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服务于公务航空的固定运营基地(FBO)不仅是飞机制造商和客户之间的接口,而且也是飞机销售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为公务航空提供了各种必要的服务及支援设施。如果没有遍布全美国的FBO的支持。美国的公务航空可能不会存在。美国FBO服务保障体系的发展对我国公务航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FBO在通用航空较为发达的美国已经发展相当成熟,而在我国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由于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路径较为特殊,我国的几家FBO基本属于公务型FBO,无论数量、建设规模还是服务水平都与国外FBO存在较大差距。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FBO建设、运营和监管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学习和借鉴国外FBO发展经验的同时,寻找符合中国特色的FBO发展道路是夯实通用航空基础、加速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2012年11月在珠海召开的航空产业发展论证会上,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副局长马欣透露,历经两年试点"热身"后,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放开将从2013年开始进入全国推广阶段。低空空域开放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最关键的先决条件。开放低空后,发展起来的通用航空产业将"制作"出上下游规模高达万亿元的"市场蛋糕"。而作为通用航空配套的FBO(固定运营基地)建设必然也会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根据国外的经验,通用航空产业与公务航空产业的大发展,必然伴随着FBO(固定运营基地)的大发展,它是保证上述产业健康、完善、安全发展的前提,也是让整个产业兴旺发达的必经之路。面对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私人飞机和公务飞机的不断兴起,民间资本对通用航空投入不断提高,低空空域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的通用航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我国通用航空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基础服务保障系统,通用航空机场和临时起降点数量有限,航油维修等服务保障尚不健全,难以满足我国通用航空快速发展的需求。借鉴国外通用航空FBO的发展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通用航空FBO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通用航空,尤其是私人航空和公务航空运营过程中服务保障的难题,更有利于加快通用航空的发展,使其与运输航空"两翼齐飞"。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帮助公务航空企业正确把握国内公务航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促进国内外公务航空企业在运营管理和维护保障等方面的沟通和经验交流,由美国Jet Support Services,Inc.(JSSI)主办、中国公务航空公司承办的第二届JSSI中国公务航空管理与维修年会于9月18日在张家界市隆重召开。国内外公务机运营企业、  相似文献   

6.
FBO经营发展具有多种商业形态,而当前国外通航发达国家FBO经营发展具有较为成熟的模式,国内FBO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必须学习借鉴国外的成熟模式,通过不同的方式尽快使经营走向成熟。同时,国内FBO又需要根据内外部发展环境,创新自身经营模式,更好地推进通用航空FBO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航动态     
<正>尊翔公务航空获颁CCAR 135部运行合格证10月27日,尊翔公务航空正式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CCAR 135部运行合格证。目前,尊翔公务航空已经在南通机场建成了16000平米的机库和附属设施,拥有近200人的飞机维修和改装团队,可同时开展8架公务机的维修或改装工作,具备庞巴迪全系列公务机的D检维修能力,并可提供从概念设计、工程设计以及施工安装到型号取证的全流程公务机改装服务。未来,尊翔公务航空还将在公务机FBO、飞行员模拟器培训、私人飞机托管、飞机拆解和附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最具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用航空成为发展热点公务航空作为通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在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公务航空市场之一,但是中国公务航空市场整体规模较小、市场秩序尚不健全,还存在不少发展瓶颈,现有公务航空的发展方式难以支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期特别关注我国公务航空的发展模式,分析其发展阶段、影响因素,探讨解决方案,以期对中国公务航空的理性规划、务实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2月13日,作为获得中国民航局CCAR145部公务机维修许可证的企业,上海霍克太平洋公务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SHPBASC)喜获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公务机维修许可证。这也使其成为中国大陆地区首家获得FAA认证的公务机维修企业。  相似文献   

10.
<正>南山公务机有限公司自2011年12月取得CCAR 135部证书并投入运营以来,已相继获得了CCAR 91部以及CCAR 145部的证书,通过了公务机国际运行标准的审定,并获得最高级别的ISBAO和ARGUS安全认证,成为了国内第二家通过此世界级认证的公务机公司。目前,南山公务航空运营着"湾流"G450、"湾流"G550、庞巴迪"挑  相似文献   

11.
2012亚洲公务航空会议及展览会(ABACE2012)在上海盛大开幕,作为观察宏观经济和行业走势的一扇窗口,ABACE2012在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展会上的中国元素也越来越多。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春天气息扑面而来,也让全球公务航空产业重心逐步从欧美转向亚太的趋  相似文献   

12.
据直接来自1995年中国北京国际航展的消息:于1995年6月12日在巴黎航展期间由中国航空器材公司(CASC)、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和梅塞尔—巴格蒂签署的协议现在已进入第二阶段。由这几家合作伙伴签署的谅解备忘录(LOU)涉及到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公务航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执行官廖学锋表示,目前中国的公务航空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正常的发展轨道,未来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务航空市场。为了与市场的发展趋势相契合,该公司联合JetSupportServices,Inc(JSSI)举办了"第五届公务航空管理与维修年会",就如何让公务机在中国更好用,如何让国内的公务机维修更有竞争力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4月17日至19日,2018亚洲公务航空会议及展览会在虹桥机场公务机基地成功举行。一年一度的亚洲公务航展由上海机场集团与美国国家公务航空协会(NBAA)联合主办,已成功举办七届,全方位展示公务航空产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已成为聚焦中国、辐射亚洲、连接世界的公务航空盛会。本届展会展览区域新增了二期公务机机库,展出面积创历届之最。  相似文献   

15.
<正>4月15—17日,2014亚洲公务航空会议及展览会(ABACE)在上海举行。航展期间,本刊记者就霍尼韦尔如何助力中国公务航空发展这一问题采访了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公务与通用航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及售后销售总监Amit Kaul。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公务机市场需求正在稳步增加。霍尼韦尔发布的最新公务航空展望报告预测,2014年公务机交付总量将继续上升,2013—2022年十年间全球将交付9250架新公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国内公务机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普惠加拿大公司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已有超过30年的合作经验,非常看好中国公务航空产业的持续发展。为了满足未来中国通用及公务航空高速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在中国以及亚太地区运营的民用型PT6A和PW100发动机提供维修服务,普惠加拿大在充分分析了未来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进行了早期的市场布局,于2011年宣布成立株洲通惠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AEMC)。  相似文献   

17.
聂德刚 《国际航空》2001,(10):48-51
公务航空在国外发展已有数十历史,在西方国家已经十分发达并相当普及,但在中国却是个刚刚起步 的新事物。中国是否适合发展公务航空?中国公务航空的发展前景怎样?制约中国公务航空发展的主 要因素有那些?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去推进中国公务航空尽快向前发展?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务航空(也称商务航空,英文为Business or Commercial Aviation),是指专门为某一企业、政府部门或个人的商务、公务活动提供的空中交通服务。公务航空作为通用航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安全、省时、高效、灵活、舒适等优点,逐步成为商业贸易、行政管理、政治活动等领域最理想的旅行方式之一,在各国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公务机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航空运输业也在这个阶段迅速成长起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务航空也在中国…  相似文献   

19.
4月16日-18日,2013亚洲公务航空展(ABACE)于上海虹桥机场公务机基地举行。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上海市副市长姜平、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夏兴华、国际民用航空理事会(ICAO)主席冈萨雷斯、上海机场集团董事长吴念祖、美国国家公务航空协会  相似文献   

20.
6月29日,上海机场集团和美国国家公务航空协会共同举办的亚洲公务航空会展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这意味着亚洲公务航空会展正式落户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美国国家公务航空协会和上海机场集团将开展首期为五年的合作,即从2012年至2016年每年的3月底前后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举办亚洲公务航空会展(ABACE)。2012年的亚洲公务航空会展将由美国国家公务航空协会、亚洲公务航空协会和上海机场集团共同主办,时间定于2012年3月27日至3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尹弘、上海机场集团董事长吴念祖、上海机场集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