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中心架夹套的调整 单轴纵切自动车床最适于加工长径比较大、刚性较差的细长轴杆件。为了减小加工过程中由于工件易变形而产生的加工误差,采用了中心架切削,见图1。  相似文献   

2.
电解加工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要实现叶片精密电解加工,关键在于实现小间隙加工。但减少间隙又受到如下障碍:电解产物排出条件恶化,甚至极间被堵,造成短路烧伤;为及时排出电解产物必须提高电解液的流速和压力,结果在加工区产生很大的电解液反力,使叶片变形,过高的流速还会造成流场不均,出现空穴现象,以致稳定的小间隙加工无法进行。因此采用普通电解加工方法,靠加大电解液压力和电极送进速度来实现小间隙加工并不是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向电解液中加入络合剂与常规电解加工进行了侧面间隙、加工效率的对比实验,对添加络合剂的加工机理以及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实验分析表明,和常规电解加工小孔相比,添加络合剂使得加工间隙内气、液、固三相流场更趋于气、液两相流场,改善了流场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使得加工过程中侧面间隙变小,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电火花加工小孔时,间隙流场中的电蚀产物和气泡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严重影响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通过对电火花间隙流场特性分析,建立三维圆柱组合体间隙流场几何模型,运用FLUENT软件中VOF、DPM模型和二次开发功能来实现电蚀产物和气泡在底面加工间隙内不断随机生成,建立电火花小孔加工间隙流场气–液–固三相流耦合仿真模型,并加入中空内冲液排屑方法,仿真分析了不同冲液速度和不同加工深度下电蚀产物和气泡在间隙流场中的分布情况。对电蚀产物颗粒分布进行统计,表明增大内冲液速度能够促进电蚀产物排出,减少底面和侧面间隙内气泡相的浓度。加工深度越小,底面间隙处向上的速度越大,电蚀产物和气泡越容易排出。  相似文献   

5.
电火花加工具有非接触性加工和可以加工导电材料的优点。然而,电火花加工放电频率高、加工间隙小、电磁干扰强,加工过程的稳定性较差。电火花加工深盲孔时,随着加工的深入和排屑能力的降低,间隙中累积的加工屑会越来越多,再结合其加工过程稳定性差的缺点,非常容易出现不可逆拉弧烧伤工件表面,因此,限制了电火花加工深孔的能力。针对熔点高、难切削材料,比如钼钛锆合金,研究了超前两步控制策略的双变量自适应控制系统,根据拉弧率自适应实时调整其中一个变量抬刀周期,根据放电率自适应实时调整间隙伺服电压。验证试验表明:由双变量自适应控制的电火花加工模具钢Cr_(12)Mo V的加工深度较传统电火花加工的加工深度提高了3.7倍以上;加工熔点2640℃的核工业特制钼钛锆合金可以稳定加工到设定的93mm,此时加工速度没有发生改变,而传统电火花加工几乎不能加工。由此可以看出双变量自适应控制电火花加工的强大加工能力。  相似文献   

6.
电解加工在航空航天装备的核心部件制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满足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发展需求,它的加工精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电解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温升及去除物,会显著影响加工间隙中电解液电导率的分布,并降低加工精度。脉动态电解加工将工具振动与脉冲给电优化耦合,改变了间隙状态,提高了精度和稳定性。拷贝式、旋印式、削边电极线切割式等3种脉动态电解加工形式分别对应叶片类、机匣类、榫槽类结构的加工表现出很好的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和缩短工艺试验周期,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叶片电解加工过程做多物理场耦合模拟.得出加工间隙内各参数的变化达到稳定状态下加工,加工间隙内的电导率的变化维持在动态平衡.间隙内电解液的气体浓度、流体流动速度和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有效改善了阳极材料加工表面质量.优选出合适的加工参数对实际加工工艺试验更具有参考性.  相似文献   

8.
钛合金小余量叶片脉冲电流电解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冲电流电解加工可以改善流场,提高加工稳定性,有利于进行小间隙加工,从而提高加工精度。本文介绍了脉冲电流电解加工钛合金小余量叶片的情况,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锥螺纹一般用于载流管道连接处,需要严格的密封。根据锥螺纹的结构特点,影响密封的有沿螺旋线方向的间隙带和轴线方向的间隙带。从加工人手减少间隙带的大小,可以防止渗漏。 1.各项误差对间隙带的影响 (1)牙型半角误差△α/2 此误差直接影响内外螺纹两侧面能否紧密贴合。当内外螺纹的牙型半角不等时,在牙侧间就存在间隙,此间隙形成漏油的螺旋环。若间隙很小,只要螺纹材料强度低、塑性高,就可以采取拧紧螺纹,使牙型变形来消除间隙;但若间隙大,螺纹材料塑性低、强度高,依靠拧紧螺纹不足以消除此间隙而造成渗漏。因此在加工中,要尽量保证牙型角准确。  相似文献   

10.
在电火花加工中,零件参数的选择对加工工艺指标起着重要作用,只有正确选择电参数才能加工出品质优良的产品。影响电参数选择的因素主要有:电极材料、工件材料、放电面积、表面粗糙度、放电间隙、电极损耗和加工速度等。主要针对微型方窗口的加工确定电极材料、放电间隙、加工速度等电参数,并对上述分析方法进行延伸扩展。  相似文献   

11.
数控电火花精微加工间隙特性和伺服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数控电火花精微加工间隙特性和伺服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介绍了一种测量间隙和振动的方法,讨论了机床主轴头振动对精微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控制原理在电解机床上进行工件的成批生产时,为了保证加工的重复精度,必须对影响加工精度的工艺参数进行一定的控制。由于加工结束时阴极的停止位置是可以用多种方法准确地控制的,从而问题就转化为如何准确地控制加工间隙了。就控制原理来说,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影响加工间隙的主要参数都通过相应的自动调节系统分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另一种是适应性控制法,即利用一个或几个较难控制的工艺参数的信号按一定的规律来控制另外的工艺参数,使它们对间隙的影响相互补偿,从而保证预定的加工精度,采用这种方法一般还需要对某些不参与适应性控制系统的工艺参数加以自动调节。  相似文献   

13.
瑞士威力铭-马科黛尔公司在欧洲机床展(EMO)上展示了带直接驱动技术的超精密棒料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威力铭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制造铣/钻与车棒料复合加工中心的厂家。公司首次推出超精密的"多工序加工中心",即直线轴和旋转轴全部被直接驱动,在数控系统中输入  相似文献   

14.
现有各类车床加工外圆或镗孔,均采用径向切入法,即把刀具安装于机床的中心高处,以横刀架进给对零件作径向进刀切削。由于一般车床横刀架刻度盘每格的刻度值为0.05毫米,因此,其进给精确度受到了一定限制。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属于黑色金属材料的,往往在机械加工后进行磨削,而一些镁、铝及铜合金零件,则需在精密机床上加工。在精密设备较少的情况下,能否采用普通车床,加工出精度较高的镁、铝、铜合金零件呢?我们采取切向进刀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数控加工飞机装配型架卡板是飞机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的一个环节。这次选择了前机身9~15框侧壁骨架装配型架和1~9框侧壁装配型架的卡板作为加工对象,所加工的型架卡板已在生产中使用。这两台型架卡板的工作面,与进气道理论外形一致或差一个蒙皮厚度。根据所建立的数  相似文献   

16.
展成电解加工整体叶轮扭曲叶片中的间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展成电解加工整体叶轮扭曲叶片中间隙的计算方法,并讨论了工件和阴极各运动速度对间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厂某机轮轴减轻孔,加工余量达15~20毫米,如图1所示。原用固定式阴极电解加工,因加工间隙太大要求电源功率很大才能加工,使用两台60千瓦发电机串联供电,加工时间还要60分钟。由于我厂暂时没有大电源,我们设计  相似文献   

18.
电火花微细孔加工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火花微细加工的特点,通过各种工艺实验研究了微能放电参数、电极对材料以及加工液对电火花微细孔加工速度和侧边间隙的影响规律,寻求兼顾加工速度和精度的工艺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9.
微细电火花加工放电状态的准确识别是高精度、高效率加工的重要保证,但是微细电火花加工脉冲能量小、放电频率高、随机性强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放电状态的识别精度。针对此问题,对微细电火花加工放电状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各放电状态产生的原因,同时根据各放电状态特性的不同对放电状态进行识别,通过设置间隙电压阈值、间隙电流阈值和频谱阈值的方法,实现了开路状态、火花放电状态、稳定电弧状态、短路状态以及脉冲间隔的准确有效识别,从而为高精度加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电解加工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传统加工和其他优势特种加工技术而言,电解加工的基础理论较为薄弱,工艺技术尚未成熟。正因如此,其有待研究、开发的空间也更为广阔。近期,电解加工工艺技术研究涉及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微秒级脉冲电流加工、微细加工、数控展成加工、加工间隙的检测与控制及磁场对电解加工的影响等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