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对机载数据链通信系统进行综合性调研,并且对各种主要的系统架构进行分析,通过这些过程,形成对系统设计的支持。对机载数据链通信系统的调研内容覆盖:系统的发展历史、设计实现和可应用的条款和规范。另外,还介绍了通信导航监视/ 空中交通管理(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Surveillance/ Air Traffic Management,简称CNS/ ATM)概念,并对其中与机载数据链相关的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针对民机机载数据链通信系统设计要点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和战场环境的日益复杂,要求机载数据链必须跟上未来作战形势的发展。本文在总结现有机载数据链网络结构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探讨未来机载数据链的网络结构发展方向及其实现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3.
美国第四代战斗机机载数据链系统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锟 《国际航空》2008,(5):12-15
随着机载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空军第四代战斗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但是,机载数据链系统技术发展的相对滞后却限制了这些战斗机的网络中心战能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美国空军正致力于研制更先进的机载数据链系统来代替F-22A目前使用的“飞行平台间数据链”(IFDL)系统和F-35上使用的“多功能先进数据链”(MADL)系统。  相似文献   

4.
数据链系统作为民用飞机的重要配置,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机载环境的日渐复杂,机上与数据链交联的端系统也越来越多。作为数据交互的空中节点,数据链系统遵循ARINC 619 协议与其他端系统进行通信。通过结合机载打印机,说明了数据链及其端系统之间通信的过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航空通信主要是依靠语音通信,随着航空业的迅速发展,语音通信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于是出现了数字通信,即数据链通信技术.飞机通信寻址报告系统(以下简称为ACARS系统)就是为了实现数据链通信功能而设计的.本文以文字说明和图片的形式,介绍了机载ACARS系统的数据链通信功能及其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该公司已完成了带有自动相关监视(ADS)能力的S模式数据链的地面测试。试飞估计在今年2月进行。这套系统由机载数据链处理器、差公GPS系统接收机及更新的S模式应答机组成。地面演示中,GPS差分校正数据转输到S模式应答机。误差数据通过数据链处理机传给GPS接收机以校正计算的飞机位置,然后,修正  相似文献   

7.
围绕机载ADS-B接收机组件的工作方式,研究1090ES和UAT两种类型数据链的技术指标,给出了机载ADS-B射频接收前端的系统架构,搭建了一款机载ADS-B接收机的仿真系统。仿真系统以ADS先进设计系统软件为仿真平台,基于RTCA DO-260B标准,实现了1090ES和UAT双模式数据链机载ADS-B接收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以无人直升机平台的空地数据链机载天线布局设计要求为研究背景,通过使用FEKO通用软件对机身不同区域天线方向图进行仿真,明确天线受飞机平台结构和外挂设备遮挡影响而形成的通信"盲区",通过对机载天线装机位置合理的布局实现空地数据链方位360°、俯仰30°通信,解决空地数据链通信的"盲区"问题。  相似文献   

9.
美军战术数据链技术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战术数据链并存的局面。由于它们采取的是不同的标准,彼此之间多数无法互联互通,从而造成了新-老-旧作战平台之间数据交换的障碍。为此,美国空军正在研制一种被称作目标网关(ObjectiveGateway)的数据传输机载中转设备,起到战场数据信号收集、信号格式转换和转发的数据中转站作用。目标网关数据传输中转设备将被安装到在一种远离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通信数据链系统无法满足飞机隐蔽通信的问题,立足射频系统隐身设计特点,从多维度多方面进行了通信数据链系统隐身技术专项研究,提出了多种可行的隐身技术手段。从隐身天线罩设计、天线隐身设计、辐射功率自适应控制、隐身波形、辐射时间控制等技术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机载通信数据链系统隐身设计提供了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研发大型民用客机航路管制与监视系统验证及测试平台,从而实现机地数据通信系统环境下的航路管制与监视信息的数据地面接收和处理;同时,依照现有的空管航路管制与监视功能的国际标准和相关区域的运行要求,实现地面管制系统向机载系统的数据发布。该项研究成果能对口飞机机载数据链相关的ATC(Air Traffic Control,空中交通管制)功能和部分监视功能ADS-C(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Contract,合同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提供对应的地面收发端,监控机载系统数据状态。  相似文献   

12.
数据链和ESM数据融合是机载综合信息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对数据链航迹和ESM航迹融合精度影响如何是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针对数据链航迹和间断ESM航迹关联融合的情况,通过仿真研究了不同精度、不同数据率和不同平台运动特性对融合精度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甚高频数据链处理系统(VHF DLP)采用甚高频频率,使机载计算机与地面计算机之间进行大量数据高速地、无误地相互交换以提供空中交通管理(ATC),自动相关监视(ADS),气象信息,发动机监控,航班运行控制,空地通信,飞行计划和旅客全球电话通信等服务。其优点是空地信息交换更快、更可靠并减轻了机组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14.
空地数据链机载仿真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一种实用的空地数据链机载仿真系统;给出了详细设计方案,包括系统原理,结构组成及功能;重点给出了仿真系统的新航行系统软硬件设计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于研发大型民用客机航路管制与监视系统验证与测试平台,以实现机地数据通信系统环境下的航路管制与监视信息的数据地面接收和处理;同时,依照现有的空管航路管制与监视功能的国际标准和相关区域的运行要求,实现地面管制系统向机载系统的数据发布。该项研究成果能对口飞机机载数据链相关的ATC(Air Traffic Control空中交通管制)功能和部分监视功能ADS-C(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Contract合同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提供对应的地面收发端,监控机载系统数据状态。该成果可以配合飞机研发过程中的试验和排故,并为适航验证工作提供有力的准备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岸海区作战的特点,论述了反舰导弹攻击近岸海上目标的技术和战术策略,并得出数据链是实现反舰导弹协同攻击的前提条件。在分析了反舰导弹数据链的组成、类型和作用的基础上,从近岸攻击的角度,对弹载数据链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数据链路是ADS-B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播方式传输飞行器状态、位置、速度等重要监视信息,目前ADS-B技术可选的数据链技术有三种:Mode S 1090 ES、UAT和VDL MODE4.基于UAT数据链的ADS.9B机载系统包括美国Garmin公司生产的GDL-90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UAT数据链传输数据,并且接收来自其他有UAT装备的飞机的数据以及FIS-B气象信息,接收到的数据还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  相似文献   

18.
ADS-B是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的缩写,是一种新兴的民航运行监视技术。ADS-B OUT是ADS-B的基本工作模式,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GNSS)获取航空器位置信息,由飞机飞行管理系统自动地将飞机的位置、速度、姿态等关键信息使用ADS-B发射机,通过地空数据链以广播形式发送给相关的地面站/地面数据中心等。ADS-B OUT模式的功能由机载ADS-B设备和ADS-B地面设备共同实现,机载ADS-B设备作为机载监视设备,必须符合相关适航条款和规范的要求。本文概括地介绍了ADS-B技术,对ADS-B的背景、工作原理和优点进行了阐述,对与机载ADS-B设备相关的适航条款、规范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研究并整理了适用的主要的符合性验证方法,对试验中应重点关注的试验项目和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机载ADS-B设备的发展和相关的适航验证方法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9.
战术数据链是数据通信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典型应用,机群协同空战过程中,拥有数据通信机群的作战效能远高于不具备数据通信的机群。本文介绍了V/UHF空地数据链的基本结构、通信链接控制模式和频分时分复用传输模式,最后,对空地数据链仿真试验状况及仿真系统的结构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20.
针对集群编队条件下对高精度时间同步的需求,对通导一体高精度时间同步方法进行了研究,将卫星导航系统与数据链系统进行深度融合,提出了动基座条件下基于卫星导航载波差分算法的节点间高精度时间同步算法。该算法通过协同时间驯服的方式来抑制两次定位间隔间受钟漂影响导致的节点间时间同步误差发散以及节点间时钟修正不同步导致的时间同步误差,提升了编队组网条件下节点间的时间同步精度。最后,通过仿真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时空同步精度可以达到1ns,可有力支撑未来集群编队作战、高精度协同探测、高精度协同制导等典型场景下对节点间高精度时间同步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