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苏联已经完成了激光反卫星卫星的研制并达到空间发射程度,估计首次发射在今年年底。美国估计苏联具有6个实用反卫星激光系统,在今后的七年内将陆续部署在轨道上。苏联激光反卫星卫星的部署和试验,将使其军事空间系统达到新的技术水平,提高反卫星系统的灵活性。苏联反卫星激光武器系统具有袭击高轨道卫星的能力,因而能干扰海军导航星  相似文献   

2.
目前,五角大楼正在进行提高卫星生存能力措施的技术研究,这种行动虽然与苏联反卫星武器的威胁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里根总统的战略防御计划引起的,里根主张加速耗资260亿美元的 SDI 研究计划,以便迅速发展天基武器。美国还要从 SDI 计划中拨款2亿美元用于下一代卫星的自卫措施研究。这种卫星在危机和战时都能正常工作。SDI 系统能否部署许多军事卫星网(如现在的国防支援计划早期预警卫星系统),以及军事星通信卫星系列能否为指挥员提供袭击预警,为广泛分布的部队传输数据,这一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在1983年关于《苏联军事力量》的报告中说:“苏联空间武器计划的一个目标是研制和部署一个空基激光系统。苏联在80年代末期或90年代初期就能发射其第一个初样型的空基激光反卫星系统。到90年代初期,它还可能拥有在几千公里的范围内进攻敌方卫星的能力。而空基反弹道导弹系统将在90年代进行试验,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个系统是不会进入实用阶段的。”美国防部除了对苏联激光反卫星研究表示关注外,它还关心其常规反卫星武器的研制,这种常规反卫星武器将用质子号大型运  相似文献   

4.
五角大楼在三月份公布了它编写的《苏联的军事力量》一文的第二版。这份报告介绍了苏联武装部队的规模、能力和布署情况,其中包括与军事活动有关的空间计划。该报告曾在1981年9月出版,这次再版增加了五角大楼对苏联发展大型载人空间站、空基激光和反卫星武器、新型的大推力运载火箭以及两种类似于美国航天飞机的飞行器的最新估价。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在前言中说,本报告所列举的最新事实毫无疑问地表明:苏联要竭尽全力地获得所有军事力面的优势。本文是该报告中有关苏联空间活动的一节。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国防部情报人员估计,苏联高能激光计划的发展已经度过技术研究阶段,进入研制激光武器样机阶段。美国防部官员说,苏联该项计划涉及六、七处研究发展设施和试验基地,约有一万多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从事专门研究。在其他应用中,苏联开始研制至少三种用于防空的高能激光武器。美国防部长温伯格在出席的国防部第四次苏联军事力量分析年会上列举了这些激光器和其他先进武器的能力。他指出,苏联定向能武器发  相似文献   

6.
简讯     
苏在演习中发射拦截卫星前不久苏联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导弹试射演习,首次使用了反卫星武器。演习活动中,首先以卫星拦截开始。靶星宇宙-1375于6月6日发射,进入990×1021公里、倾角65.9度、周期105分的轨道。拦截卫星宇宙-1379进入552×1027公里、倾角65.8度、周期100.3分的轨道。拦截卫星使用的是光热制导,是苏联最新一代的拦截卫星,于1977年开始试验,在1981年第五次试验时获得成功。苏联拦截卫星能力有限,只能拦截较低轨道的卫星,但苏联人显然正在设法研制能拦截同步轨道卫星的反卫星系统,以便在战时能摧毁美国的早期预警卫星和通信卫星。长期以来,美苏都把反卫星系统视为第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苏联将在九月与美国讨论限制或禁止反卫星武器研制和试验条约。目前,就苏联不愿讨论任何其他内容,只愿讨论反卫星武器的问题,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似乎酝酿着一场小小的风皮。美国认为,苏联正在采取外交战术,以争取在维也纳会谈之前,获得尽可能多的优势,或者在美国总统预选前向全世界表明,里根总统在削减反卫星武器方面态度不是真诚的。  相似文献   

8.
李云 《国际太空》1989,(11):1-1
美国战略防御倡仪局(SDIO)现正制订一项天基激光模拟武器试验计划——“天顶星” (Zenith Star)计划,准备在90年代中期实施。这种激光武器能摧毁飞行中的弹道导弹。试验如获成功,将在2000年以后做为下一阶段的战略防御系统进行部署。天顶星试验计划旨在验证载在卫星上的激光武器的性能与可行性。试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年初开始,进行3个月,验证卫星载的敏感器和目标探测系统探测和跟踪模拟的苏联助推火箭或弹头。第二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发展动能反卫星武器曾经是美国反卫星技术发展的主要战略思路,但激光武器、大功率微波武器和粒子束武器始终处于试验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利用反导技术和微小卫星技术进行了一系列试验,逐渐勾画出反卫星技术的全新发展战略思路与走势.  相似文献   

10.
美国空军反卫星武器试验始于1976年,迄今已有八年历史,耗资12亿美元。而苏联反卫星试验有十六年历史,发射了40颗卫星(包括拦截星和靶星)。苏联1983年曾单方面宣布停止试验,并呼吁美国也停止试验。美国总统里根和国防部认为苏联已拥有一个有限的实用反卫星武器系统,而美国没有,因此美国必须继续预定的反卫星武器试验计划。总统和国防部另一条理由是由于反卫星协定难以核实,所以不能就反卫星武器与苏联讨论禁止协定。不过,尽管总统和国防部坚持反卫星武器的试验,但也不能不考虑国会通过的暂停反卫星武器试验的议案,何况国会已通过了削减1987年反卫星武器的试验次数和它的预算。  相似文献   

11.
《太空探索》2005,(3):19
美国核武器专家、物理学家理查德加温最近在一所大学演讲时说,美国军方研制和部署天基武器不仅会促使其它国家效仿其做法,还会将重要的非武器型航天器置于危险的境地。加温研究了美国军方的天基武器计划。他说,保护太空财产确实很重要,但敌方将会很轻易地利用便宜的、类似地雷的微型卫星将专用武器平台摧毁。他提议各国制订一项限制发展太空武器和反卫星航天器的正式条约,  相似文献   

12.
吴勤 《国际太空》2007,(10):19-23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力量作为未来战争的一个重要角色正出现在战争舞台上.对卫星的破坏与反破坏、干扰与反干扰将成为未来空间对抗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反卫星武器不仅是破坏各种军用卫星的必要手段,也将成为对抗天基反导系统的重要手段,是争夺太空优势的基础.美国一直致力于反卫星武器装备的研究,其独霸太空的野心不言而喻.今后美国仍将继续推行这一策略,加紧发展各种反卫星武器,这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长期关注.  相似文献   

13.
说苏联人并不想达成限制反卫星武器协定,因为这会在未来的中苏危机中削弱他们摧毁中国卫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6 0年代 ,美国总统肯尼迪曾声称 ,“谁控制了空间 ,谁就能控制地球”。如今 ,随着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 ,天战这一新的作战形式开始登上战争的舞台 ,外层空间成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夺取战争胜负的重要战场空间。 2 0 0 1年 6月 1日俄罗斯已经成立了天军 ,美国也早就有建设天军的蓝图。那么 ,在未来的天战中 ,用什么来决定战争的胜负 ,比一比高下呢 ?这就是天基武器。1 久远梦想的“死光”——天基激光武器天基激光武器可用于空间防御和攻击。把激光武器装在卫星、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等航天器上 ,可用来击毁敌方的各种军用卫星、导弹以及其…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与美国争夺空间,多年来苏联一直进行着反卫星系统试验,其拦截卫星已经从初期的雷达制导发展到红外光学跟踪器制导的第二代,目前已经达到实战水平。该反卫星系统多年来的试验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16.
苏联1983年4期《外国军事评论》综合介绍了美国正在研制的反卫星武器进展概况。现择译如下: 美国军国主义集团把宇宙空间作为军事行动的竞技场,正在加紧研制空间武器。卡特政府还就限制或禁止反卫星武器举行过会谈,而里根政府则要占据空间领域。里根声称:它的政府将准备进行空间战争。据《华  相似文献   

17.
雨丝 《太空探索》2006,(7):13-13
俄罗斯白杨-M导弹和布拉瓦导弹的主设计师索罗门诺夫上周透露,俄罗斯正在秘密进行天基武器计划,其中可能包括新型天基X射线激光器和动能武器、将装备IT系统的袖珍卫星以及高分辨率先进地球卫星传感器高。  相似文献   

18.
[美《苏联航空空间》1978年2月6日报道] 下面是美国国防部长布朗向国会提出的有关反卫星问题的要点。苏联的反卫星计划预期要到80年代中期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布朗指出,苏联希望把卫星更多地用于战术目的。这可能包括袭击美国的舰船,“在广阔的海域上(对美国)构成无比的威胁”。“而且,现在看来会使空间活动变得更具有竞争性。因此,我们应该采取  相似文献   

19.
美国鲍尔(Ball)航空航天系统部正在研究一种新型导弹预警卫星系统方案。该系统在发射大量小型探测器卫星的同时,还发射为数众多的假目标,其主要优点是生存能力强,可以阻碍苏联反卫星武器的攻击。搞成这样一个系统预计需要花5年时间和大约三亿美元的经费。这一新型预警系统方案受到美国防御官员们的关注。因为现有导弹预警卫星系统存在着比较容易受到攻击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8日—6月15日,美苏两霸的代表在赫尔辛基举行了第一轮限制反卫星武器会谈。在此期间,双方每天会谈两小时,只有一次进行了4小时。在此之前,苏联于5日19日进行了第十五次反卫星武器试验,美国人对于苏联人在谈判前抡时间试验的举动感到失望。美国人认为,虽然苏联没有直接承认他们在进行实用的反卫星武器试验,但谈判的结果比予想的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