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冲击冷却局部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苓华  郑际睿 《航空动力学报》1987,2(1):13-17,88-89
木文研究了用单排圆射流冲出冷却的方法来模拟涡轮叶片前缘的局部换热特性。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局部换热系数的分布曲线是一个分段函数:驻点区为高斯分布函数,壁射流区为幂函数分布。文中还分析了射流雷诺数、射流孔与试验靶之间的无因次距离、冲击管和试验靶的无因次结构尺寸等对局部换热系数及其分布的影响。最后,用最小二乘法整理出一组描述冲击冷却局部换热特性的经验公式。这些公式对冲击冷却叶片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带肋变截面回转通道内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与等截面回转通道相比较,变截面通道更接近叶片内冷通道原型。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带90°直肋的变截面180°回转通道壁面的换热特性,以单个直肋为基本特征将通道分成若干单元,在满足通道面积连续的条件下,考察了各特征无因次几何参数和气流雷诺数对带肋面换热的影响。在实验验证的进口雷诺数的范围内,与Dittus-Boelter公式比较,实验模型带肋面的平均努赛尔特数Nuav提高了74%~128%不等,并且在较小的Rein时,Nuav提高的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3.
孔祖开  郑际睿 《推进技术》1990,11(3):25-30,81
本文利用扁圆柱头部模拟涡轮叶片前缘对四个具有不同几何角度气膜孔的模型,测定了无气膜时和有气膜时的外表面换热系数分布规律.通过比较表明:气膜冷却时由于二次流的扰动,破坏了主流的附面层,导致外换热系数增加,这种影响在气膜孔口附近表现得尤为显著,并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增大.本文给出了四个模型的外换热系数变化与主流雷诺数、吹风比、无因次弧长的经验关系式.并认为设计气膜冷却叶片时必须考虑换热系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吴丁毅  刘松龄 《航空动力学报》1988,3(2):135-139,187
本文将边界层方程无因次化,用“BOX”算法求解。研究计算了转动园盘上层流区、过渡区和紊流区的扭矩系数和局部换热系数以及变物性的影响,并研究了适合计算转盘问题的双层紊流模型。  相似文献   

5.
带交叉肋变截面回转通道内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内部回转通道为设计原型,实验研究了三种不同入口宽高比的带60°交叉肋变截面180°回转通道壁面的换热特性。分析了几何无因次参数和气流雷诺数对通道带肋表面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道壁面的换热效果是随着进口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加的,其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对于不同宽高比的通道,低雷诺数时通道平均换热效果是基本相同的,在高雷诺数时宽高比小的通道要好于宽高比大的通道,而换热系数在整体通道上的分布情况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旋转条件下带出流孔的受限空间内冲击换热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磊  常海萍  潘金栋 《推进技术》2008,29(2):149-152
以旋转涡轮叶片内部冷却为背景,在旋转条件下对带出流孔的受限空间内冲击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冲击与旋转方向、相反两种情况下,通过改变冲击雷诺数Rej(5 000~10 000)、旋转数Ro(0~0.003 4)、无因次温比(Tw-Tf)/Tw(0.056~0.134)对冲击靶面的平均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靶面的换热随冲击雷诺数的增加而变好;旋转对冲击换热的削弱在雷诺数较大时表现更明显;实验参数范围内浮升力对换热的影响较小;离心力、哥氏力等对换热的影响程度与内部空气的流动结构及出流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吕元伟  张靖周  单勇  孙文静 《航空学报》2021,42(7):124762-124762
针对具有相同相对曲率(d/D=0.1)的凹形和凸形半圆柱靶面,在典型的雷诺数(Re=5 000~12 000)和无因次冲击距离(H/d=1~8)下进行了射流冲击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同时在特定的射流雷诺数下进行了射流冲击大涡模拟分析,以揭示冠齿喷管在不同形状靶面上的强化传热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射流喷管和靶面形状对于射流驻点附近的流场和对流换热具有显著的影响,冠齿喷管出口诱导的流向涡改变了圆形射流发展中的轴对称环形涡内在特征,无论是凹形还是凸形靶面,冠齿喷管相对于圆形喷管都体现出一定的强化射流传热效果;与凸形靶面相比,射流冲击凹形靶面受到凹腔内部的回流影响,导致冠齿喷管射流冲击对流换热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旋转条件下“冲击/出流”双层壁内部换热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磊  常海萍  潘金栋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0):1658-1662
以高效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内部冷却为研究背景,在旋转条件下对带气膜出流的双层壁内部冲击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在旋转与冲击方向相同和相反两种情况下进行,得到了冲击雷诺数Rej(5 000~10 000)、旋转数Ro(0~0.003 532)、无因次温比(Tw-Tf)/Tw(0.061~0.136)的变化对冲击靶面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双层壁"的实验结果与常规"冲击/气膜"冷却结构的实验结果的比较发现,在不同的流动和旋转状态下,前者换热能力强于后者15%以上.   相似文献   

9.
张云伟  全永凯 《推进技术》2018,39(9):2094-2101
为提高热线风速仪在非标定温度、压力流场下的测速精度以扩大其应用范围,对热线风速仪的换热理论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及详细的理论推导。以热线的四种换热形式为基础,从理论上对热线探针热丝的换热进行了计算分析,在综合考虑强迫对流、自然对流、辐射换热、支架导热后,发现不同来流速度下的强迫对流占比是不同的。而在同一来流速度下,强迫对流占比几乎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但随压力变化较大。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了温度、压力引起的物性参数变化对热丝换热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热丝电压值的变化,最终给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非标准工况的热线风速仪测试修正方法及修正公式。与公开文献数据进行了比对,平均误差0.68%,最大误差2.2%。证明该修正方法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0.
董素君  王凯  高红霞  王浚 《航空学报》2012,33(9):1571-1577
针对系统仿真需要,忽略壁面导热热阻和流体物性参数变化,推导出一定对流换热准则形式下,板翅式换热器传热单元数(NTU)与两种流体介质质量流量间的三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少量换热器性能试验数据,以MATLAB内嵌最小二乘法可准确确定该模型系数,进而获得换热效能曲面。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试验数据少、拟合精度高,且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即使不能准确知道换热器结构参数或传热因子的拟合公式,也能利用少量性能试验数据合理给出换热效能曲面,解决系统仿真研究时换热器模型参数的输入难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波悬浮液滴的方式,选取直径分别为1.0mm、1.5mm和2.0mm的乙醇液滴为研究对象,在韦伯数We=15~90的范围内,对其在脉冲气流中的破碎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破碎现象,分析了液滴的破碎模式与运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韦伯数的增加,液滴先后产生袋状破碎、袋状/蕊心破碎、羽状/液膜稀释破碎。三种不同的破碎模式本质上都是袋状破碎——边缘袋状破碎与核心袋状破碎,低We数下主要为核心袋状破碎,高We数下主要为边缘袋状破碎。We数越大,破碎形成的袋直径越小,数量越多,破碎越剧烈。初始直径增大会使液滴转变破碎模式的临界We数增大。脉冲气流中乙醇液滴的迎风面运动遵循匀加速规律,其无量纲位移以We-1/2的比例缩小后是无量纲时间的简单二次函数。液滴在横向的扩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惯性控制阶段,另一个是毛细效应阶段。  相似文献   

12.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首次研究了变温热源条件下内可逆闭式中冷回热布雷顿循环的性能。导出了无因次功率及效率的解析式,由数值计算,分析了循环最优功率和最优效率时的最佳中间压比分配。并研究了中冷度,回热度和高低温侧换热器的有效度,循环热源进口温比以及中冷源与低温侧热源进口温比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内可逆Braysson循环的性能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考虑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阻损失,导出了恒温热源条件下内可逆Braysson循环的功率、功率密度和效率与温比间的解析式;并通过数值计算,得出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导率分配与工质温比对功率,功率密度以及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导流叶片结构尺寸对盘腔预旋性能的影响,采用RNG k-ε模型对导流叶片无量纲宽度为0、0.1、0.2、0.4、0.6、0.8和1.0的预旋系统在不同旋转雷诺数工况下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导流叶片能够提高喷嘴压比和温降系数,旋转雷诺数越大,提高的幅度越大;旋转雷诺数较大时,喷嘴压比和温降系数随导流叶片无量纲宽度增大而增大,无量纲宽度超过0.6后,趋于平稳.当导流叶片无量纲宽度在0~0.2范围内,总压损失系数随导流叶片无量纲宽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导流叶片无量纲宽度大于0.2时,总压损失系数随导流叶片无量纲宽度的增大基本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某高压涡轮模型,以各叶片排出口的气流角和马赫数径向分布为流场相似的评价标准,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对比了几种常用的涡轮试验准则数对流场相似的影响,为涡轮试验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未考虑比热比和考虑比热比的物理转速值相差15%以内,且流场差异很小;进口温度为450K时,保证比热比、折合转速、膨胀比相等可以很好地保证流场相似,而保证折合转速、膨胀比相等和保证折合转速、折合功率相等时,2级动叶出口马赫数与设计点差异最大,平均相对差异接近6%;温度越高,流场的相似性越好,且保证折合转速 折合功率要优于保证折合转速 膨胀比的方法;若无法保证比热比,进口温度至少需要800K才能使各叶片排马赫数相似差异在2.5%以内。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study atomization mechanism of a viscoelastic liquid sheet in an electric field,the spatial–tempor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viscoelastic liquid sheet injected into a dielectric stationary ambient gas in the presence of a vertical electric field is conducted. The dispersion relations of both sinuous and varicose disturbance modes are solved to explore the spatial–temporal instability of a charged viscoelastic sheet, by setting both the wave number and frequency complex. A parametric study is performed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the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on the absolute instability of the she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liquid Weber number and time constant ratio, or decrease of gas to liquid density ratio and Reynolds number, can damp the absolute instability. The effect of the liquid elasticity depends on the value of time constant ratio: when time constant ratio is small, the increase of liquid elasticity could amplify absolute growth rate, but the effect is weak when the elasticity number is relatively large; when time constant ratio is large, the increase of liquid elasticity cannot affect the absolute growth rate. Moreover, the variation of electrical Euler number can hardly influence the absolute instability of a charged viscoelastic sheet.  相似文献   

17.
动态湿润与动态接触角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精密步进电机、高速CCD图像采集系统、立体显微镜,采用液槽法测试硅酮油在玻璃、铝、不锈钢表面上的动态湿润行为。实验结果与前驱膜模型对比表明,无量纲参数λ在玻璃、铝和不锈钢表面上分别取值0.07,0.16和0.35时,二者吻合较好,表明动态接触角不仅是静接触角和毛细数的函数,也和固体表面性质有关。实验同时发现,对于低毛细数下成立的Hoffman-Voinov-Tanner定律(Cazabat推荐适用于CaD<1或θD<10°),直到动态接触角达到70°依然成立,用前驱膜模型可给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刘小勇  贾云涛  张波  郭金鑫 《推进技术》2021,42(8):1770-1775
为了计算高马赫数条件下气体动力学参数,引入无量纲的温度平均比热系数m和对数温度平均比热系数n,从气体动力学和热力学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建立了能够反映“变比热效应”的广义气体动力学函数和理论动压表达式。广义气体动力学函数在马赫数小于3条件下的简化形式与传统气体动力学函数一致,在马赫数大于3条件下能够有效修正“变比热效应”所导致的传统气体动力学函数计算偏差,通过无量纲系数m、n可以便捷得到总静参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代数雷诺应力方程的简化模型,并结合充分发展旋转通道的直接数值模拟(DNS)湍流脉动数据,发展了一种适用于旋转通道的各向异性k ω模型。采用该模型对进口雷诺数为6000,旋转数为0~0.26的旋转直通道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将旋转修正系数乘以传统的湍流黏度发展的各向异性k ω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旋转状态下前缘面和后缘面的换热情况,是一种有效的各向异性湍流模型修正方法;旋转修正系数是否合理的关键是对雷诺应力比值进行准确地描述;通道的换热效果与旋转数和流向沿程无量纲位置有关,前缘面的换热随旋转数和无量纲流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而后缘面的换热随旋转数和无量纲流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1):201-215
Flow instability of supercritical hydrocarbon fuel is a crucial issue in scramjet regenerative cooling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flow excursion instability and flow distribution in parallel tubes we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for supercritical fluids. Two types of flow excursion occur in a single tube. Type I and Type II excursions, and they are corresponding to decreasing and increasing flow rate respectively. They can trigger flow maldistribution between parallel tubes and the hysteresis phenomenon of flow distribution. The effects of system parameters, including inlet temperature, system pressure, and heat flux, on flow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ow excursion and the pseudo-critical interval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heated tube outlet temperature at the onset of flow instability. Finally, the flow excursion instability boundary was obtained using two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 provide helpful insight on the mechanism of Scramjet regenerative coo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