减少1.5%,但由于武器系统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先进,用于电子设备的费用仍将保持不变。 在年度的国防需求十年展望中,EIA预测,美国国防部总的采购费用将从1987年的867亿美元减少到1994年的759亿美元,然后再开始适度回升,从1994年到1998年每年将增加0.5%。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发射了4颗北斗试验导航卫星,建成了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定位试验系统。2007年4月14日、2009年4月15日、2010年1月17日,相继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系统工程建设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在未来几年里,中国还将陆续发射数颗导航卫星,2012年首先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2020年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5月22日发表了《2012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显示全球卫星产业总体收入2011年取得了5%的增长,增幅与2010年持平。全球卫星产业收入2011年为1773亿美元,过去5年里年均增长率为9%。卫  相似文献   

15.
自1992年以来,开始了我国新一代返回式卫星的发射。第一颗星于1992年8月9日发射升空,8月25日成功回收。第二颗星于1994年?月3日发射升空,7月18日成功回收。1996年10月20日又发射了第三颗星,11月4日回收,再次获得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第三颗星于1994年11月确定主任务技术状态,1995年5月确定搭载技术状态。1995年10月完成星上设备齐套,1996年4月完成卫星总装,6月20日完成工厂电性能测试,7月2日完成整星振动试验。卫星于8月8日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型号任务发射次数和数量再创新高的一年,随着年初型号发射任务取得连战连捷的好成绩,研究院在轨航天器数量成功迈进200大关。1970年,由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并在轨稳定运行,在此之后,研究院砥砺奋进,用时33年,于2003年实现在轨运行航天器突破10颗;2015年,在轨运行航天器数量突破100颗;而在轨航天器数量从100颗到突破200颗,只用了不到6年时间。  相似文献   

17.
"国际空间站"(ISS)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欧洲各国合作完成。"希望"号实验舱是ISS最庞大、最复杂的舱段之一,由舱内实验室、增压后勤舱、舱外实验平台、暴露后勤舱、机械臂及卫星间通信系统六部分组成,用航天飞机分3次发射后对接到ISS。1985年5月日本开始着手"希望"号实验舱的设计,经过20余年的努力,于2009年完成了在轨组装。从启一、应用概况2010年8月,日本宇宙开发战略本部做出2016-2020年继续参加ISS计划的决定。计划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8年至2010年年中,第二阶段从2010年年中到2012年年末,第三阶段从2013年至2015年,第四阶段从2016年至2020年。图1给出了到2020年日本参与ISS计划各阶段的应用目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客观形势的要求和电子工业的实际情况,电子工业确定的总任务、总目标是:打基础,上水平,抓质量,求效益,翻三番,超十年,即到2000年电子工业年总产值比1980年翻三番  相似文献   

19.
MX 导弹是美国的新一代地地洲际导弹。该导弹从1973年开始研制,计划在1983年进行飞行试验,到1986年正式服役。若计划能如期完成,则MX导弹从开始研制到飞行试验的周期约为十年,而从开始研制到服役约为十三年。这比美国任何一种  相似文献   

20.
5月3日,法国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用阿里安-4火箭将Spot-5遥感卫星发射升空。 前4颗劝系列卫星分别于1986年2月22日、1990年1月2日、1993年9月26日和1998年3月24日发射。其中前3颗的设计寿命为2年,Spot-1和Spot-2卫星的各2台星载磁带记录仪均已失灵,前者于2001年1月转入轨遣备用状态,后者只能以实时传输数据方式工作。Spot-3于1996年11月突然停止工作而报废。Spot-4的设计寿命为5年,至今仍在正常运行与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