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57年10月4日,苏联从拜科努尔发射场用“卫星”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揭开了人类航天活动的序幕,开创了宇宙航行的新纪元。这颗被称为“伴侣1号”的人造卫星重83.6千克,近似球形直径58厘米,由铝合金制成,以每秒8千米的平均速度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地球运行,于1958年1月4日坠入大气层途中烧毁。下面是各国发行的纪念邮票。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0月4日是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60周年纪念日。1957年10月4日,人造地球卫星-1(Sputnik-1,又称斯普特尼克-1)在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它是苏联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也是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其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1卫星概况人造地球卫星-1于1957年10月4日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主要用于获取高层大气密度、无线电电离层传输等方面的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3.
今日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直是无所不能。那么,它们到底有哪些本领呢? 形象地说,人造地球卫星之所以神通广大,是因为它们占有“仙境”,拥有“神仙”。那“仙境”就是微重力、高真空和辐射环境;那“神仙”就是“顺风耳”、“千里眼”和“雷公”、“电母”。请注意,形象出自比拟,而比拟总是难以十分贴切的。 关于微重力、高真空和辐射环境的利用,我们留在后面讲。这里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顺风耳”、“千里眼”和“雷公”、“电母”的本领,这  相似文献   

4.
1无人驾驶的秘密
  要想使人造地球卫星在预定的轨道运行,首先要用运载火箭把人造地球卫星尽可能精确地送入预定的轨道,使它有较高的速度,然后靠惯性飞行。其关键是要掌握好卫星和火箭分离并开始进入轨道那一瞬时的速度和方向。
  由于人造地球卫星是一种无人航天器,所以无法像载人飞船那样由航天员操纵来控制其飞行轨道,它主要靠跟踪遥控或自动控制的方式来使卫星按预定的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5.
截止到2006年6月,全球一共把约5808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它们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类,其中无人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在所有航天器中,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当数人造地球卫星了,截止到2006年6月,各国总共成功发射了5239颗人造卫星。它们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使人类在获取、传输和加工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上产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在宇宙中,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叫卫星。英语称卫星为“Satellite”,它的原意是“仆人”,这是取其“仆人总是围着主人转”的含义。由此,人们将围绕行星运行的航天器叫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就叫人造地球卫星,以此类推,有人造金星卫星、人造火星卫星等等。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也可简称为人造卫星或卫星。月球虽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但人们把围绕月球运行的航天器,也叫作人造卫星或卫  相似文献   

7.
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似乎有各种形状,但你仔细观察以后,会发现它们主要呈现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其中圆轨道是椭圆轨道的特殊情况。卫星的轨道形状与人造地球卫星入轨时的速度和方向有关,究竟采用哪种形状的轨道,则是由人造地球卫星的功能和用途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东方星 《国际太空》2014,(12):57-59
众所周知,人造地球卫星(简称卫星)上天后必须对它进行测量与控制,使地面控制人员及时了解卫星的运行轨道、卫星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和各种工程参数,控制卫星上有关仪器正常工作,这些都是通过卫星上的测量与控制分系统来完成的,主要包括遥测、遥控和跟踪测轨等装置。  相似文献   

9.
夏光 《国际太空》2010,(4):10-11
在本刊和《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回到‘东方红’——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40周年”的座谈会上,东方红1号卫星工程的参与者讲述了他们与东方红1号卫星的故事,让他们引以为豪的那个时代的那段记忆。他们曾因东方红1号卫星项目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的世界航天活动总的来讲是比较顺利的,虽然也遇到一些挫折,但取得的成就更为显著,尤其是在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方面,发射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新型航天器,促进了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美国继续领跑2007年,美国在人造地球卫星方面呈现出一些新亮点,如发射了分辨率达0·5m的全球观测-1(WorldView-1)商业遥感卫星和首颗“宽带全球卫星通信”(WGS)卫星等。1·1人造地球卫星2月17日,美国5颗相同的“西弥斯”(THEMIS,又译作“磁亚暴事件历史进程与大规模交互作用”)微型卫星由德尔他-2(7925)火箭成功发射。这组卫星用于全方位研…  相似文献   

11.
高歌 《太空探索》2006,(5):22-23
1957年10月4日,莫斯科时间21时28分34秒,一枚巨大的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时隔不久,莫斯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宣布: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人类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发射“斯普特尼克一号”的运载火箭名为“卫星”号,是在SS-6洲际导弹的基  相似文献   

12.
图为马绍尔共和国1989年发行的航天探索的里程碑套币中的一枚,钱币背面正中为马绍尔国徽图案,上部为英文“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左侧为$50,右侧为1989字样,下部为马绍尔土著文字“分割国家岛屿的辽阔海域”,重量为31.100克(1盎司),成色为0.999SILVER(纯银),发行量为25000套。正面图案为第一颗人造卫星及其轨道,上部为英文“第一颗人造卫星·1957”字样。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于1957年10月4日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由卫星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它的成功发射揭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序幕。研制人造地球卫星的…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大地轰鸣,烈焰四起,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我国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是中国航天发展道路上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人造地球卫星分为3类,即科学卫星、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其中前2种卫星对科学研究和卫星研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提高航天技术水平,在太空进行空间物理探测和新技术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实践”卫星肩负着这两重使命。1971年3月3日,中国第2颗人造地球卫星实践一号发射成功。它不仅测量了高空磁场、X射线、宇宙射线和外热流等空间环境参数,还进行了硅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主动无源热控制系统等长寿命应用卫星的一些关键技术的试验。它在轨运行了8年,大大超过设计寿命,为中国设计和制造长寿命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披露,以色列正在研制发射小型卫星用的商用运载火箭。这种小型商用运载火箭源于以色列军用火箭“沙维特”,沙维特火箭曾于1988年和1990年发射了以色列的“地平线”1号和2号卫星,今年底将发射“地平线”3号卫星。新研制的运载火箭有4级,其中3级是固体火箭,上面级是液体火箭,使用双组元燃料。该火箭高20米,重30吨。第1级用游动发动机控制飞行方向,第2、第3级用气体喷射制导,第4级火箭用于保证最后推力和有效载荷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 1 0月 2 8日上午 1 1时 1 7分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六十八次飞行。“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在发射 1 0多分钟后与火箭成功分离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随即传来数据 ,卫星准确进入太阳同步预定轨道 ,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传输型遥感卫星 ,其总体性能和技术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发射成功和稳定运行 ,标志着中国航天遥感技术日臻成熟。“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人造地球卫星轨道问题的二阶解。地球引力场的位函数包括任意有限个带谐调和项。这个解是基于Aksnes的中间轨道获得的,并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短周期项是完全的,二阶长周期项和三阶长期项精确到偏心率e的一阶项。用这个解来计算轨道,在几天的时间内卫星的位置误差为一米左右。  相似文献   

18.
庞征 《国际太空》2012,(2):10-21
2011年,美国航天活动总体来讲比较顺利,成功发射了一些新型人造地球卫星,如首颗“天基红外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SBIRS GEO-1)、“宝瓶座”/科学应用卫星-D(Aquarius/SAC-D)、首颗“作战快速响应太空”卫星(ORS-1)、战术卫星-4(TacSat-4)试验通信卫星、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卫讯-1(ViaSat-1)宽带通信卫星、“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预备项目”(NPP)等,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在“神舟”号试验飞船的诞生地——北京西郊唐家岭,由曾经为中国空间科技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几十位院士,评选出20世纪中国空间科技可以永载史册的十大成就。一、1970年4月24日,中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揭开了新中国空间活动的序幕。二、1975年发射成功“返回式遥感卫星”。三、1984年发射成功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四、1999年“神舟”号试验飞船首飞成功。五、1999年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六、1988年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成…  相似文献   

20.
“北斗”,这一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和产业的代名词,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热点。在美国GPS占尽先机的形势下,“北斗”产品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是系统建设者和企业家们所关心的。在第5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即将召开之际,为了让读者了解“北斗”系统运行1年多以来“北斗”产业的发展,本刊专访了这届年会科学委员会执行主席杨元喜院士,并特别推出卫星导航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