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眼看宇宙     
马静 《航天》2014,(4):62-63
美丽的礁湖星云NGC6523是人马座中最受欢迎的风景。18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把这明亮的星云命名为M8,现代天文学家发现礁湖星云是一个活跃的恒星孕育场所,尽管它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但由于它横跨100光年,即使不用望远镜,也依然可以看到它的存在。这幅图片是由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三幅照片经过精细的窄条过滤后拼接而成的,中央星团左边的尘埃带就是礁湖星云。  相似文献   

2.
陆小旭 《航天员》2009,(3):30-31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只“眼睛”——哈勃空间望远镜,它能极其清晰地看到遥远的星体或星云,不仅可以观察到几十亿光年以外的物体,还能由此了解几十亿年前发生的事情——天文学家们正利用这只“眼睛”实现着种种奇迹。“哈勃”究竟是什么?为何它如此独特?它如何生成如此清晰的图像?我们将深入了解这种堪称天文学史上革命性一页的神奇设备。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2009,(1):5-5
近日,天文学家宣布,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一颗绕恒星运转的行星首张可见光照片。这次观测活动用时21个月之久,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高级测量摄像机上的日冕观测仪,发现了一颗绕名为“北落师门”恒星轨道运转的行星。新发现的行星被命名为“北落师门B”。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2010,(2):13-13
4月24号,哈勃太空望近镜迎来了它的第20个生日.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20周年。  相似文献   

5.
尹怀勤 《航天》2010,(6):34-38
2010年4月25日,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共同迎来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20岁生日。这个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带来了巨大变化的近地轨道望远镜,其所以能够工作这么长的时间,是与航天飞机多次载人上天在太空对其进行维修密不可分的。尤其是2009年5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运载航天员在太空完成对哈勃望远镜的第五次维修任务,才使它"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6.
谢懿 《航天》2009,(7):24-27
每过十年,美国的天文学家就会对未来进行一次规划,列出他们最想要的东西。这一做法便得美国天文学界在最核心的问题上形成了统一战线,可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在2000年天文学家们公布的清单上,下一代空间叠远镜占据了显赫的位置,它将接替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挑起美国天文学的大梁,并且使得美国天文学继续保持“领跑”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4,(3):46-47
美国航宇局1月16日宣布将放弃2006年对哈勃望远镜进行在轨维修。这意味着该望远镜将无法按计划正常工作到2010年。消息传出,立即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抗议者的邮件甚至堵塞了一些负责哈勃望远镜官员的电子信箱。有鉴于此,美国航宇局局长1月29日表示,他将请人审查不再维修哈勃望远镜的决定。此举表明哈勃望远镜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权威人士表示,现在就说哈勃望远镜将会起死回生还为时尚早。哈勃望远镜是1990年发射的,其后发回了大量照片,对人类认识宇宙及其演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轨工作期间,美国航天飞机曾3次赴太空为其查体和更换部件。到20…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天文学家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新近发现了16颗太阳系外行星,这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好地研究太阳系外行星。据推测,整个银河系有多达6×10^9颗相当于木星的行星。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2009年5月12日,NASA派出STS-125任务组,实施哈勃空间望远镜第5次。也是最后一次大型“手术”。“手术”后的“哈勃”,功能比刚刚升空时强大90倍,人们不再为其2014年退役前的健康状况担忧。“哈勃”的“继任者”预计2013年送入运行轨道,而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台空间望远镜——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则计划于2011年左右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0.
众眼看宇宙     
马静 《航天》2013,(12):60-61
PSRB1509:宇宙之手 天文学家通过美国航宇局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观测到了这幅壮观的星云结构图片。图片中心是一颗年轻的中子星,被命名为“PRSB1509”。这颗中子星直径虽然只有20千米,但是它向太空喷射的大量能量形成的美丽X射线星云却横跨了150光年,星云看上去酷似一个手掌的形状,  相似文献   

11.
喻京川 《航天员》2012,(2):75-80
在科学还不发达的古代,神话、占星术等一直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由此产生的星空艺术还一直停留在纯粹的艺术之中。直到1609年,意大利物理和天文学家伽利略将自制的望远镜——也是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对准星空,人类美术史上的第一幅天体素描写生《月面图》诞生了。18世纪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用自己设计制作的大型反射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及众多遥远的星云、星系等深空天体。  相似文献   

12.
姚清 《航天员》2009,(3):26-29
迄今为止,哈勃空间望远镜在距地球约56:3千米的轨道上,以28000千米/小时(比汽车约快150倍)的速度绕地飞行了10万多圈,期间共采集数据资料39兆兆字节,足以塞满两个美国国会图书馆。天文学家依据“哈勃”的观测资料,已发布了超过7500多份科学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3.
司马杭仁 《航天》2009,(5):48-50
科学家从哈勃空间望远镜在2008年5月9日拍摄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中发现,木星上一个白色气漩变成了深红色,出现第3个红斑,天文学家将这些红斑称作“行星麻疹”。木星大气中经常会出现剧烈的风暴,不过最大风暴为什么是红颜色至今仍是个谜。早期的观测资料指出,大红斑持续了200年到350年,小红斑在2006年出现。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最新图片也支持木星正在经历全球气候变化的观点。这颗巨大的行星赤道附近不断升温和南极持续变冷,将打破南半球的平衡,导致急流变得更加疯狂,并产生新风暴。  相似文献   

14.
心榕 《航天》2011,(7):54-57
美国将在两年后发射新的空间望远镜,它是继哈勃空间望远镜之后一架更先进的空间观测工具,科学家们盼望用它“观测到宇宙的第一缕曙光。”由于偏爱这只新太空“慧眼”,美国航宇局早在九年前就为它起好了名字。像当年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一样,这架新的望远镜也使用了一位名人的名字——詹姆斯·韦布。  相似文献   

15.
丹宁 《中国航天》1997,(5):21-25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于2月11日至21日在太空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了第二次全面修理。在此期间,宇航员们不仅按预定计划给望远镜安装了多台新的仪器设备,还对因长期暴露在太空而造成的绝热层破损进行了修补。修理后的哈勃焕然一新,新安装的仪器都具有gO年代的水平,将大大改进  相似文献   

16.
阳光 《航天》2009,(7):14-17
一架航天飞机,七名训练有素的航天员,重达数吨的仪器设备.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在轨空间望远镜和绕地球197圈.越过800万千米的太空旅程.这就是哈勃望远镜最后一次在轨维护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5,(5):43-43
美国航宇局3月份对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维护工作进行了一次重要评审,认为该望远镜只能离轨退役。这一立场与美国政府不久前做出的决策相一致。根据设想,一台自动控制的液体燃料发动机将最终对接到该望远镜上。点火后,该发动机将把哈勃推离轨道,使之坠入大海之中。哈勃是1990年发射  相似文献   

18.
李鉴 《航天》2009,(7):18-23
哈勃空间望远镜飞驰在太空的身影,已经成为了天文学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在过去的19年里.哈勃空间望远镜完成了88万多次字宙观测,对2.9万个宇宙天体拍摄了57万多张照片.在google上搜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9,(7):38-39
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5月11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轨维护任务.以延长这座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带来革命的望远镜的寿命。此次飞行任务代号为STS-125。机上乘有7位宇航员。维护成功后.“哈勃”将能再工作至少5年.即至少能工作到2014年。在此之后.它将由更为先进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取代。  相似文献   

20.
罗山珍 《航天员》2009,(3):22-25
屈指一数,哈勃空间望远镜漂泊太空已19年有余。在漫长而短暂的19年里,“哈勃”完成了88万多次宇宙观测,并对29万个宇宙天体拍摄了57万多张照片。这些被“哈勃”捕捉到的天体现象或宇宙奇观,不仅震撼眼球,而且震撼心灵——原来在那遥远得有些不敢想象的太空中,竟然存在着如此多数不胜数的壮丽景象。本刊特从“哈勃”拍摄的众多照片中,精选出极少数的经典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