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中介绍美国和俄罗斯载人航天器的着陆场位置,简述陆场任务和选择飞船式载人航天器着陆场时应考虑的同和个问题及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2.
国外载人航天器座舱空气化学污染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外载人航天器座舱空气化学污染与对策余秉良载人航天器座舱空气化学污染已成为卫生毒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座舱空气受到缓慢积累的或突发事故的化学污染,会对航天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座舱空气化学污染的潜在危险随着航天器飞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载人航天器的密闭环境...  相似文献   

3.
苏联利用不载人航天器来研究地球并携带材料加工试验件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目前,苏联试图要使这些航天器商业化。本文逐一介绍了已多次飞行过的或在研的不载人航天器的任务和性能数据。  相似文献   

4.
载人航天器热管理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载人航天器热管理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针对大型载人航天器的特殊情况,从系统层面,主要通过流体回路和对流通风,完成航天器的热量收集、传输、利用和排散。文章介绍了国内外载人航天器热管理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提出未来我国载人航天器热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载人航天器安全性概率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炳章 《宇航学报》1999,20(4):93-98
本文从载人航天的工程实际出发,对载从航天器的安全性定义、安全性模型、安全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全状态事件树分析,给出了载人航天器安全性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载人航天器安全性概率算法公式。最后,通过宇航界一个载人航天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载人航天器系统重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的重量设计和控制贯穿于载人航天器研制的全过程,在型号研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载人航天器型号研制实践,描述了载人航天器系统重量构成、重量控制流程、不同研制阶段的重量控制要点、系统重量控制体会以及轻量化设计措施,为未来载人航天器型号设计和减重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器系统级热试验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首先介绍了载人航天器较之卫星的特殊性,及其对热试验的需求,然后着重评述了国外载人航天器(包括空间站和载人飞船)和我国载人航天器的热试验技术发展和现状,展望了后续我国载人航天器尤其是大型空间站的热试验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载人航天器高压供配电安全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分析载人航天器高压系统的设计难点,从系统层面自顶向下地提出了载人航天器系统高压安全控制措施并得到验证,实现了载人航天器供电、配电、用电系统的安全性设计规范化和在轨运行安全,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平台奠定了电源系统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载人航天器初样试验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载人航天器初样研制阶段的系统级地面试验是为了充分验证系统总体设计的正确性以及技术要求和指标要求的满足情况,以此完善和修正系统总体方案。文章给出载人航天器初样的试验规划、试验方案、试验流程等,为后续载人航天器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载人航天器人机界面任务需求分析不全面、总体设计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工程的载人航天器人机界面总体设计方法。以一个载人航天器人机界面设计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应用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能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过程反复,使人机界面设计更加合理、更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1.
智能气囊缓冲器在航天器回收着陆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提出将智能气囊技术应用于飞船返回舱座椅作为返回落地缓冲,设计了智能气囊缓冲器方案,并论述了智能气囊缓冲器在飞船座椅上应用的可行性。与胀环式机械缓冲器比较,智能气囊保持了较高的缓冲效率,同时可使航天员受到的冲击过载特性曲线更加平坦,从而提高航天员着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的自主导航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总结航天器自主导航技术的发展史,在此基础上分折了目前几种候选的自主导航系统,对比了它们的性能和优缺点。然后介绍了自主导航技术及系统组成规律。着重介绍了载人飞船自主导航系统的组成,自主导航的算法。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飞船自主导航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中主要概述了美国载人飞船回收技术的发展,介绍了保证载人飞船安全返回着陆的方法、采用的回收控制技术、地面对再入返回段的测控支持、载人飞船的回收作业、载人飞船的应急返回和回收救援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载人飞船全系数自适应再入升力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军 《宇航学报》1998,19(1):8-12
本文从控制角度分析载人飞船再入升力控制的特点,将全系数自适应控制方法应用于载人飞船的升力控制研究中,并就落点精度、最大过载、燃料消耗、姿态平稳性等几方面,同制导理论中经典的标准弹道升力控制、落点预报算法中的PID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证明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近地轨道大型航天器的环境充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空间实验和电子计算机预测已经揭示,在极光电子环境中大型航天器的充电电位会高达6000--7000V。对采用大功率太阳阵的航天器而言,其相对于空间等离子体的悬浮电位将因太阳阵工作电压的提高而增加。例如表面材料因遭受离子轰击和电弧放电而老化、剥蚀、由于材料再沉积而使表面污染增加以及航天器电子系统因静电放电而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等。因而对载人航天和长寿命空间站而言,解决航天器带电问题不可等闲视之。对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简叙了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各种航天器的回收方法和航天回收系统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7.
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火工装置作为分系统的关键产品,要求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充分的试验验证。文章主要介绍了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主要火工装置的特点及其可靠性试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火工装置的设计是合理的,工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器与地面之间的可靠通信,在分析载波频率、信源压缩技术、编码技术和调制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载人航天器深空通信系统架构,综合考虑各种通信业务的需求,采用LDPC编码、SOQPSK调制等先进技术,充分利用深空通信信道宽带宽的特点。相比于现有的深空探测航天器,文章提出的深空通信系统架构可获得更高的增益,能以更高的数据速率进行可靠通信,具有一定的技术前瞻性和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对我国后续载人登月及其他深空飞行任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田玉成 《宇航学报》1998,19(2):86-90
本文描述了宇宙飞行器以第一宇宙速度返回地面并定点着陆的控制算法。分析了在大气中下降的过程,研究了下降段上的空间运动。给出了数值计算机上的模拟结果。本报告共分为4部分。  相似文献   

20.
提出由结构泄漏监测设备与舱外便携式检漏仪相结合,构成载人航天器气密性监测与检漏定位分析系统的方案。着重对该系统中的3项关键技术:差压式传感技术、传感器阵列技术和冷阴极触发规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