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通信卫星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通信卫星技术要求通信卫星技术综述工程设计程序的探讨‘备份设计的可靠度串联与并联推进多级运载火箭线性化质量方程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讨论气象卫星可靠性预测探讨返回技术和返回式航天器的发展中国的返回式卫星 飞行动力学和轨道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轨道的选择静止卫星倾角控制的最优策略固体远地点发动机变轨控制伴随轨道拟合技术用加速度计的积分遥测量计算弹道参数及轨道要素带电卫星地磁摄动力及其寿命问题的讨论用四元数法建立卫星返回运动方程组期号 1 1 1 2 2 4 5 5 6 6页数 1 8 14 3…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概述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技术对今后通信卫星的影响。通信卫星趋势自从晨鸟(国际通信卫星Ⅰ号)在1965年4月发射成功之后,通信卫星的设计趋向于以增加转发器的数量来满足容量增长的要求,例如,使用同样运载工具(Atlas-Cen-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通信卫星的经济效益与技术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从通信卫星经济指标——年话路费用出发,导出了通信卫星经济效能因子数学模式。通信卫星经济效能因子除直接反映通信卫星的经济效益外,还反映了通信卫星的主要性能。因此,它还可以用来比较各种通信卫星的技术水平和作为各种通信卫星的设计准则。文中分析了通信卫星经济效能因子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并指出了提高通信卫星经济效能因子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现有的国际通信线路,有三分之二是由国际通信卫星提供的。一般说来,卫星系统的研制周期,需要六、七年时间。由于每年的通信信息量约增长20%,所以,每隔五、六年就得设计新一代国际通信卫星系统。目前正在设计国际通信卫星-VI。通过对未来国际通信的需求进行调研,并对技术上满足这些要求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之后,提出了发展下一代国际通信卫星的三项关键  相似文献   

5.
日本已经发射了三代国内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这几代卫星尽管国产化程度不高,离不开美国一些航宇公司的合作,但是提高了日本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的制造技术。日本拟在1995~1997年第四代国内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上实现完全国产化,这一时期也正是日本H2火箭投入实用和开始载人飞行的时期。日本政府要求今后对国内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实行商业化,由用户承担研制费和运营费,尽量减少国家补贴。  相似文献   

6.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拟请工业部门在1981年3月以前投标其下一代卫星——国际通信卫星-6。该卫星的通信容量预期是国际通信卫星-5的三倍。已定购的国际通信卫星-5有8颗,正考虑第9颗。国际通信卫星组织还在研究国际通信卫星-5A(国际通信卫星-5的改进型),以便在1986年第一颗国际通信卫星-6发射之前更好地满足信息量的预定增长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国外自旋稳定通信卫星发展的技术途径为背景,比较了在“东方红二号甲”卫星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中国自旋稳定通信卫星的不同技术方案;说明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对今后继续发展自旋稳定通信卫星的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世界上卫星通信发达国家之一,在开发利用更高频段和扩大卫星通信新业务,以及地球站技术等方面都处于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他们认为,未来的通信卫星将实现大型化。这样展望,不仅由于越来越多的用户对未来卫星通信、广播业务的需要量日益增加,而且也由于未来变化多样的业务要求。而这种要求,必然带来技术上的复杂性。因此,通信卫星的未来,主要决定于新  相似文献   

9.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经营的国际通信卫星系统是反映当今通信卫星技术发展水平的典型商用卫星通信系统。本文将首先简单地介绍国际通信卫星系统的发展概况,然后着重讨论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在确保卫星系统可靠性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所获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刘豪 《国际太空》2012,(11):14-19
进入21世纪以来,通信卫星技术高速发展,大容量、高功率、长寿命、高可靠的通信卫星是当前全球商业通信卫星领域发展的主流。通信卫星平台的可靠性已成为卫星运营商、卫星制造商以及航天保险人和经纪人所关注的焦点。商业通信卫星平台的可靠性通常用卫星故障率、保险损失率等指标来衡量。2004年左右,国外咨询机构对商业通信卫星平台的可靠性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推动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首先对信息基础设施和卫星通信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据此对卫星通信的未来发展予以展望;介绍了国际上最新提出的一些推进卫星通信发展的新思想、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提高卫星信道资源利用率,探索高效可行的端站接入机制是卫星通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卫星通信DVB-RCS标准基于带宽预先规划的接入机制与端站随遇接入的需求矛盾凸显,因此提出一套信道反馈优化接入机制,综合考虑各端站数据业务需求,在不改变原有协议信令特征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引入谦虚度激励方法,创造性地构造动态协商反馈模型并加以求解,达到提高端站接入数量、满足随遇接入需求、提升信道利用效率、最大化整体带宽通信业务效益的目的。通过试验验证,带宽分配反馈优化机制比传统模式提高近1倍接入率,最大端站数接入时算法耗时约只有0.67s,可为卫星信道使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全球个人通信系统(PCS)是一个发展中的新概念。1990年初开始提出利用静止轨道以外的其他轨道通信卫星的设想,最好是利用低轨道(LEO)卫星。使用低轨道卫星就像把地面蜂窝网搬到天上,并能提供与之相仿的业务。文章评价了利用移动的和个人终端的通信卫星网;给出了未来低轨道卫星网的前景;对其中一些有关问题作了归纳。同时,描述了个人通信系统的功能性构成,并对一些网络的主要技术参数作表比较。  相似文献   

14.
Ka波段卫星ATM系统差错控制编码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a波段通信是当前卫星通信发展的热点 ,卫星异步传递模式 (ATM)技术代表了宽带数字卫星通信网络的研究方向 ,文章研究了适合Ka波段卫星ATM系统的差错控制编码方案。首先分析了卫星信道的特点以及对ATM信元传输所带来的影响 ,并给出了突发误码与信元丢失率 (CLR)关系的仿真曲线 ,然后讨论了六种具有代表性的卫星ATM差错控制编码方案。针对Ka波段宽带卫星通信的特点对六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 ,其中的CASI/ALA以及RM Turbo方案为两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通信卫星是空间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并在应用中效益最显著的成果之一。本文就通信卫星的历史、现状作了一些回顾和阐述;对我国通信卫星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中继星轨道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月L2点位于地月连线的延长线上,在地月L2点运行的卫星可以连续观测月球背面,解决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通讯问题,在月球背面着陆探测任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从地球出发、利用月球引力辅助变轨、形成地月L2点的轨道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发射窗口、地月转移时间、近月点高度、近月点倾角、轨道振幅等多项因素对转移轨道和使命轨道特性的影响,寻求满足地月L2点中继任务需求的飞行轨道。通过分析研究,文章明确了转移和使命轨道的相关特性,可为中继星任务轨道的参数设计和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VSAT卫星通信以其直接服务到用户和一系列其他特点,受到专用用户的欢迎,发展极为迅速。针对VSAT卫星通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链路的计算方法;对影响链路特性的各种参数作了分析;并举例对Ku波段VSAT卫星通信链路作了计算。  相似文献   

18.
The first Korean multi-mission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Ocean, and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COMS) will be launched in 2010. The missions of this satellite will be Ka-band communications, ocean color monitoring, and meteorological imaging. The satellite was designed with only one solar array on the south panel. This novel configuration will keep imaging instruments on the north side from heating up. Asymmetry of the spacecraft configuration requires twice-a-day thruster-based Wheel Off-Loading (WOL) operations to keep the satellite attitude for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Thruster firings during the WOL operations cause the satellite orbit to change two times a day. Weekly East–West Station-Keeping (EWSK) and North–South Station-Keeping (NSSK) maneuver operations are planned for the COMS satellit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atellite in ±0.05° box at 128.2°E longitude.  相似文献   

19.
导航卫星播发信号的用户等效测距误差(UERE)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多径效应是其中较为主要的一个因素。为了测定卫星外形布局对多径效应及其带来的伪距误差的影响,同时为了验证减少多径效应的布局优化措施是否有效,有必要进行导航卫星的无线测试。在对试验技术条件进行充分研究后,设计了一系列的试验支持装配和工具,满足了多个状态的测试要求。通过工装的关键功能设计,完成了某卫星远场测试,测定了导航定位误差在典型工况下的量级,对卫星导航误差分析和提高定位精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滚动一偏航平面两自由度偏置动量控制方法。在分析某通信卫星平台所受的环境干扰力矩对姿态扰动的基础上,依据Y轴偏置动量大小的影响、构型的角动量包络、动量轮最大角动量变化值和可靠性等参数,与现有的四轮金字塔构型两自由度偏置动量控制进行了比较,其性能更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