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空间站在轨组装微纳卫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空间站站内人员在轨组装的微纳卫星模块化设计与集成方法,此方法提供了基于标准结构板与模块定位销的空间站内微纳卫星装配方案,与现有模块化集成设计技术相比,得益于良好的上行力学环境,卫星结构、功能模块无需高强度结构设计,组装的卫星更轻巧;具有在空间站失重环境、工具有限条件下宇航员快速便捷完成模块装配、连接、去除、增加、更换等各种操作的优点;采用开放式组装架构,扩展性强,可根据任务需求,实现不同功能微纳卫星的更快组装、部署。可为我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及部署微纳卫星提供设计参考,有效降低空间站在轨组装难度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微小卫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提出一种柔性化平台概念,该平台是在公用平台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同时给出以标准化功能模块为基础的柔性化平台设计方法,并对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微型核"的研究成果以及整星一体化设计与集成的流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简介标准化系数的计算方法,分析标准化系数应用于电子行业的状况,提出分层次计算指标以及对通用件进行重新界定的工作建议,以期通过指标计算更好地反映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模块化设计的含义,探讨模块的形成、组合以及模块化产品的实施、完善与定型等设计方法和过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雷达模块化设计工作应转变观念、领导重视、经费支持以及政策引导等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5.
小卫星模块化设计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5,(6):107-115
小卫星具有功能密度高、研制成本低、有效载荷种类多等特点,而传统的卫星设计方法都是根据具体任务对分系统进行定制化设计,导致设计出的卫星系统各异、接口形式多样、质量大、成本高,难以实现小卫星高性能、短周期和低成本的研制目标。文章针对小卫星的发展特点,结合应用实例,对美国、德国等研发的模块化小卫星的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包括线性堆栈式分层模块化结构设计、即插即感知软件技术、标准化飞行器总线技术等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我国模块化小卫星的设计建议,其中融入了通用化接口、标准化平台与部件等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雷达模块化的意义和模块化的方向 ,针对跟踪制导雷达产品的特点 ,介绍了雷达系统级模块化及其电子机柜和指向器模块化设计方法 ,总结了雷达模块化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我国方舱产品标准化的现状 ,从开展产品“三化”设计标准化和工艺生产管理标准化两个方面介绍了 2 10所所做的标准化工作和方舱产品“三化”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航天光学遥感器因其光机结构复杂、装调精密、尺寸稳定性要求高等特点,给总体装配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与难度。文章通过对遥感器总装布线过程的可装配性难、可维修性差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面向产品装配的遥感器主体线缆模块化设计思路,采用转接电缆布线的设计方案,并归纳了转接电缆的设计工艺性要求、工艺参数和实施途径。经某型号红外相机使用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升了总装与测试效率,可为遥感器总体设计人员的具体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运用标准化思想改变模式,充分调研信道需求,合理优化设计,将信道中通用部分提取出来,最小化差异部分,开展通用部分的标准化、模块化、小型化、货架化工作,做到验证试验等工作批量化、前置化,减少型号产品研产工作量、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同时方便产品调试及返修,提高产品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剖析了返回式卫星三化设计的三个主要环节,即提高设计成熟程度,采用公用平台以及开展模块化设计,并指出各环节的重要意义及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