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能天文观测卫星-2(HEAO-2)发回了第一批X射线源照片。这是第一次从一颗运行中的卫星上得到的。该卫星上的X射线望远镜拍摄的第一个目标是天鹅座X-1。有人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高能天文观测卫星在深空间每天将发射现3个X射线源。航宇局预测,到1979年初,当其结束飞行使命时,将能发现1000个新的X射线源。根据HEAO-1数据分析,在天坛星座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黑洞候选物,使这种黑洞候选物的数目迄今已达4个。黑洞是超冷凝的坍缩星,其密度之大,重力场之强是难以想象的,以致于光都  相似文献   

3.
短消息     
正1月25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航天员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1月30日,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正式交付,投入使用。"慧眼"卫星工程是研究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前沿问题的自主创新重大空间科学项目,该星的投入使用使我国高能天文研究进入空间观测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确定宇宙线年龄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物理过程来阐明高能天文观测站HEAO-3卫星上的丹麦-法国的同位素谱仪测得的锰元素相对于铁元素的含量随能量增加比其他亚铁元素缓慢得多的特征。采用漏盒模型和指数型的路径分布,对这一特征作了详细的传播计算,根据锰54的衰变,给出了确定宇宙线年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月30日,中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正式交付,投入使用。慧眼卫星工程是研究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前沿问题的自主创新重大空间科学项目,该星的投入使用使中国高能天文研究进入空间观测的新阶段,对提高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慧眼于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圆满完成卫星平台、有  相似文献   

6.
为了纪念爱恩斯坦诞辰一百周年,美航宇局继1977年8月发射第一颗高能天文观测卫星(HEAO-1)之后,又于1978年11月13日发射了第二颗。现将英国《国际飞行》1978年11月25日刊登的一篇有关文章摘译报导如下: 1978年11月13日,美航宇局发射成功专门研究宇宙X射线源的第  相似文献   

7.
透视宇宙的眼睛——“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方军 《国际太空》2009,(12):13-18
中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简称HXMT)天文卫星将是国际上已知计划中唯一一台既可以实现宽波段、高灵敏度X射线巡天成像,又能够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的短时标光变和宽波段能谱的空间X射线天文观测设备。作为我国第1颗天文卫星,HXMT已被明确列入国家《“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和《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HXMT上天后,不仅将使我国的高能天体物理观测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可为提升我国在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能力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美国航宇局于七十年代末期射发了一个高能天文观测台(HEAO)卫星系列,共三颗卫星,用于研究象x射线和宇宙线这样的高能辐射。据NAS人官员们说,这三颗卫星的工作都“很出色”,在几年内发同了重要的数据。 HEAO-1卫星于1977年8月发射,工作了17个月,于1979年1月再入地球大气层。虽然它在1978年2月卫星设计寿命内就完成了初步探测任务,但是直到1979年1月卫星耗尽控制系统气体之前,仍在继续对太空进行探测。在整整十七个月的探测期间,它绘制了整个太空的x射线源,使已知的天体x射线源从350个增加到1500  相似文献   

9.
正2月17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名为"瞳"的"天文"H天文卫星,并搭载发射了3颗微小卫星。"天文"H又称"新X射线望远镜"(Ne XT),为日本下一代X射线天文卫星,配备4台观测仪器和2台望远镜,设有孔径10米的大型展开式天线,重约2700千克,设计寿命3年,采用高575千米、倾角31度轨道,用于开展软X射线、硬X射线和伽马射线观测,通过研究黑洞、超新星遗迹和  相似文献   

10.
欧洲X-射线观测卫星(Exosat),重500公斤,直径2.1米,高1.35米(不包括高1.85米的太阳帆板)。它将置入近地点为500公里,远地点为200,000公里的大偏心率轨道,其主要任务是研究高能宇宙射线产生过程,探测软X射线和硬X-射线。1977年开始工业技术设计和研制,1981年进行飞行模型总装,目前卫星的研制工作已进入决定性阶段。卫星的结构特点是:卫星中心体敷有超绝热层,装有一块单自由度回转式太阳帆板。所有分系统都安装在中心体外壳内,各种科学仪器的窗口均位于卫星的一侧,可以沿X轴或平行于X轴观测。在发射期间,太阳帆板折叠在一起,盖住低能成象望远镜和中  相似文献   

11.
美国航宇局宣布,已选定了一个美国研究工作组,参加日本“太阳 A”探测卫星的研制,[以前称为高能太阳物理学计划(H-ESPP)],他们将通过这颗探测卫星观测X 射线和 r 射线,了解太阳上的高能现象。美国研究工作组将帮助提供一套观测仪器装在日本的“太阳 A”探测卫星上。日本预计1991年用“缪3S-Ⅱ火箭,从鹿儿岛  相似文献   

12.
美国和苏联已经选定了5个研究领域,以期在1982年或晚些时候可能进行的航天飞机/礼炮联合飞行中予以实施。它们是: 1) 高能天文物理(γ-射线、X-射线和宇宙线天文学),2) 大气研究,3) 磁层和电离层的活动实验,4) 医学和生物实验,5) 射电天文学。  相似文献   

13.
日本天文-H卫星升空后不久失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项目背景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就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下属的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原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为核心开始研发和应用以X射线天文卫星为主的天文卫星.1976-2005年,日本共发射了7颗X射线天文卫星,其中5颗发射成功,按预定计划执行了一系列观测任务,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如:利用天文-D于1993年4月5日成功捕获到了刚发现的M81银河系的超新星SN1993放射出的X射线;利用2005年发射的天文-E2卫星配备的软X射线望远镜(SXT)所进行的一系列观测活动,不仅大幅拓展了观测范围(从原来的软X射线拓展到软γ射线),而且发现了距地球较近(8000万光年)处的黑洞,对人类了解宇宙结构、掌握宇宙全貌、厘清宇宙进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天文观测技术与接收信号的波长密切相关。在可见光波段,哈勃空间望远镜已做出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但在更短波长的X射线高能领域,尚有若干重大科学问题有待突破。这为中国空间天文探测冲击世界领先水平提供了难得机遇。高能天体物理之所以引起  相似文献   

15.
X射线掩星是一种常见的天文现象,基于X射线掩星探测的大气密度反演是一种涉及学科交叉的新方法,其通过处理高能X射线天体辐射源的掩星观测数据实现大气密度的反演,基本原理为X射线在大气中传播时,X射线光子被大气中的原子(包括分子中的原子)吸收和散射,从而导致X射线强度发生衰减,根据衰减后X射线信号的强度反演对应的密度廓线。本文根据X射线掩星探测的应用需求,论证了基于X射线掩星实现大气密度反演的新方法,重点介绍了光变曲线拟合和能谱拟合两种地球中高层大气密度反演算法,分析了X射线掩星探测反演大气密度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对基于X射线掩星反演大气密度的优点进行分析和讨论,进而对X射线掩星探测的应用场景进行展望。结果表明,作为一种新型中高层大气密度测量手段,X射线掩星探测可对中高层大气密度实现有效探测,弥补了目前中高层大气密度实测数据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于1991年8月30日从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用M-3SⅡ(第6枚)火箭发射第14号科学卫星(SOLAR-A)。 SOLAR-A是观测太阳耀斑时释出的X射线和γ射线的观测卫星,是继1981年2月发射的第7号科学卫星(天文卫星-1)之后,日本的第二颗太阳物理观测卫星。众所周知,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在活动最盛期在其表面频繁出现爆发现象,爆发时间短的只有数十秒,长的可达数小时,这时产生X  相似文献   

17.
HXMT的空间环境本底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是一颗宽波段X射线(1~250 keV)天文卫星,其核心载荷高能X射线望远镜(HE)工作于硬X射线能区(20~250 keV),致力于实现硬X射线的高灵敏度巡天观测,描绘硬X射线天图,并对特殊天体作高灵敏度定点观测.为了获得高灵敏度,必须有效地抑制本底.本底主要是由轨道环境中的粒子(γ射线、质子、电子、中子)与探测器相互作用产生的.本文结合大量的描述近地空间本底的文献和最新的实测数据,整理出一套自洽的近地空间本底粒子的数据和公式,便于应用.并通过Geant 4软件模拟计算给出了HXMT的本底及本底随时间和轨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蟹状星云     
《飞碟探索》2014,(9):31-31
这张广角蟹状星云的影像中心是一颗只有城市大小的磁化中子星,是银河系众多超新星残骸中的一颗,每秒自转30次。这幅照片是钱德拉卫星探索高能波段宇宙15周年的庆贺照片之一,结合了光学巡天数据和轨道钱德拉天文卫星的x射线数据。  相似文献   

19.
1989年,美国研制的,价值12亿美元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将进入太空,开始它历时15年的探测使命。哈勃望远镜能使用可见光、近紫外线/红外线(1200~11000埃)进行观测,能为理论宇宙学家、行星际专家等所有的天文学家提供极为丰富的数据。哈勃望远镜的发射将标志天文卫星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今后10年,人们将发射各种类型的自由飞行天文卫星,采用各种观测技术,探测宇宙中大量的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以及无线电波,因此天文科学将会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夏光 《国际太空》2004,(11):8-10
2004年11月,“雨燕”(Swift)卫星计划由德尔他-2火箭发射升空,进入到低地球轨道(LEO)。Swift是观测γ射线暴(GRB)快速反应的天文卫星,用于对GRB进行研究。它可观测GRB及其在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和可见光波段中的余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