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有林 《推进技术》1986,7(5):24-27
本文分析和选择了主要因素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的影响程度,提出了一个新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药量计算公式,经验算,其准确度约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2.
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用短点火延迟点火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短的点火延迟期对某些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尤为重要。文中引用固相点火理论,在诸多向推进剂表面供热的方式中,着重分析了起重要作用的对流换热,认为提高点火燃气的流速能明显地提高点火燃气对推进剂表面的热交换率,使推进剂表面很快达到发火温度,在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短点火延迟点火器设计中应用了这一理论,并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毛根旺 《推进技术》1983,4(3):19-26
本文根据实际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特点,以Summerfield.M的气相点火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用炽热含氧流动气体点燃复合固体推进剂的气相点火模型;并从该模型中导出了计算复合推进剂点火延迟时间的解析表达式((28)式);本文还认为:对于大多数复合推进剂(指以过氯酸铵为氧化剂)来说,是气相反应控制点火过程,因为利用炽热气体点火时,燃气的压力和氧化剂浓度是影响点火过程的主要因素。这一结论为如何调整点火器的设计参数,改进火箭发动机的点火性能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一种点火药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超  张为华  王中伟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0):2379-2383
针对传统经验公式估算点火药量存在的不足,从固相点火理论出发,推导得到固体发动机点火药量的计算公式.对不同配置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点火药量验算的结果表明,该公式估算的点火药量与发动机真实试验药量基本一致,估算精度明显优于传统经验公式,且公式通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在分析与仿真中的广泛应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许多复杂而难以观察的现象已能得到揭示.因此,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设计与研制高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十分重要的手段.本文综述了应用计算机在一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性能预示、设计优化、性能检验和故障分析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就今后我国在设计与研制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如何加强计算机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体燃料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采用固体燃料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构型方案进行了归纳总结,详细的介绍了不同构型方案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针对固体燃料构型、双燃烧室构型和固体火箭构型3种不同构型的工作特点,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后续的研究提出了建议.研究认为:固体燃料构型方案虽能实现固体燃料在超声速气流中的点火及稳定燃烧,但燃料燃烧效率较低,且难以长时间稳定工作;固体火箭构型方案有利于燃料的点火和稳定燃烧,可实现发动机的长时间稳定工作,具有更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过程是一个很复杂和快速的过程,从接受到电信号到产生热能,点火器的热能又传到发动机装药表面,火焰扩散到整个表面,产生热蒸汽充满发动机燃烧室.  相似文献   

8.
张唯 《推进技术》1980,1(1):1-8
本文介绍了7181端面燃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性能及结构特点,对端面燃烧方案的选择、发动机的热防护、喷管喉部沉积问题、燃烧面的变化规律及药柱包复、点火问题等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进行了分析讨论,有关分析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对端面燃烧药柱及其它药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何洪庆 《推进技术》1988,9(5):8-13,76,77
提纲式地阐述固体火箭发动机气体动力学,特别是二相流的发展和应用.认为气体动力学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理论设计、性能计算和专题研究的重要基础,流场计算已成为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和研究中众所瞩目的中心问题.提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流场计算一体化的观点.反应湍流边界层理论是固体火箭发动机气体力学的新领域.轴对称二相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但有必要继续进行和不断完善.工程应用迫切要求从速建立许多研究专题的二相模型.三维、二相、计算气体动力学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它与固体火箭发动机一体化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图象显示相结合,将成为本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介绍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启动过程的一维模型,建立一维控制方程组,用差分法进行离散,算出各内弹道参数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1.
刘天儒 《推进技术》1985,6(6):76-79
安全发火机构是解决固体发动机既安全又可靠的点火技术装置。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各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通用安全发火机构的研制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第二脉冲点火药量对双脉冲发动机点火过程的影响规律,以某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为模型,采用轴对称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e湍流模型,对第二脉冲点火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了点火装置工作持续时间和点火燃气流量对于点火延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点火燃气流量相同时,增加点火装置工作持续时间可以有效减小第...  相似文献   

13.
钟涛  张为华  王中伟  青龙 《推进技术》2005,26(3):206-208
为了分析大长径比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瞬态过程性能散布的主要原因,引入特征间隙概念,分析了其性质,并验证其适用性,将其作为设计准则,分析了两台发动机点火瞬态过程,认为大长径比发动机点火瞬态过程性能散布主要原因不是加工精度,而是点火装置性能散布,并用数值计算验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器的工程设计和流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器传统工程设计的方法是应用经验公式估算点火药量,点火器结构设计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本文依据数值方法给出了通用点火器设计方法,点火器流量估算方法.通过发动机压强上开段的峰值、达到峰值的时间来筛选方案,从而最终设计出点火器.文中还给出了实验结果.依据本文中提出的方法成功地进行了多种发动机的设计,表明工程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15.
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先进的性能、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因而使它在航天运载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美国、西欧、日本研制固体火箭发动机过程及其性能与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沉没的教训,揭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低易损性设计的重要性.分析、讨论了研制钝感推进剂、采用新型复合材料壳体和壳体采用特殊结构设计等新技术在发动机低易损性设计中的应用.对我国开展战术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低易损性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方国尧  郭志勇 《推进技术》1989,10(5):35-40,74
本文以两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某空-空导弹作为算例,研究了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问题.为此,建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能量模型、质量模型和导弹与目标的数学模型.利用优化理论,成功地完成了九个设计变量的优化问题.优化结果表明,导弹的起飞质量减轻23.3kg(约占总重的9%).  相似文献   

18.
旋转射流对含硼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李进贤  冯喜平  郑亚 《推进技术》2011,32(3):355-359,382
为提高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效率,将旋转射流技术引入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设计,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单步涡团耗散燃烧模型以及KING硼粒子点火和燃烧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开展了旋转进气和一次燃气旋转含硼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三维反应流场流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空气射流切向进入补燃室时,气流产生的旋转均使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更充分,燃烧效率更高。当气流切入角度增大时,补燃效率先升后降,对于具体发动机结构,存在一个使燃烧效率最大的切入角,针对研究的模型发动机结构,此值在20°附近;当一次燃气旋流数的增加,二次燃烧效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空空导弹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设计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使空空导弹在较宽的空域范围内获得优化的综合性能,提出了以导弹综合特性为目标函数来优化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设计参数的思路,以空空导弹在飞行高度分别为5,10km和15km的飞行距离和飞行速度的综合性能参数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设计参数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设计参数的优化.优化的结果表明:当参数选择适当时,采用非壅塞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空空导弹在较宽的工作包线内也能够具有优秀的飞行性能,在高度为5,10km和15km时,空空导弹的飞行距离分别达到了62.9,89.2km和133.1km,空空导弹的平均飞行速度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0.
固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靠性设计是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长期以来这些工作主要依靠多个设计人员共同完成。为了实现固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设计自动化,本文首先结合固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设计的工程实际,提出了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然后在总结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可靠性分配、预计、评估等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系统各模块的计算模型,最后采用C++Builder等软件开发工具,开发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设计系统。实践表明,该系统易于操作,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