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2年国际空间站的主要组建任务是组装巨大的构架结构和机动运输车. 2002年4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长1 4.7米、宽4.5米、重1 4吨的S0构架结构运送到国际空间站,为国际空间站又增添了一组中央核心构架组件,同时将轨道运输车部件也运送至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载人航天器(下)实用型空间站之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是由16个国家参与研制的大型太空设施,重419吨,桁架长108.4米,由12个增压舱组成的舱段长74米,舱内总容积1202立方米,4对太阳电池阵构成的电源输出功率110千瓦,可同时容纳6名航天员工作生活。图中的曙光号功能货舱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舱段,由美国出资、俄罗斯负责建造,重20.04吨,长12.6米,最大  相似文献   

3.
人造天宫     
王士勇 《飞碟探索》2006,(5):F0003-F0003
国际空间站以长达上百米的组装式桁架为基本结构,将多个舱段和设备安装在桁架上,建成后的国际空间工作寿命10年-15年,总重量423吨,长108米,宽88米,面积约为两个足球场大小,其增压舱近似等于两架747喷气式客机的客舱体积,  相似文献   

4.
钱卫 《太空探索》2023,(2):30-37
<正>2022年12月,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进行了两次空间行走,其中的重要工作,就是部署新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ROSA)。其中一对安装在S4桁架的3A位置,另一对安装在旧4A太阳能电池阵列的顶部。此前的2021年6月,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就在P6桁架上安装了两块柔性太阳能电池板。这件事比中国空间站展开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晚了差不多两个月。也就是说,在这个领域,中美基本上已经是并驾齐驱了。  相似文献   

5.
最新消息     
偏离轨道的韩国卫星九月中旬进入正常轨道 美联社8月15日报道,洛克希德-马丁航天公司证实,偏离轨道的韩国通信卫星于九月初进入地球上空正常静止轨道。专家认为,由于这次轨道转移用去卫星上的大部分燃料,该卫星的使用寿命将从原设计的10年时间减少到4.5年。美俄签署阿尔法空间站组件协议 路透社莫斯科8月15日电,俄赫鲁尼切夫空间中心与美波音公司防务和空间集团今天签署了一笔1.9亿美元的协议,研制和发射新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空间舱。这个被称为功能能源舱的空间舱将是耗资300亿美元的阿尔法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  相似文献   

6.
1第一个组件成功入轨□□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的第1个组件曙光号(Zarya)功能货舱由1枚质子号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成功,进入远地点404km、近地点386km的运行轨道。Zarya的成功入轨,标志着16国参加的国际空间站计划正式进...  相似文献   

7.
正1整体概况"国际空间站" (ISS)是由美国、俄罗斯主导,共有16个国家参与建造和运行的大型国际合作空间基础设施,是目前在轨运行的最大空间平台,支持微重力环境下的科学实验和长期的人类活动。自1998年正式开始建站以来,ISS已成功在轨运行二十余年。ISS于2011年基本完成大规模组件的组装工作,后续继续部署少量舱段进一步扩展其在轨能力。其总体设计采用桁架挂舱式结构,即以桁架为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8.
《太空探索》2010,(1):21-21
2009年11月10日,俄罗斯联盟U型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了国际空间站的新对接舱“探索”,与已在站上的“码头”基本相同,将装在“恒星”舱的上方,作为联盟号和进步号飞船的对接口和太空行走的气闸舱。它还将为科学实验和物品存放提供更多空间,并为将由俄科学院研制的两个外部科学有效载荷提供供电和数据传输接口。“探索”舱由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建造,重4吨,直径2,6米,长4.6米,内部容积为12.5立方米。  相似文献   

9.
一、空间站计划美国宇航局(NASA)继航天飞机计划之后于1982年5月又着手大型空间站计划的工作。经过预备设计阶段后,计划在高度为460公里的圆形轨道上建造可以长期停留4~8人的空间站。空间站将分两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完成桁架结构的悬臂安装,以及舱外机械手和可产生75kW的太阳电池板的安装,日本、美国、欧空局各完成一实验舱和居住舱结构。第二阶段安装上下龙骨,其呈矩形形状,可以增强暴露部分的有效载荷能力,同时还安装太阳热发电装置以增加供  相似文献   

10.
据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中心领导多功能舱(FGB)的计划主任卡耶维齐设计师宣称:“俄罗斯的FGB在最近期间组装结束。”这是“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主站的加压船。该舱发射重量23.5t(轨道上重19.5t),是“阿尔法”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预定1997年11月27日用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寿命为15年。1997年12月4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将与FGB舱对接。该航天飞机将载有5名美国航天员,他们是罗伯特·卡巴那、弗雷德里克·斯图科、南西·柯里、杰里·罗斯以及詹姆斯·纽曼。这次飞行任务是将美国的节点般一l送入F…  相似文献   

11.
宗树 《国际太空》1998,(11):8-12
今年9月,因经费拮据,俄罗斯无法如期完成国际空间站服务舱的建造,因而国际空间站升空时间又一次面临重新调整的局面。美国10月2日宣布,国际空间站头两批组件将按原计划于今年11月20日和12月3日升空。同时美俄达成一项新协议,俄将自己的服务舱价值6000...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载人航天器(中)实用型空间站之和平号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是苏联于1986年2月20日开始组建,至1996年4月26日组建完毕,形成由核心舱、量子1号舱、量子2号舱、晶体号舱、光谱号舱和自然号舱6个舱段组成的大型空间站,组建过程历时10年。"和平号"长31米、宽27.5米、高19米,增压空间350立方米,运行轨道倾角51.6度,近地点高度350千米,远地点高度400千米,额定乘员3人。  相似文献   

13.
士元 《国际太空》2011,(6):28-36
经过10多年的建造,世界上投入资金最大、参与国家最多、建造周期最长、技术水平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国际空间站"(ISS),于2011年5月装上了最后两台设备——阿尔法磁谱仪-2(AMS-2)和快速后勤搬运器-3(ELS-3),它标志着这座"空间大厦"正式建成。"国际空间站"包含13个增压舱,其中8个用于科学实验和航天员居住,1个为空间站提供初始推进、姿控、通信和储存,4个用于对接。另外,还装有7段桁架结构、4对巨型太阳电池阵、1个移动服务系统和多台舱外仪器设备等。  相似文献   

14.
5月9日,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从舱内观察到一些细小的白色片状物在空间站的P6桁架附近四处飘散,与此同时,他们从仪表板上观察到空间站太阳翼附近的冷却泵和流量计内的液氨压力正在降低,且泄漏速度在不断加快。泄漏发生在为空间站外部的大型太阳翼提供冷却的的液氨回路上。如果泄漏继续下去,将可能在48小时内完全中止受影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06,(1):18-19
第二节 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正在由美国、俄罗斯、欧洲空间局、日本、加拿大、巴西6方16国合作建造的国际性载人空间站的专用名字。国际空间站在1984年由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时.取名为“自由号”.意在同苏联的“和平号”唱对台戏,表示它是“自由世界”的空间站.以后一度改名为“α”(希腊字母中的第一个字母,意为No.1)空间站;后来.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建造.最后确定使用现在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近日,美国航宇局排定了2007年航天飞机飞行时间表。首先,阿特兰蒂斯号将执行代号为STS-117次飞行,它将采用改进后的新燃料贮箱,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送去新太阳能电池帆板和桁架,它起飞的时间不早于3月16日。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载人航天器(上)试验性空间站礼炮1号空间站试验性空间站也称为第一代空间站,是人类向太空部署的第一批载人的太空设施。1971~1976年,苏联发射了礼炮1号到礼炮5号五个试验性空间站。礼炮1号是世界上首座空间站,1971年4月19日发射。礼炮1号长15.8米,最大直径4.15米,重约19吨,太阳电池阵面积28平方米,由过  相似文献   

18.
1996年2月20日,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航天员们隆重庆祝了该站十周岁生日。至此,和平号空间站已绕地球飞行57157周,近25亿千米。可是作为空间站的最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舱却仍在地面上。按前苏联原定计划,和平号空间复合体应于1990年全部建成...  相似文献   

19.
空间相机桁架支撑结构满应力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空间相机桁架式支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难以同时保证重量轻且刚度高的问题, 提出了采用满应力方法对桁架杆截面进行优化设计的思想. 以桁架杆重量最低为优化目标, 桁架杆自重变形和桁架的一阶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 桁架杆截面的内外径为优化变量, 建立了基于满应力准则的优化模型. 经过优化, 桁架杆截面的外径为50mm, 内径40mm, 质量6.1kg, 一阶固有频率121Hz. 采用有限元法对优化结果进行模态校核和重力变形校核, 同时为检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对桁架组件进行了热变形分析, 得到次镜的偏心和偏转均满足光学设计要求. 对优化设计出的桁架组件进行了0.2g扫频试验以及尺寸稳定性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桁架组件一阶固有频率119Hz 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在45N外力载荷和15°C均匀温升载荷的作用下, 桁架稳定性能良好, 次镜的偏心和偏转均小于5", 满足光学设计要求. 优化设计出的桁架支撑结构具有刚度高、尺寸稳定等特点, 这为实现空间相机向大口径、长焦距、轻型化方向发展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自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多功能货舱发射升空,国际空间站已经在轨道上运行了21年。国际空间站由于特殊的位置和微重力环境,运行期间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研究,产生了很多造福于人类的新技术,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来自国际空间站上的新成果、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