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在梳理国家适航法规要求、适航管理机制、民机研制过程、适航审定过程的基础上,对民机起落架系统研制过程相关适航工作要求开展分析,明确了民机起落架系统随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生产许可审定和适航合格审定一起批准(随机适航)过程中的适航工作目标和主要适航工作内容,并对起落架系统持续适航工作进行了简要论述。民机起落架系统研制随机适航工作虽然属于航空器适航取证工作的组成部分,但起落架系统研制单位仍承担其产品适航性的“第一责任”,研究内容对民机起落架系统研制单位开展项目策划和研制体系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面对与航空器适航审定申请人审查资源共用冲突、起落架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起落架研制任务与审查成本增加等压力与挑战,民机起落架研制单位发展企业适航委任代表既有助于提升企业适航能力,更是履行法定义务支持适航当局适航审定体系完善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对民机起落架适航委任代表自身内部优势、劣势和面对的外部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提出了民机起落架研制单位适航委任代表发展和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适航规章关于设计保证系统及供应商适航管理的要求,从设计保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民机研制过程,从设计需求捕获与确认、设计结果确定与验证到产品集成与验证中主制造商与供应商的交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依据供应商承担工作的工作性质,阐述了适航管理对供应商的管理要求,提出了基于供应商所承接工作包产品类别的供应商适航管理模式。该模式解决了国内民机主制造商现有型号研制中对供应商的适航管理困难,构建了有效的设计保证系统,有助于型号研制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4.
从民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方式、适航要求、适航证件、适航文件体系和适航合格审定程序方面,介绍了我国和美国民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追踪FAA颁布的25部729条款起落架收放机构适航条款初始版本和历次修订案,重点分析了历次修订案修订内容、背景原因以及验证方法程序,为我国CCAR25部民用飞机起落架收放机构适航审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CCAR25部R4的修订,对起落架的试验验证条款进行了重要修改,对起落架的适航审定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CCAR25部适航条款第四次更改的背景和原因,并对起落架落震试验条款的更改及其对验证方法的影响,做了深入分析,最后指出了更改对起落架的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用机载系统与设备适航取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航性是民用机载系统与设备发展的最低安全要求,机载设备不满足适航要求将无法装机使用,许多制造人员也缺少全流程适航经验,对未来行业发展影响严重。本文通过对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的取证方式、取证路径,以及适航组织管理和主要工作等方面的阐述,为各机载系统供应商的系统或设备适航取证工作提供支持。本文认为,对于申请取证的机载系统和设备,各机载供应商应采用"自顶向下、分层分级"的适航取证路径,确立审定计划,包括适航审定基础和符合性方法等,通过开展单独取证或随机取证工作,满足项目适航性需求,提高供应商系统和设备研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下民机过程保证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用飞机研制,一般都会选择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在飞机和系统复杂度、集成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需遵循一定的研制过程指南以确保对相关适航规章的符合性。如何通过监控设计过程确保飞机/系统按照计划和标准进行设计,并且保存证据,是适航审定中一个重要关注点,一定程度上对表明主制造商的过程保证体系健全、能对供应商进行相对全面的管控提供置信度。本文基于ARP4754A所提供的指南,以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下主制造商应实施的过程保证管理方法为对象,从过程保证概念、主制造商过程保证阶段性评审方法、供应商过程保证监控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民机过程保证管理实施方法,为设计过程满足设计要求提供一定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9.
梳理分析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适航规章体系中联邦航空规章及其修正案、咨询通告、政策声明等相关文件直接引用工业标准数量及分布情况,进一步梳理分析国内航空相关工业标准与这些引用标准的对应关系,从而客观准确的分析把握国内能够支撑适航的工业标准的现状与差距,为我国民机研制、适航符合性验证与合格审定工作中标准采用提供支持,也为国内支撑适航的民机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7年3月3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ARJ21开始在上海总装。ARJ21是我国首次全面按照和国际接轨的适航标准进行设计制造的飞机,它对我国的民用航空器适肮审定系统和航空工业系统都是一场能力的磨炼。这个项目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关系到我国民航适航审定能力是否能迈向国际一流、我国航空工业是否能在世界民机设计舞台占有一席之地这些重要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对比了中国民航局(CAAC)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对航空器及其零部件在维修过程中出现的超出持续适航性文件(超手册)修理的适航管理要求,对超手册修理的批准形式进行了分类。并通过对比分析国内主要航空公司对超手册修理的一般要求和管理程序,总结出当前国内对超手册修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管理要点,提出了相应的规范要求和管理流程的建议,对超手册修理的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民用飞机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适航要求文件体系的发展近况;重点描述了模块化系统的适航需求和有关各方的适航责任。  相似文献   

13.
浅谈民机强度有限元分析适航认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外发展经验,初步阐述了国内民用飞机基于有限元分析适航认证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民用飞机型号合格适航取证过程中,申请方需要开展符合性验证试验、试飞、分析等符合性验证活动来证明飞机型号设计符合相应的型号合格审定基础,以获得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在此过程中,需要将符合性验证活动分解为便于管理的任务,使这些任务得以合理、有序地完成,这类分解后的符合性验证活动的载体就是一份份型号合格审定计划。审定计划是民用飞机型号合格取证的关键工具,它提供了详细的产品描述和成功完成取证的工作要求。分析了审定计划的适航规章要求和行业标准要求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结合国内民用飞机型号的适航取证经验,提出了审定计划的规划原则、内容要求和协调性检查要求,为国内民用飞机型号合格审定计划的规划和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阐述并解析了运输类飞机适航规章对结构制造方法的内在要求,介绍了复合材料工艺适航审查的流程、验证级别、验证所需考虑的要素,以及为表明对适航规章的符合性,复合材料工艺规范应包含的必要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编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民机横航向稳定性飞行试验与评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适航条款的要求,归纳出民机横航向稳定性的试飞要点.对国产某型支线客机的横航向稳定特性进行了评定研究,提出了合适的飞行试验方法,并进行了飞行试验评定.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方法所验证的本体阻尼特性满足适航审定的最低要求,而且通过自动偏航阻尼器的增稳作用,飞行品质有显著提升,飞行员更易于完成横航向控制的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践,针对民用航空适航规章CCAR25-R5中与材料相关的603、613条款符合性验证进行了分析和探究。首先研究了条款制定及修定的历史过程和条款的具体含义,明确了条款目的和具体要求,然后结合经验,给出了在型号合格审定过程(TC)中满足适航条款要求的方案,指出对条款的符合有两个层次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说明材料规范/标准中指标确定的合理性;二是要证明使用的材料性能指标满足材料规范/标准的要求。针对条款认可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规定和用户规范三类规范,进一步给出了三类规范的适航符合性验证具体方法。最后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如何在TC中有效提高材料规范的适航验证工作效率,给出了三种改进工作的建议,提出材料规范的验证工作最好是单独专项进行,此项工作需要进行顶层协调规划。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以及电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机载系统被开发应用于微控制器上.由于微控制器的高度集成化,其确定性难以准确预估,可能造成的危害也难以预测,使得适航审查形式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微控制器配置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针对由微控制器配置问题导致的机载系统失效问题提出限制措施,以缓解产品失效影响并提升产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水陆两栖飞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入手,展望了水陆两栖飞机的未来应用。结合我国目前的适航审定规则与国外发达通航国家的适航规章,从飞行性能和特征、结构和载荷、航电系统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现有适航规定中水陆两栖飞机的适航要求异同,总结其特点,并分析了适航规章的不足;根据轻型水陆两栖飞机的实际结构特点和任务模式,提出了我国现有适航规定在水陆两栖飞机方面的适航要求在起飞特性、结构安全、密封和腐蚀防护以及驾驶舱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增补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冲压空气涡轮系统是一种飞机应急能源,其在紧急情况下为飞机提供应急液压源和/或应急电源,对飞机应对紧急情况至关重要。参照 AP-21-AA-2011-03-R4 中关于航空器生命周期审定过程划分及合格审定活动,结合某型民用飞机冲压空气涡轮系统研制过程,从识别审定基础开始,将适航条款转化成需求,落实到产品设计中,明确条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