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身是客车的关键总成,车身模态是车身结构中首先要考虑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影响客车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还影响乘坐的舒适性.文章运用解析模态法,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I-DEAS建立有限元模型并施加载荷,再经过解算,得到客车车身模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为客车车身结构的分析计算、后续结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有限元软件Hyper Mesh对某面包车白车身进行有限元建模,用Nastran软件进行自由模态计算,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前三阶固有频率,结果表明车架固有频率高于目标值,不会产生共振。为该车结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面包车白车身进行有限元建模,用Nastran软件进行弯曲刚度计算,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该车弯曲刚度变形图和应力变形云图,并计算出该车的弯曲刚度数值,结果表明弯曲刚度高于目标值,弯曲刚度足够,结构可靠。用有限元方法为该车结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返回舱着水是一个固、液、气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过程,采用数值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求解着水冲击过载,但其对计算时间和资源要求较高。针对这一问题,选择返回舱与海浪之间的相对运动参数为输入,返回舱质心过载峰值和到达峰值的时间为输出,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HS)方法选择样本工况,以样本工况上的少量有限元计算结果为基础,采用克里金(Kriging)方法建立返回舱着水冲击过载的近似模型。采用近似模型计算20个检验工况下返回舱的着水冲击过载峰值,其相对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的最大偏差在15m/s~2以下,均方根偏差与平均偏差在7m/s~2以下;对比近似模型和有限元模型5000次蒙特卡罗仿真的计算耗时,前者仅为后者的6.4%。偏差分析和效率对比表明:近似模型能够高效、准确地预测返回舱着水冲击过载峰值,可为安全着水初始条件设计、恶劣工况分析等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发射筒/箱盖的轻质、结构紧凑等新的性能需求,设计了一种凹槽式薄弱区结构的平面整体冲破式复合材料易碎盖.对于承压工况,建立了静态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易碎盖应力和变形的分布,讨论了盖体厚度和薄弱区凹槽宽度对其最大变形的影响;对于冲破工况,基于三维Hashin失效准则,建立了静态渐进损伤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易碎盖冲破...  相似文献   

6.
碳纤维缠绕复合气瓶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仅考虑内压作用下,参考DOTCFFC标准对碳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在不同工况的应力、应变分布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采用MSC.Marc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气瓶的有限元模型,建模过程中将纤维缠绕层视为复合材料层合板处理,并对封头处缠绕层厚度及缠绕角进行简化处理。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确定了气瓶的最佳预紧压力。计算中考虑了纵向缠绕角的变化在爆破压力下对气瓶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气瓶的应变以瓶身中部和肩部两侧的环向处应变最大,而气瓶肩部的变形并不明显。通过气瓶承受内压爆破试验的实验验证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符合,表明模型的简化和建立是合理可行的。研究结果为复合材料气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KM5A真空容器屈曲稳定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线弹性屈曲分析基本理论出发,应用有限元特征值屈曲的分析方法,对KM5A真空容器分6种工况进行了屈曲稳定研究,计算其临界载荷系数和临界载荷,通过对不同工况下屈曲波形图的比较分析,得到了影响薄壳稳定性的因素和提高薄壳容器稳定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建立汽车两自由度振动模型出发,给出了计算无阻尼固有频率及频率特性的一般公式,通过将脉冲激励分解为叠加的谐波输入,得出了车身在脉冲激励下的强迫响应,从而可进一步求出车身的最大加速度。  相似文献   

9.
球头联接件作为卫星推进系统管路装配中的重要零件之一,关系到整个卫星在轨运行能否高可靠及长寿命。针对卫星推进系统管路球头结构联接形式的具体特点,文章通过球头螺纹力学分析,计算了球头结构的最大及最小拧紧力矩值。并采用接触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球头结构进行了建模分析,分别得出了在最大及最小载荷工况下球头螺栓的等效应力分布和接触应力的大小,得出了不同力矩和密封宽度、接触面积以及平均接触应力的对应关系,确定球头安装的理论合理力矩值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超静平台作动器的疲劳寿命特性,以其在轨执行巡天任务时的复杂工况分析为出发点,开展了典型工况下的超静平台物理试验,获取作动器实测载荷数据;采用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疲劳损伤系数计算,根据“累积损伤-临界损伤”干涉模型进行累积损伤建模,推导了基于损伤系数外推的作动器概率疲劳寿命解析模型;利用最大损伤系数对应工况进行试验载荷谱设计,开展作动器疲劳寿命试验获取疲劳寿命分布,结合模型计算给出超静平台上不同损伤系数对应作动器的疲劳寿命评估结果。结果表明,运用建立的方法及模型,能够结合超静平台巡天任务工况,利用基于载荷谱编制的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计算出平台上各作动器可靠度随在轨时间变化规律及概率疲劳寿命,可为超静平台作动器等一类在轨工况及载荷谱复杂、多样的空间运动机构提供一种真实有效的寿命评估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