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深入研究月球演化历史以及太空环境对月球土壤的风化影响,需要定量分析月球表面物质与次表层物质的状态差异。研究提出一种依据彩色图像数据分析月壤状态差异的方法,利用嫦娥五号任务采样期间获取的月球表面铲挖前后的图像数据,分析了每次铲挖前后月球表面的图像灰度表现特性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月球次表层物质的平均反射率小于表面物质,全色谱段中的平均变化率为-24.71%;局部区域的月球表面次表层物质的平均反射特性基本一致,全色谱段中的平均变化率为-0.30%;月球表层颗粒形态与次表层颗粒形态可能不一致;月球表层颗粒与次表层颗粒组成和化学分子结构可能不一致。分析数据表明嫦娥五号采样位置铲挖前后的原态月壤和新鲜月壤存在明显状态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后续月球采样实施方案的改进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夏丹 《航天》2010,(7):20-25
世界月球会议期间,本刊有幸对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做了一次专访。谈到月球探测,欧阳院士就像一个母亲谈到了自己的孩子,有说不完的话题。从世界各国对月球探测的计划,到月球探测的深刻意义和未来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都做了详尽的解析。下面,让记者带您走进欧阳院士的月球世界。  相似文献   

3.
肖择 《上海航天》2010,(1):35-35
据报道,印度下一个探月任务月球航行-2将于2013年发射。月球航行-2是印度第二个探月任务。这个由印俄合作的项目为期4年,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负责管理。月球航行-2将是一次无人任务,它将着陆在月球表面,进行化学、矿物学实验并拍摄月球地图,以此证实月球航行-1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1 引言国际月球探测和利用会议,是一个国际性的月球探测工程和科学学术交流的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主要为了推进月球探测和利用活动的开展,加强国际间月球探测与利用的国际合作。第一届于1994年在瑞士召开,并成立了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第二届于1996年在日本召开,这两届会议中国均没有派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5.
姚青 《航天员》2009,(2):44-45
嫦娥一号的突出表现 第一次为月球“画像”,2008年11月12日,第一幅真正用立体相机来获得月球三维影像公布,这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相似文献   

6.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06,(2)
美国NASA公布重返月球计划NASA正式公布其重返月球计划:将用有史以来制造的最大火箭将航天员送到月球的背面。2006年3月中旬,NASA的专家们在空间科学大会上披露了设计方案:先将母船和登月车送入地球轨道,使之和一个较小的载人火箭对接。对接之后三者一同前往月球。其中,登月车和载人火箭将登陆月球背面,母船则在月球轨道上等候。这个项目要求一次将4名航天员送到月球背面采集岩  相似文献   

7.
正深空探测指人类对月球及其以远的天体或空间环境开展的探测活动的总称。多年来,人类遵循由近及远、由易至难的发展规律,以月球及火星为探测重点,以技术创新与科学发现为驱动,实践长期、高风险的月球与深空探测活动。目前,人类的深空探测活动主要以单一或两个探测器为主,每次探测具有明确的任务目标,通过逐渐增加自主能力和扩大探测范围来提升认知经验和探测水平。截至2020年12月,人类共实施255次深空探测任务,已不同程度地探测了太阳系主要行星,其中月球126次,月球以远129次,成功率约为56%。  相似文献   

8.
<正>据sputniknews网站2015年9月4日报道,俄罗斯正着手策划高技术月球基地,该基地将是俄罗斯宇航员、实验室、探测器发射与着陆点,甚至是天文观测台的集成。距离人类最后一次在月球上行走已经过去40多年,俄罗斯航天局正在打算送探测器到月球上,以评估月球基地的潜在位置。月球-25勘察探测器将于2024年在月球南极着陆。月球-25正在建造中,一旦完成,探测器将携带8  相似文献   

9.
月震是什么     
发生在月球上的地震称之为"月震"。众所周知,地球每年都发生许多次地震,月球也会发生月震。月球的内部能量已近于枯竭,虽然现在它是一个几近僵死的天体,但仍然有轻微的活动,因此经常有微弱的月震发生。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航天员登月后在月球静海西南角设置了检测月震的仪器。此后,相继在月球着陆的几艘"阿波罗"飞船又先后在不同位置放置了月震仪。月面上的6台月震仪组成了检测月震的网络,它可以记录月震发生的时间、位置、强度和震源深度。至1977年8年为止,月球上的月震仪共监测到10000多次月震活动。  相似文献   

10.
依凡 《航天员》2013,(6):58-59
从古至今,人类对于月球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2013年9月6日,承担首次发射任务的美国东海岸外的瓦勒普斯岛基地又一次见证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11.
晓春 《航天》2010,(2):26-26
2009年9月和11月,美国科学家两次发布月球上确实存在水并在火星赤道附近的陨石坑内也存在水冰的重大发现,对人类探索和登陆月球、远征火星增添新的希望与动力。  相似文献   

12.
在探测器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从环绕月球的轨道返回地球的转移入射考虑采用一次变轨或两次变轨的方案。其中,月地转移入射一次变轨方案要求采用大推力变轨发动机,难以实现高精度轨道控制。为此,文章提出将月地转移入射一次变轨机动改为分两次执行,两次间隔大约1天的优化策略。首先讨论了月地转移入射一次变轨的基本设计方法,然后给出了月地转移入射两次变轨方案的优化设计算法流程,并采用数值算例进行了说明。此外,还对月地转移入射三脉冲变轨方案和低能月地转移轨道展开了讨论,并在多方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推荐了月球采样返回任务采用的月地转移入射变轨策略。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09,(5):9-9
10月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用一枚运载火箭和一颗卫星连续两次撞击月球。但撞击结果未如预期。科学家正在对回收的相关撞月数据进行分析,目前还不能判断月球表面是否有水冰物质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11,(9):47-48
德尔它2-7920H-10C型火箭9月10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NASA两个“重力恢复与内部实验室”(GRAIL)月球探测器,即GRAIL—A和B。这是德尔它2火箭从卡角空军站进行的最后一次发射。发射曾因天气和技术问题推迟两天。这项任务旨在探测月球引力场的细节.以期制作迄今最精确的月球引力图。观测数据会有助于确定月球从月壳到月核的内部构造.  相似文献   

15.
何英 《中国航天》1993,(5):31-32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GD)提出了一项利用现有技术以减少成本和风险进行载人登月计划的建议并可能动员欧洲各国参加此项计划。 该公司预计,如果1994财年开始这项工作,载人登月任务可在2000年进行。与月球有效载荷相对接并将之送至月球。 头两次任务均不载人。首次发射定于1999年,由一四脚月球短途飞行器(LEV)将重约9.7公吨的科学/支援设备送到月球表面。这些设备包括一个密封舱和与乘员居住设施有关的设备,一个地球物理站,遥控漫游车,一台光学望远镜,以及太阳阵。第二次  相似文献   

16.
《航空周刊》1988年4月11日报道: 1988年4月初美国月球基地会议对约翰逊航天中心提出的登月舱方案进行了审查。这是自美国总统里根正式提出要研究美国重新执行登月计划或飞往火星问题以来召开的第一次月球基地会议。图1所示是圆形轨道转移运载器,又称登月舱(图左),用于将登月器(图右)送上月球。图2所示是登月器将登月人员送到月球Rook山附近,增压  相似文献   

17.
他国探月记     
1959~1976年是月球空间探测的第一次高潮,在此期间,月球硬着陆、软着陆和绕月飞行技术得到了发展,并且在1969年,人类最终实现了登上月球的夙愿。前苏联进行了三次不载人的月球取样返回,获得了0.3千克的月壤样品;美国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带回了381.7千克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美国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阿波罗”计划,是当时最大规模的一项科学工程,共投资256亿美元,产生了3000多种应用技术成果,带动了1960~1970年代整个世界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繁荣。最近有资料显示:“阿波罗”计划的投入产出比是1:14。从1976年到1994年长达18年的时间里,世界上没有进行过任何成功的月球探测活动。人们的重点集中在:消化、分析与综合研究月球探测数据和资料;通过月球探测带来的大量高新技术向各种民用和军用领域转化和应用;总结月球探测耗资大,效率低,探测水平不高的经验与教训,并以月球探测获得的技术为基础,建设国际空间站,研制新的空间探测技术,如航天飞机、大推力火箭、高效探测仪器等,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深空进行科学和技术准备。21世纪新的探月高潮再次兴起,令欧空局骄傲的“智能”1号不辱使命,可说是开启了高潮的前奏。在中国探月卫星即将发射之际,我们不妨回顾前人的探月之路。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拍摄的照片显示,在月球召开一次象征和平和友谊冬季奥运会完全可行,一切只是个时间问题。现在让我们一同来看看,月球究竟具备了哪些条件,可以举办冬季奥运会。  相似文献   

19.
航天技术二次应用范例(二十五)计算机游戏图1是学生们正在借助于计算机,利用饮料瓶、罐、泡沫塑料杯、纸壳等材料制作月球基地模型。为他们提供设计信息的是一种称为“月球基地”的游戏软件。图2是已建好的月球基地模型。基地模型中的各部分,从居住点、降落台、电站...  相似文献   

20.
其他国家     
《航天员》2007,(1)
日本可能放弃"月球-A"探月计划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1月16日证实,考虑到修理或重新打造探测器费用过高,该机构已向文部科学省宇宙开发委员会报告了放弃"月球-A"计划的意向,但委员会还要经过讨论和评估才能决定是否正式放弃这项计划。"月球-A"计划早在1991年就已启动,主要内容是1995年度发射月球探测器"月球-A"。"月球-A"计划携带两个穿透式着陆器,并在接近月球后将它们发射。这两个直径14厘米、长80厘米的矛状观测装置中配有地震仪和热流量计,观测装置可扎入月球表面1米至3米,对月球内部的构造、组成和热状态等进行探查。虽然探测器在1996年度就已开发成功,但如何使着陆器承受住扎入月球表面时的剧烈冲击却迟迟不能解决。经过6次延期,着陆器的研发问题已被攻破。然而此时,在仓库中沉睡10多年的探测器已严重老化,不能再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