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简要介绍航天微波辐射计的用途,多通道集成电路航天微波辐射计的技术指标和设计原理,给出各主要部件技术参数和设计方法,其中包括天线、平衡混频器、波导至微带变换器、本机振荡器、中频和视频放大器、电源等,最后给出整机噪声系数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利用计算机来构成周期定标全功率微波辐射计的新系统,给出了这种系统的接口电路硬件结构及相应的软件框图,并使用该系统进行了辐射计灵敏度的实验,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全功率微波辐射计的灵敏度,而且直接输出被测目标的天线温度值。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星载微波辐射计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方框图.星载微波辐射计有两种校准方法:辐射计天线的野外校准方法和模拟校准方法.  相似文献   

4.
星载微波辐射计是大气观测和海洋观测的重要微波遥感仪器,计算机仿真研究对于系统分析、设计、研究和性能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全功率型微波辐射计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建立了全功率型微波辐射计的系统仿真模型,并采用伪随机数模拟微波辐射计信号源,进行了微波辐射计测温灵敏度的仿真测试。仿真测试结果证明了所建模型准确有效,为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微波辐射计、微波高度计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星载双模态微波遥感器方案。该方案采用微波辐射计与微波高度计的同步测量模式,即辐射模态与高度模态共用同一天线对星下点进行同步测量,在高度模态数据处理的同时,辐射模态对地物波谱进行数字积分。两种模态具有各自的处理系统,在一部定时器的统一控制下相互协调工作。微波辐射测量灵敏可达±0.1K,测高精度小于±10cm。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述微波辐射计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基于8098单片机之上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阐明了如何优化系统的硬件与软件的设计思想。文中介绍的采集处理装置是微波辐射计的必备终端。该装置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全、人机界面友好,适合于各类微波辐射计,是一种较理想的便携式装置。  相似文献   

7.
微波辐射计的观测精度及其对数值模式同化应用的影响评估是微波辐射计观测指标设计的重要参考。基于微波探测仪(ATMS)资料,利用三维变分同化系统模拟分析在轨微波辐射计的观测精度指标。针对ATMS观测误差特征,在其观测基础上增加均值为零、标准偏差分别为0.5,1.0,1.5,2.0K的正态随机扰动,进而获得不同精度的观测模拟值序列,然后利用Harris和Kelley的辐射资料偏差订正经验方法订正不同精度的观测资料。偏差订正后,利用三维变分同化模式(WRFDA)直接同化ATMS资料。通过2016年6月6h预报场的同化试验,评估了不同观测精度的模拟资料对数值模式的同化影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探测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廓线的星载微波探测装置,对探测最为有效的5毫米频段的多频点、多通道天线共用,以及Ka频段各辅助探测通道多频点天线共用提出了几种方案设想及比较。讨论了实用微波辐射计的定标和天线旁瓣的修正问题,给出了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微波辐射特性研究概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辐射特性的研究为被动微波遥感和制导等提供基础的理论、方法、实验数据和结果。系统地阐述了微波辐射特性研究的两种方法 ,重点讨论了亮度温度的各种反演方法 ,最后指出了微波辐射特性研究的其它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据融合技术在海洋二号卫星数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二号(HY-2)卫星搭载的微波散射计和扫描微波辐射计一天沿轨数据不能完全覆盖全球海域,文章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解决方法。该方法以HY-2卫星获取的海面风场和海面温度场作为数据源,分别利用最优插值算法和时空权重插值法对HY-一2卫星微波辐射计和散射计获取的海面温度场和海面风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基础上,使得一天对全球海域的覆盖率从90%提高到100%。此融合方法可应用于HY-2卫星数据业务化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刘欣  梁新刚 《宇航学报》2019,40(2):231-238
为了优化多辐射器航天器热控流体回路布局,提高流体回路的散热效率,降低流体回路温度,本文基于(火积)理论,分别对多个辐射器串联和并联的流体回路布局的散热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排散相同热量时,流体回路的流体与管路壁面之间的温差均匀性越好,流体回路散热过程(火积)耗散越小,系统散热过程越优。进一步,对于2个辐射器的情况,分别对辐射器设置了不同的空间辐射加热热流,对辐射器的流体回路布局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辐射器与流体回路串联时,系统散热性能要优于两者并联,系统的流体温度水平最低,结果与(火积)理论分析的预测完全一致。研究结论对多辐射器的航天器热控流体回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欣  梁新刚 《宇航学报》2016,37(5):605-611
为优化太空辐射器的设计,基于(火积)理论对太空辐射器的散热过程进行优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辐射温度均匀性越好,太空辐射器辐射传热过程(火积)耗散越小,辐射器平均温度越低。以提高温度均匀性为目标设计了四种辐射器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热管与流体管路组成传热网络后,辐射器温度均匀性最好,对外散热能力增强,流体回路热控系统整体温度下降,辐射器整体传热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3.
月球探测器遮挡形成的阴影是探测器着陆月面之后热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月球探测器着陆于平坦月面地区之后形成的阴影对探测器侧面和底面的影响,并通过建模计算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从而为月球探测器在侧面和底面开设散热面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由于其所处特殊的热环境,造成热控设计的复杂性,随之带来的是对卫星系统热控和真空热试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该卫星在2005-2006年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大量的整星、系统级及大部件的真空热试验,对现有的空间环境模拟试验技术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文章分别从外热流模拟装置设计技术、热试验支架设计技术、数据测量与控制技术等方面所做的技术创新及其在"嫦娥一号"卫星系列真空热试验中的应用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焰微波衰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焰微波衰减的有关研究工作,包括喷焰微波衰减特性分析,固体推进剂组分对微波衰减的影响,微波衰减的抑制方法和喷焰微波衰减的计量技术.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射计静止轨道遥感试验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对大气进行微波遥感探测尚无先例。为验证静止轨道微波探测仪器关键技术,研究高轨微波辐射传输特性并积累遥感数据,研制了微波探测试验载荷,搭载于风云四号A星进行在轨试验。微波探测载荷采用真实孔径圆周扫描体系,配置双频段(183,425 GHz)五通道。载荷在轨试验中,各项指标正常,183GHz频段灵敏度优于0.5K,425GHz灵敏度优于1.9K,性能稳定并超过3个月考核寿命。对微波探测载荷183GHz与极轨载荷先进技术微波辐射计(advanced technology microwave sounder,ATMS)进行亮温交叉比对的结果显示,两者亮温相近,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探测数据的有效性。载荷还在静止轨道获取了极轨无法探知的3K/h量级亮温变化,并在风云四号A星姿态调整期间完成了静止轨道微波遥感成像。验证了在静止轨道上进行真实孔径体制微波遥感探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星载无源微波遥感已发展成为观测大气与地球表面的重要手段,地球同步气象卫星上使用的微波遥感仪器必须是新一代先进的遥感器;它应兼备传统的无源微波大气探测仪及微波成像仪的双重功能。本文叙述了国际上新一代星载无源微波遥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讨论了在地球同步气象卫星上装载无源微波遥感仪器的可行性及其关键技术,并研究了其频率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8.
着眼于开发满足生物安全性的密封舱空气净化技术,制备Fe3O4陶粒吸波材料,并探讨基于该吸波材料的微波辐射过程对不同种类生物气溶胶的灭活特性。验证实验显示:灭活效果随着微波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微波辐射对不同种类生物气溶胶的灭活率依次为大肠杆菌>杂色曲霉菌>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孢子。分析发现:添加Fe3O4陶粒使微波辐射对生物气溶胶的灭活增强是微波热效应、非热效应以及O?和?OH的氧化作用共同所致;Fe3O4陶粒还可降低48.56%~59.23%的单位微波能耗。基于Fe3O4陶粒的微波辐射技术可有效用于我国载人航天器(含空间站)发射前的舱内空气净化除菌。  相似文献   

19.
该系统根据手动测量原理,将传统的微波测量线及相关的微波测量系统在Labview7环境中进行仿真。利用它可实现多种微波参数的仿真测量,并具有图文并茂、生动直观、价格低廉等特点,为微波实验教学及实际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激光跟踪仪在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多径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多径试验是在地面模拟两个飞行器在轨交会对接过程中由舱体表面及遮挡对微波信号造成反射干扰的一种试验,其目的是验证激光雷达系统功能及安装位置的合理性。在近20 m远的距离上,对飞行器舱体上的微波雷达天线和微波应答天线进行角度及距离的精确测量。文章通过对试验环境、测量项目分析及不同精测方案比对,采用激光跟踪仪直接测量舱体结构,获得了准确的基准数据,有助于指导微波雷达在飞船轨道舱上的精确安装和提高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多径试验的精度。激光跟踪仪首次应用于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多径试验,相比经纬仪在航天器基准测量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