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星用频率(四)──按卫星业务的分类表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第8条陈道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1)“卫星用频率(三)”见本刊1994(3):69~718401~856MHz(700)2遵守第14条(701)3[A(R)除外〕遵守第1...  相似文献   

2.
卫星用频率(六)按卫星业务的分类表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第8条陈道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1)“卫星用频率(五)”见本刊1994(5):67~698气象卫星136~137MHZ(595)S(S—E)137、138MHZ(S-E)40...  相似文献   

3.
卫星用频率(三)按卫星业务的分类表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第8条陈道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1)“11星用频率(M)”见本刊1994(2):67~705固定卫星2500~2535MllZ2,3(S-E)(761)限于国内和区域系统,遵...  相似文献   

4.
日本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经拥有12艘战列舰(Battleship).这12艘艨艟巨舰分别是“陆奥”(Mutsu)、“长门”(Nagato)、“扶桑”(Fuso)、“山城”(Yamashira)、“伊势”(Ise)、“日向”(Hyuga)、“金刚”(Kongo)、“比睿”,“榛名”(Haruna)、“雾岛”(Kirishima)、“大和”(Yamato)、“武藏”(Musashi).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隶属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委员会(FAA)的商业航天运输管理协会(AST)和美国商业航天运输咨询委员会(COMSTAC)联合发布了《2013年商业航天运输预测》报告,对未来10年(2013-2022年)地球静止轨道(GSO)和非地球静止轨道(NGSO)商业卫星及发射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10月13日,美国“赛琪”(Psyche)小行星探测器从肯尼迪航天中心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重型”(Falcon Heavy)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赛琪”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现计划”(Discovery Program)的第14次任务,将探测金属小行星——灵神星(Psyche),帮助解答有关太阳系起源和形成等基本问题。按计划,“赛琪”将于2029年8月抵达灵神星,并开始为期26个月的科学探测活动。  相似文献   

7.
卫星用频率(五)按卫星业务的分类表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第8条陈道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1)"卫星用频率"(四)见本刊1994(4):69~712520~2535MHz(754)〔Aj除外,遵守第14条及Res.COMS/8265...  相似文献   

8.
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将于2013年9月23日~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联合主办,由中国宇航学会举办。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Promoting Space Development,for the Benefits of Mankind)。  相似文献   

9.
卫星用频率(二)按卫星业务的分类表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第8条陈道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1)“卫星用频率(一)”见本刊1994(1):68~692空间研究149.9、150.05MHz(609)接收无线电导航卫星的发射156.8M...  相似文献   

10.
庞征 《国际太空》2012,(2):10-21
2011年,美国航天活动总体来讲比较顺利,成功发射了一些新型人造地球卫星,如首颗“天基红外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SBIRS GEO-1)、“宝瓶座”/科学应用卫星-D(Aquarius/SAC-D)、首颗“作战快速响应太空”卫星(ORS-1)、战术卫星-4(TacSat-4)试验通信卫星、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卫讯-1(ViaSat-1)宽带通信卫星、“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预备项目”(NPP)等,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96年上海天文台(SO)和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日本通讯研究所(CRL)的时间公报公布的协调世界时(UTC和UTC(K))和综合GPS时间数据,提出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国际间GPS时间同步系统差的估计。  相似文献   

12.
李金钊 《国际太空》2014,(11):47-51
2014年6月2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完成"低密度超声速减速器"(LDSD)的首次"超声速飞行气动试验"(SFDT)。美国航空航天局希望通过这项超声速减速技术,提高未来火星任务的着陆载荷质量、着陆点海拔高度和着陆精度。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月1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其他几个合作机构公布了两张月球表面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见图1、2)。这是印度月球初航-1(Chan-drayaan--1)上美国研制的小型合成孔径雷达(MiniSAR)拍摄的。为了解读两张图像,先简单介绍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GA-SVM的GNSS-IR土壤湿度反演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提高大范围土壤湿度测量精度的问题,研究了土壤湿度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干涉测量法(GNSS-IR),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利用遗传算法(GA)的自动寻优功能寻找SVM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GA-SVM模型在测试集上得到的土壤湿度反演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仅为0.69%,最大相对误差(MRE)为1.22%,线性回归方程决定系数达到了0.956 9。进一步与统计回归、粒子群优化的SVM模型(PSO-SVM)及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说明:在样本数目有限的情况下,GA-SVM方法更适用于土壤湿度的GNSS-IR技术反演,且反演精度较高,泛化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欧洲在2010年开展了较多的航天活动,其中有不少技术先进的新型航天器,例如,冷卫星-2(CryoSa-2)、“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附加数字高程测量”(TanDEM—X)雷达成像卫星、宁静号节点舱-3(Tranquility Node3)、隙望塔号(Cupola)观测舱和“欧洲机械臂”(ERA)等重要航天器都顺利上天,只有新发射的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W3B通信卫星因故障而失效,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16.
2014年2月28日,“全球降雨观测”(GPM)卫星由日本H-2A火箭从种子岛发射,该卫星是“全球降雨观测”计划中的主卫星,也是“热带降雨观测”(TRMM)卫星的后继星,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联合研制。“全球降雨观测”卫星是世界上首颗配备以Ku频段雷达(KuPR)和Ka频段雷达(KaPR)组成的双频段、毫米频段、具备多普勒测速功能雷达为主的降雨观测卫星,它不仅可用于地球观测,也能用于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研究粒径对栽培基质容重、孔性和水吸力的影响,以便为空间植物培养提供栽培基质。采用4种基质,即Profile基质(P)、黑陶粒(B)、白陶粒(W)和蛭石(V),各基质按照不同粒径(< 1 mm,1~2 mm,2~3 mm)组成设置了10种组合(体积百分比),研究测试不同粒径组合基质的基本理化特性、容重、孔性和水吸力。P和B基质的容重约0.70 g·cm–3。P基质含有较多矿质养分离子;增加小粒径基质颗粒占比,不同组合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均显著增加,但通气孔隙度下降;在10种不同基质组合中,P7(40-60-0)、B8(10-70-20)和W4(10-60-30)分别具有最高的总孔隙度,P8(10-70-20),B1(20-50-30)和W8(10-70-20)具有最高的气水比,P3(50-50-0),B3(50-50-0)和W3(50-50-0)具有最高吸附水量;4种基质的平均总孔隙度和吸水量大小顺序为V>P>B>W。因此,P3(50-50-0)基质和B7(40-60-0)基质具有适中的容重、良好的孔性和较高的水吸力,适用于空间植物栽培。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1月5日,印度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XL(PSLV-XL)从印度南部斯里哈里科塔(Sriharikota)发射场成功发射“火星轨道器任务”(MOM)探测器。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后,探测器成功与火箭分离,进入绕地球运行轨道,目前飞行情况正常。该探测器已于12月1日进入地火转移轨道。
  “火星轨道器任务”也被称为“火星探测器”(Mangalyaan),音译为“曼加里安”,是印度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负责,总成本约为45.4亿卢比(约4.5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国际太空》2009,(3):7-9
2009年2月3日,伊朗用使者~2(Safir~2)火箭成功将其卫星希望号[HOPE,又叫“奥米德”(Omid)]送入预定轨道(见图1),从而使伊朗成为世界第9个拥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观察家认为,使者~2火箭是伊朗弹道导弹流星-3(Shahab-3)的改进型。  相似文献   

20.
王存恩 《国际太空》2014,(10):76-81
欧日合作研制的水星探测器"贝皮-科伦布"(Bepi-Colombo)计划于2015年用阿里安-5火箭发射(该任务的发射时间多次推迟,这也是国际合作项目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该探测器计划飞行6年后飞抵水星,执行为期1年的探测任务。这也是继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水手-10(Mariner-10)探测器和"信使"(MESSENGER)水星探测器之后的又一项水星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