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我军现役及在研先进战机机载相控阵雷达的技术特点,针对机载相控阵雷达修理线建设工作对维修模式的要求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修理的主要难点,并提出了相控阵雷达修理线建设的重点工作,以保证部队作训任务完成。  相似文献   

2.
相控阵测控系统的特点和主要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相控阵测控系统和相控阵雷达的基础上,归纳出相控阵测控系统的特点,根据研制相控阵多目标测控系统和TDRSS-SMA的体会,概述了它的测轨精度、波束形成、分时多波束和同时多波束、自适应时-空二维滤波、边扫描边跟踪和多目标跟踪、共形相控阵和宽角扫描以及降低造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相控阵天线目前广泛应用于雷达中,促进了多目标、多任务雷达的发展。但随着电扫描角度的变化,其诸多指标也随之变化,对雷达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因而对相控阵天线方向图进行实时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相控阵天线的基本原理,利用LabVIEW语言开发了相控阵天线方向图仿真软件。软件设置了相控阵天线各影响参数的输入控件,通过图形和数值2种方式进行仿真结果的显示,并以表格文件存储。通过不同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对比分析,软件可合理有效地对相控阵天线方向图进行实时定量的仿真分析,可应用于相控阵雷达的性能分析和评估中。  相似文献   

4.
系统介绍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展概况、组成与工作原理,对有源相控阵雷达在预警机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对有源相控阵雷达在预警机上的应用前景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分析研究了如何设计平面相控阵雷达天线多波位相扫的基本原理,提出了36行平面相控阵雷达天线在俯仰上实现多波位发射波束、接收波束形成与展宽方法.通过微波暗室的测试,天线技术指标完全达到了平面相控阵雷达天线多波位相扫的技术要求,实现了一维相控阵面高增益、高灵敏度、低噪声、大动态范围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6.
樊会涛  闫俊 《航空学报》2015,36(9):2807-2814
相控阵制导技术是一项改变战场"游戏规则"的新技术,在反隐身和抗干扰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体制优势,成为近20年国内外精确制导技术研究的热点,并已在某些导弹型号研制中得到应用。首先,分析了相控阵制导系统的技术特点;其次,总结了相控阵制导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情况,论述了相控阵制导系统工程应用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未来可能的技术发展方向。可以预见,随着相控阵制导技术的深化研究和普及应用,必将带动精确制导武器性能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7.
相控阵天线下世纪初,在新型的商业通信卫星上采用相控阵天线将会变得相当普通。相控阵天线产生的波束具有电子敏捷性,并能在轨道上重构,除用于商业通信卫星外,还可能用于军用通信卫星。事实上,在商业卫星上转向采用相控阵天线已从最初发射“全球星”和“铱”星,以及即将发射的第一颗ICO(国际通信组织)的“全球通信”卫星开始。大多数相控阵技术将瞄准地球同步卫星和宽带、高数据率低地卫星、相控阵的小波束将提供可剪裁的服务,如因特网服务,以及把医疗记录传递到特定的客户。相控阵天线在商业卫星上的应用已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  相似文献   

8.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波束稳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会涛  杨军  朱学平 《航空学报》2013,34(2):387-392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已成为新型空空导弹制导系统的首选,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应用在空空导弹上需要首先解决导引头波束稳定的技术难题。本文基于波束指向在惯性空间不变性原理提出一种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波束稳定算法,对影响相控阵雷达导引头隔离度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波束惯性空间指向稳定并且满足工程应用要求;通过减小速率陀螺数据周期和波束控制周期,及引入速率陀螺传输延时补偿算法可以提高导引头的隔离度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频率无关移相器的相控阵天线的波束指向会随频率发生变化.实时延迟线是提高宽带相控阵天线指向精度的重要方法.分析了平面相控阵天线波束指向随频率改变而产生漂移的现象,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当频率改变时,平面相控阵天线的波束指向仅在俯仰角面发生漂移,而在方位角的指向不变.详细讨论采用子阵分割技术,并在子阵级别用实时延迟线,单元内采用移相器的混合波束控制技术.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扩展相控阵天线的带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舰载相控阵雷达的实时驻留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相控阵雷达驻留时间调度算法。依据工作方式优先级和目标信噪比来设计调度准则。首先分析了构建舰载相控阵雷达模型所需要的各种理论模型,包括自由空间目标回波功率、干扰模型、目标检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雷达时间动态调度算法机制。最后根据建立的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模型分析驻留时间分配,目标信噪比检测的效能,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