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神舟二号飞船在太空飞行的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的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空间生物等实验.在这艘飞船上装有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生物培养箱、宇宙天体高能辐射监测仪、大气密度探测器等实验设备,俨然一个太空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据《解放军报》7月12日报道:我国在“神舟”2号无人飞船上进行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实现重要突破,在空间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天文探测、环境监测及预报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科学成果。 今年1月1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2号无人飞船,1月6日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按计划正常分离,返回舱返回地面,轨道舱继续留轨运行,进行多学科、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目前,飞船轨道舱已在预定轨道上正常运行近200天,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在空间天文研究中,获得了多个宇宙γ暴完整的光…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9月15日、10月17日,天官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0月19日在轨成功对接。11月18日,搭载两名航天员的飞船返回舱成功回收。这次飞行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刘斐  孙喆 《中国航天》2012,(7):26-28
从半年多前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完美着陆的那一刻开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就一直在浩瀚的太空中静候着神舟飞船的再一次到访。而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圆满完成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也将我国航天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即将到来的发射任务面前,人们不禁要问:神舟九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何技术创新及突破?存在着哪些风险?它对未来空间站的建设有何意义?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神舟九号飞船总指挥何宇和总设计师张柏楠,请专家一一解说其中的内里乾坤。  相似文献   

5.
雨水 《航天》2012,(7):64-64,F0003
2011年11月1日,中国用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八号飞船,并与开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在此次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所属的国内、国外以及国际联网测控站圆满完成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测控、空间交会对接测控和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等任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703所承担着神舟一号飞船到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防热材料及结构的研制生产任务。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的成功交会对接是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意义更为重大。神舟九号需要增加微波雷达、激光雷达、CCD传感器等交会测量设备以及对接机构、燃料等,为此在火箭运载能力固定的前提下,只能通过飞船减重来满足要求。该所通过科学设计,在神七的基础上为神九返回舱成功"减肥"8.7公斤,充分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发射的神舟4号上进行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空间分离纯化”。它是一项利用电泳的方法将生物样品分离提纯的实验。采用的设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电泳仪,使用的实验生物样品为细胞色素C和小牛血红蛋白。在神舟4号飞船发射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12月 30日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火箭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我国于 1999年 11月 2 0日首次成功发射“神舟”号飞船。按照研制计划 ,要发射若干艘无人飞船 ,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是整个研制计划中一次重要的飞行试验。飞船将在太空完成预定试验任务后返回地面。飞船在太空自主飞行和留轨飞行期间将进行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对地探测、综合精密定轨试验、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空间分离纯化实验、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等…  相似文献   

9.
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5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什么物品?这一谜底10月18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揭晓。 神舟5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从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运抵北京后,18日回到她的诞生地举行隆重的开舱仪式,伴随着飞天英雄杨利伟邀游太空20多个小时的舱内搭载物品也一一亮相。  相似文献   

10.
余建斌  蒋建科 《航天》2011,(12):14-14
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在太空对接的目的就是通过神舟飞船随时把人或者货物运到天宫一号上面。因此,天宫一号要有能力让飞行员非常舒适的在太空待上几天、几十天或者更长的时间,天宫一号目前的设计能力是能够提供给一个航天员60天的生存所需。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长征二号 F 捆绑式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成功地把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送上了太空。21日3时41分,飞船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它表明我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的载人航天工程,在7年时间内攻克了大量关键技术,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11月24日,神舟号飞船的返回舱在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举行了开舱仪式,当天下午国家主席江泽民前往“看望”返回舱。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09,18(2):105-105
据新华网消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3月6日透露,我国计划在2011年将连续发射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飞船,与2010年发射的天宫一号进行太空对接,天宫一号既是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又是我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站。神舟八号为无人飞船,是太空交会对接的追踪飞行器。神舟九号也将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并计划再次搭载航天员飞天。  相似文献   

13.
1月 5日 ,神舟四号飞船成功返回。有关专家介绍 ,中国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部分科学实验获得重要成果 :首次大规模空间环境监测获得成功 ;首创微波遥感“三合一” ,结束了中国航天没有微波遥感的历史 ;液滴流体实验能力居国际先进水平。这次随神舟四号上天的多种高性能探测仪器 ,成功地对空间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探测 ,基本摸清了飞船轨道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分布情况。目前 ,留轨运行的神舟四号轨道舱里的探测仪器 ,还在继续对太空环境进行监测。据有关人员介绍 ,从目前数据结果的分析看 ,神舟四号飞船的力学环境非常令人满意 ,与最初的设计完全…  相似文献   

14.
6月11日,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国内外舆论对此高度关注,一时间好评如潮;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又一次引发媒体评论热潮……  相似文献   

15.
张智慧  刘爽  杨吉 《航天员》2011,(6):28-30
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在5架搜救直升机的密切关注下。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地面。与以往无人飞行不同,返回舱在现场即进行了开舱。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从返回舱中取出一个神秘的像“黑匣子”一样的箱子,然后快速送上直升机。与此同时,远在距离飞船着陆千里之外的北京。来自中国和德国的几十名科学家也都激动起来,他们急切盼望着这个箱子在未来几个小时后抵达北京。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箱子?里面有什么样的“宝贝”?为什么会让中德两国的科学家如此热切盼望?  相似文献   

16.
雨轩 《航天员》2013,(4):72-75
2013年6月26日上午,神舟十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成功返回地面,这距离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飞太空已有10年之久。10年间,中国恰有10名航天员进入太空,而神十也恰好是我国神舟飞船系列的第十艘飞船。  相似文献   

17.
俞盈帆 《航天》2009,(1):28-29
2008年11月初,第7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举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强大阵容参展,占据了航天展馆的半壁江山。航天科技集团展厅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已经在国内多次展出,大家比较熟悉,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5):435-435
1载人飞船系统 载人飞船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研制"神舟"号载人飞船。载人飞船采用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的三舱方案,额定乘员3人,可自主飞行7天。载人飞行结束后,其轨道舱继续留轨运行约半年,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科学与技术实验。该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  相似文献   

19.
11月3日,随着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太空“一吻定情”,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在关键节点上取得了标志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许斌  陈晓光 《中国航天》2011,(11):18-19
天宫一号飞入太空预定轨道后,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如何与神舟飞船精准地实现交会对接?当航天员乘坐神舟飞船与天育一号实施交会对接时,人们又如何了解他们在太空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