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源互调干扰是卫星通信与移动通信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无论是无源互调效应的基础研究还是其工程应用,均离不开无源互调测试。无源互调测试误差与载波功率精度、测试系统残余互调电平、接收机检测精度等因素息息相关。然而,现有的无源互调误差评估方法只考虑了误差的上下限,未考虑误差分布特性。基于信号矢量合成理论和蒙特卡罗模拟,研究了无源互调测试误差的分布特性,并开展了初步的实验验证。理论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当待测互调电平接近系统残余互调电平时,无源互调测试误差具有非对称分布特性,且出现正误差的概率较大;当待测互调电平显著高于残余互调电平时,误差分布呈现出对称性,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概率基本相当。研究结果对于精细化评估无源互调测试结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无源互调是在大功率条件下,由于微波无源部件的非线性产生互调产物的现象。文章针对C波段收发共用天线,进行了无源互调的风险分析,确定了性能指标,并给出了无源互调的测试方法、测试框图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卫星无源互调(PIM)的产生机理、抑制方法,讨论了天线、同轴电缆和射频连接器等部件的无源互调控制技术,以及无源互调的测量方法。针对风云二号卫星转发通道提出了一种无源互调测试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可发现PIM。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限制大功率微波器件及系统性能的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问题,系统梳理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无源互调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无源互调产生机理的研究历史及现状,总结了无源互调分析预测方法及检测定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无源互调的抑制法,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无源互调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为无源互调研究的推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无源互调的概念及其对通信系统的危害,梳理了无源互调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重点总结了近几年无源互调抑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从无源互调的抑制优化逻辑中的工艺新方法方面总结了一般的优化抑制方法,进一步还针对新兴的无源互调抑制优化中的数字域以及模拟域对消问题进行了回顾和对比。从互调生成建模、无源器件的低互调设计、互调信号数字域优化、互调信号模拟对消等方面全面综述了无源互调失真抑制和优化的方法,并展望了无源互调抑制技术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大功率条件下的无源互调干扰问题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各类无线通信系统朝着高功率发射机、高灵敏度接收机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以及各类无线应用的日益增多导致频谱资源日趋紧张,这使得无源互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系统论述了国外无源互调领域的研究情况,包括无源互调的测试研究、频谱算法研究、多种典型微波器件的无源互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无源互调产生的物理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最后,展望了该方面未来的几个关键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高低温环境下测试卫星天线无源互调的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卫星通信大天线技术的快速发展,收发共用技术在卫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低温环境下的无源互调性能问题成为关注的重点.目前从设计角度通过仿真和计算解决温度对无源互调性能影响有局限性,为了提高在轨天线工作性能可靠性,在高低温环境中测试无源互调性能是一项有效的措施.研究开发了两种在高低温环境下测试PIM的测试系统,同时给出...  相似文献   

8.
收发共用技术在卫星通信天线上的广泛应用将引发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卫星天线工作在空间高低温交变环境中,而其PIM性能对温度具有敏感性,故需开展地面试验予以验证。为此,提出一款可用于测试天线在高低温环境下PIM性能的透波低无源互调温箱,主要在透波材料选用、结构耐压、箱体保温性能等方面开展设计和验证,最终建造的温箱满足耐温-150~150 ℃,箱体结构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板的安全裕度为0.648,总插损<1 dB,箱体的PIM性能基本稳定优于-150 dBm,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天线PIM性能的地面试验验证中。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可以预测被天线接收的金属接触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PIM)幅值的仿真方法。把辐射场中的金属接触界面设置为非线性电流源离散端口,以该非线性电流源作为激励源通过CST场仿真能够获取天线接收端口的PIM响应。通过少量PIM测试结果可以仿真提取待测样(device under test, DUT)的非线性参数,进而仿真预测DUT在辐射场中任意位置的PIM响应。针对铝合金金属接触DUT,首先采用方同轴缝隙天线测试辐射场中某一位置的三阶PIM(third-order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3)幅值,其次基于场仿真提取了非线性电流源的三阶非线性参数,最后利用确定的非线性电流源仿真预测辐射中不同位置处的PIM3响应,仿真评估和实验测试结果一致。文章为辐射场复杂场景中金属接触PIM的评估及其非线性参数的提取提供了一种可靠且方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接触非线性是射频设备和电路中产生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PIM)信号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对接触结点射频等效电路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共晶镓铟合金(eutectic gallium-indium,EGaIn)的PIM抑制方法。EGaIn不同于传统的焊锡,它可以在室温下实现接触结位置上的稳定、可重构连接。首先分析了射频(radio frequency,RF)下的金属接触结的电路模型。其次设计并实现了两个包含不同金属接触结构且工作在2.6GHz的平面倒F天线(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PIFA)。最后比较了EGaIn焊接前后PIFA的互调水平,其中对PIM指标的最大抑制程度为35dB。验证了EGaIn可以在室温下对PIFA的接触结点进行可重构焊接,这为电连接中的非线性抑制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