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飞机的所有液体火箭推进系统性能优越,可称液体推进技术中的一项重大成就。在航天飞机试飞的同时,仍在继续研制以109%额定推力工作的主发动机。“挑战者”号轨道器应用的高性能主发动机已制成,它能使“挑战者”号比“哥伦比亚”号多携带10000磅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洛克达因公司在研究可重复使用火箭的鉴定试验期间,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偏离额定工况工作的分析和论证进行了描述。航天飞机主发动机(SSME)额定推力的范围是:设计推力的65%到109%,扩大论证的范围是:设计推力的17%、22%、27%、40%、45%和50%。在低推力工作期间,额外的收获包括:高压氧化剂涡轮泵(HPOTP)使用液体静压轴承,高压燃料涡轮泵(HPFTP)在第一临界转速下运转,在低工况工作的燃烧稳定性以及喷管流动分离热负荷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张涛 《火箭推进》2001,(1):61-64
讨论了单级入轨火箭推进飞行器,尤其是使用航天飞机外置贮箱和六个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一次性使用飞行器的可靠性和发射费用。减小发动机质量将是方案改进的主要方面。如果低成本、小质量的主发动机研制成功,那么一次性使用 SSTO(单级入轨)飞行器将拥有商用发射前景,而且有利于可重复使用 SSTO 飞行器的研制。  相似文献   

4.
Shuttlc-C是一种由航天飞机衍变而来的高运载能力、低成本运载系统,它能将45.4~68吨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轨道。其主推进系统将采用两台或三台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在许多方面与航天飞机的主推进系统有相似之处,并将保持航天飞机主推进系统的高可靠性。该系统的研制可利用已有的航天运输系统研制数据库,从而可大大降低研制成本。  相似文献   

5.
从设计上看,将洛克达因公司制造的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推力水平提高30%是可以做到的。这一变化将使它的推力从目前的470,000磅(213吨)提高到611,000磅(277吨)。这样就可使航天飞机能运送更重的有效载荷,特别是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向极地轨道  相似文献   

6.
航天飞机主发动机(SSME)从1972年开始研制,到1981年4月12日航天飞机作首次载人空间飞行,前后经历了9年艰苦的研制过程。航天飞机主发动机是迄今世界上第一台性能最高、可以重复使用、高度可靠的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它的高可靠性是通过综合采取多种可靠性保障措施而得到的,如制订设计考核技术条件(Design Verification Specification);要求验证发动机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国外小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用于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运载器等航天器的轨道和姿态控制、对接、交会等。主要介绍美国、法国、俄罗斯对小推力发动机的研制情况,以及这些国家所研制的这类发动机的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的先进固体火箭发动机(ASRM)是一个直径为3810mm的分段式发动机,为提高航天飞机的可靠性和设计安全裕度,对该发动机做了大量的设计改进,它的推力特性使得不必要在最大动压期间调节航天飞机主发动机(SSME),这可减少或消除大约175个航天飞机系统的临界状态1/1R失效模式,它将能提供5443kg的有效截荷增量,为保证该发动机的高质量、高重现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新型的全自动化的加工设施,ASRM的设计和计划安排是在A和B两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ASRM航天飞机的研制飞行,暂定于1994年下半年进行。  相似文献   

9.
航天飞机每次飞行时用两个固体火箭助推器提供初始爬升推力,使航天飞机与它的有效载荷从发射台上升到约44公里的高度。发射前,整个航天飞机重量由两个助推器支撑。助推器由固体火箭发动机、支承桁架、推力向量控制系统、分离装置、回收系统、电器与仪表六个分系统组成,全长48.5米,直径3.7米。每个助推器的核心部份是发动机,它是迄今已飞行的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而且首次设计成为重复使用的。发动机由11段焊接成四个装药段,装药段在制造厂就地浇注推进  相似文献   

10.
联合技术航天设备公司提出了一种无人载荷运载器(UPC)方案,它用航天飞机的三台主发动机、两个固体火箭助推器推进。运载器和助推器都装在航天飞机外贮箱上,主发动机和电子设备装在运载器尾部。  相似文献   

11.
欧洲阿里安-5运载火箭的上面级和使神号航天飞机的推进装置将使用一种真空推力为27.5千牛的发动机,这种压力输送式发动机的预研工作已经结束。热试车表明,用于喷注可贮推进剂的共轴喷注器在性能、燃烧稳定性以及热相容性等方面都能达到设计要求。本文介绍了这种发动机的性能、结构设计和试验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为航天器的推进与控制提供可控动力,是航天器动力系统的理想选择.其中流量调节技术是变推力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变推力发动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在对变推力发动机技术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比例电磁铁静态吸力特性、电磁阀阀口流量特性和比例电磁铁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比例电磁阀系统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发动机的设计特点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具有与一般液体火箭发动机不同的若干特点。发动机采用高压补燃循环系统。高压涡轮排出的富氢气体导入主燃烧室,充分燃烧后成为热燃气自喷管排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美国航天飞机为依据,介绍国外航天飞机各分系统的概貌、关键技术和改进方向,其中主要分析轨道器各分系统。 1.轨道器主推进系统国外各类航天飞机中,轨道器装有主推进系统的主要有美国的大型、小型航天飞机和西欧的小型航天飞机。美国大型航天飞机主推进系统包括主发  相似文献   

15.
1984年美国在空间、战术、战略固体火箭推进技术方面有以下一些成就:航天飞机航天飞机的固体发动机,飞行性能仍然良好。发动机部件的回收、修复和重复使用,仍然达到了预期要求,有些部件已经飞行了三次。石墨纤维缠绕壳体的开发工作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如使用这种壳体,可使从范登堡美国空军基地发射到低地球轨  相似文献   

16.
用于航天飞机改进的助推器及液体推进系统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NASA为满足空间发射需要,要求提高安全性和减少操作成本。本文将分析航天飞机助推器改进型及其推进系统方案以及它们在未来空间发射中的应用。主要是分析航天飞机各种改进方案的优点和液体推进系统。为深入了解航天飞机改进的益处,对其助推器推进系统进行比较,并介绍规范研制和操作成本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在推力超过一定量级、任务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泵压式发动机比挤压式发动机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从国内外上面级及重型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的发展需求来看,均要求其主发动机具有多次起动工作的能力。针对采用可贮存推进剂的泵压式液体发动机多次起动需求,对几种可选的多次起动系统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介绍了起动箱式起动系统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还没有人提出过将50kN 至150kN 低推力的核能火箭发动机(NTRE)用于载人飞行和行星际探索任务。不选用低推力发动机的原因是:预计发动机的推重比(推力/地面重量)较低;多台发动机组合后操作灵活性和工作可靠性又令人担忧。最近,由于地面实验经费的削减和争取到的飞行项目增多,迫使调研人员推荐发展低推力的小型 NTRE。本文介绍小型 NTRE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性能方面包括发动机飞行性能、对飞行任务的适应性;成本方面主要分析研制、技术的成熟性、可靠性、整体化、运载火箭的发射等对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最后简要介绍环境和载人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推力大小是表征火箭发动机性能的关键指标.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推力参数的测量准确性关系到比冲的准确计算和对发动机性能的正确评价.发动机试验中影响推力准确测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负推力是一项重要因素.主要介绍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中,推力测量系统的组成与测量技术,重点讨论产生负推力的因素和负推力修正技术.  相似文献   

20.
郑忠 《中国航天》1992,(8):19-21
一、奋进号航天飞机的研制 奋进号航天飞机是根据美国总统里根的决定制造的,它是美国所制造的第6架航天飞机,用于替代1986年初升空爆炸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奋进号的承造单位为美国洛克韦尔公司,飞机造价20亿美元。从1987年8月签定合同到1991年4月轨道器出厂共用3年零8个月的时间。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轨道器运抵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发射台后,美国航宇局(NASA)按传统作法于当年6月对轨道器发动机进行试车。经对3台主发动机22秒点火试车发现,1、2号发动机氧气泵震动和声音异常。为此,NASA决定将3台主发动机全部换掉,装上为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下次发射准备的3台主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