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同轴源原子氧地面模拟装置及其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同轴源原子氧模拟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装置的各组成单元及其功能;介绍了装置性能的测量方法及结果。结果表明:装置产生的原子氧能量可以控制在5eV~10eV;原子氧的束流强度约为4×1015个/cm2·s;原子氧束中氧离子的含量小于0.1%。  相似文献   

2.
紧凑型ECR等离子体原子氧束流源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氧对低地球轨道航天器部件材料的侵蚀及其地面环境模拟日益受到国际航天界的重视.高速飞行的航天器与迎面的空间环境原子氧之间相互作用能量约为5eV,在此能量范围内,原子氧束流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的许多物理和化学问题尚待从实验上认真研究,因此必需建立地面环境模拟装置.本文根据电子回旋共振(ECR)原理,利用微波的同轴传输与耦合,采用永磁体构成轴向不对称磁镜场产生会切磁场,降低了常规设计的磁场强度,缩小了装置的尺寸,同时采用无电极放电,避免了重金属杂质导入等离子体,研制出紧凑型纯净原子氧中性束流源.该装置易与真空容器联接.联机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在10-1-10-3Pa的气压范围内稳定运行,通量密度达到3×1015atom/cm2@s,满足了原子氧环境地面模拟试验对装置小型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等离子体驱动微小碎片加速器和潘宁源的原子氧模拟装置在中国首次开展了微小碎片撞击与原子氧协同作用对Kapton膜和镀铝Kapton膜的侵蚀效应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碎片撞击能明显加剧原子氧对Kapton和镀铝Kapton膜的侵蚀效应, 对航天器的寿命及可靠性构成威胁, 制约中国长寿命高可靠性航天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空间材料Kapton的真空紫外与 原子氧复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空间常用聚合物材料Kapton开展了真空紫外辐射及其与原子氧复合效应的地面模拟试验研究,总结了试验前后试样外观、质量、表面形貌、光学参数和表面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对反应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原子氧的作用下,Kapton的剥蚀主要是碳氮等元素的氧化所致.而在真空紫外辐射的作用下,Kapton表面会交联形成大分子,从而提高了试样的抗原子氧剥蚀性能.但是,随着原子氧累积通量的增大,这层大分子会逐渐被剥蚀掉,而真空紫外辐射,对Kapton的原子氧效应试验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原子氧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了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lectroncyclotronresonance简称“ECR”)的先进技术。最佳调试状态下,可获得10(15)/(cm2·s)的束流。在该试验装置上,对航天器上常用的Kapton和石墨环氧材料进行了原子氧效应试验,首次在国内成功的获得了原子氧束流模拟试验的样品结果。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分析证明:试验结果完全与国外同类设备的试验结论一致,这标志着中国在原子氧地面模拟技术领域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OGO-6 卫星上水平扫描光度计测得的 NO O连续发射强度与计算值之间的差异。计算过程中用到的 [O]值由同时测量的氧绿线强度通过 Chapman 机制导出。[NO]值系采用 Meira 的测量值。 比较的结果,认为氧绿线的激发机制不似 Chapman 机制,而有利于存在关系 J∝[O]~2的二级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数学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对低地球轨道环境和地面试验环境下有无保护涂层的聚酰亚胺所受原子氧冲蚀及紫外线的综合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计算结果,并讨论了数学物理模型中各参数对基蚀曲线形状的影响.从数值模拟结果与美国太空试验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得出的数值模拟的结果是正确的,对航天器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行合成的含磷芳香族二胺单体--二(3-氨基苯基)苯基氧化磷(DAPPO),制备了一系列含磷聚酰亚胺薄膜.在原子氧地面模拟设备中对该薄膜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原子氧暴露前后薄膜表面的聚集态结构和化学结构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子氧暴露后,引入含磷二胺单体的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形成了富磷保护层,剥蚀率减小,抗原子氧性能明显提高, 磷质量分数为5.47%的聚酰亚胺薄膜在原子氧作用20h的总剥蚀率分别降低为Kapton和Upliex-R型聚酰亚胺的13%和20%.  相似文献   

9.
LEO原子氧对空间材料侵蚀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吸附作用(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是引起空间材料原子氧腐蚀的主要机理.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相应的腐蚀量的反应-扩散方程.应用分子动力学经典碰撞理论的估算表明了方程中的物理作用项对于扩散效应为一小量,从而进一步简化了方程.在所建立的模型方程中,选用了基于Eyring绝对速率理论的扩散系数.对空间表面材料Kapton在近地轨道LEO(Low Earth Orbit)环境受原子氧侵蚀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飞行试验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有机硅烷提高航天器树脂材料抗原子氧剥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航天器树脂材料的抗原子氧剥蚀的性能,把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并对所制成的环氧树脂试样进行原子氧效应地面模拟试验,对试验前后试样的质量损失、表面形貌、表面成分和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硅烷可以有效地提高环氧树脂的抗原子氧剥蚀性能,试样表面在原子氧的作用下生成了一种三维网状结构,该结构有效地阻止了原子氧对底层材料的进一步剥蚀,使试样的质量损失和剥蚀率明显下降.50h实验之后,添加了质量分数为25.0%的有机硅烷,该材料的剥蚀率约为纯环氧树脂的25%.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型装备测试设备测试过程中生成的测试信息都孤立的以纸质文件或各种格式电子文件的形式保存在各测试设备终端,无法实现信息集成与共享,严重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针对此,首先研究测试设备数据自动传输系统的系统总体结构、数据传输流程和数据传输规范,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自动传输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传输安全性展开设计。通过在我军某型导弹新型测试设备上验证,实现了基于以太网的测试设备数据自动采集、传输与处理,为后继测试设备共享和远程协同测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火星探测器器箭分离冲击过大问题,对单机开展了试验与分析研究。针对完成冲击试验考核的单机可靠性是否受到影响问题,提出采用强度/应力方法进行判断,将厂家给出的单机内部器件的冲击条件视为强度,将单机的冲击响应谱转化后的半正弦波视为应力,将二者相比,从试验和分析两方面表明正样单机的可靠性满足要求,经受过冲击考核的单机可靠性没有下降。此方法可作为判定完成冲击试验考核的单机可靠性是否受影响的依据,也可作为单机冲击试验前抗冲击能力的判断准则。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专用测试装备计量特性的分析评定难题,提高装备量值溯源的有效性,从装备使用者视角出发,以测试能力为基点,应用系统分析法,形成了包括方法思路、识别范围、“可计量”原则、分析步骤和结果表达等内容的计量特性分析方法。最后,以炮口冲击波测试系统为例,对该分析方法的应用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既可以为在役装备重新评定计量特性提供支持,也可以为新建(或在研)装备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倾斜摇摆试验台的倾斜、摇摆及振荡等参数的校准原理及现状,提出了采用具有零频响应的高灵敏度加速度计对倾斜摇摆试验台进行校准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相应的校准装置,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实践表明,使用加速度计可完成倾斜摇摆试验台大部分参数的校准,操作简单方便,并可溯源至国家振动基准。  相似文献   

15.
空间载荷地面检测设备的安全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载荷的研制过程离不开地面检测设备的支持。本文结合空间载荷研制的工程实际需要,对其研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地面检测提出了一种安全保障性设计,旨在保障空间载荷在地面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在硬件上采用一种IC读卡器实现对相关研制人员的地面检测操作权限的审核,之后对通过权限操控载荷的人员的所有操作以日志文件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会对每一个操作的合法性进行判断,屏蔽任何的异常误操作同时发出报警信息,能够有效地保护空间载荷的安全。这种地面检测的安全保障性设计能够防范研制人员的人为失误给载荷造成的损害,使所有地面检测操作处于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主要阐述了自动测斌技术住数字电路板备件研制方面的应用。通过对某型引俄设备数字电路板研制的验证事例,探索了ATE和LASAR仿真软件用于备件电路板研制与测试验证的方法。结合装备实验,证明了将仿真技术作为高效的电路设计验证手段,并将ATE作为通用测试验证平台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电子设备的地面综合测试是航天器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设备功能验证及性能评估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地面综合测试系统可重用性差,导致研制周期长且人力、设备投入较大.嫦娥四号着陆器载荷电控箱的地面测试系统采用模块化、可重用和CPU+FPGA单机集成体系结构,是集供配电测试、1553B通信总线仿真测试、间接指令测试、异步串口通信测试、实时数据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测试系统,适用于航天器电子设备单板调试、单机测试、软件配置项测试以及环境模拟试验等不同类型的测试.通过嫦娥四号着陆器载荷电控箱各项接口、功能、性能指标等的测试,证明该系统满足支持设备单机调试、软件配置项测试、状态确认和问题排查等测试需求,有力支撑了嫦娥四号着陆器载荷电控箱的单机设备研发,为嫦娥四号着陆器任务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混响室平台将电磁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的综合试验箱集成技术,该试验箱集成了环境试验条件和电磁辐射敏感度试验条件,可以在高低温、湿热、温度循环、温度冲击等多种环境条件下同时对电子设备施加电磁辐射干扰,考核电子设备在同施加环境应力和电磁应力的复杂条件下的适应性。经过设计、建造和测试,该集成技术满足各项预期指标并容易进行推广,可进一步降低设备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19.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机载设备雷电防护引脚注入试验波形是一种开路电压波形和短路电流波形相同的组合波.针对此类组合波,基于线性RLC冲击电流回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组合波发生器电路.研究了峰值时间、峰值电流、半峰值时间与回路阻尼系数间的关系,提出了以峰值时间和半峰值时间为目标参数的组合波回路参数设计方法.通过计算与仿真,考虑杂散参数的影响,得到机载电子设备雷电防护引脚注入试验组合波发生器电路参数.仿真表明:设计的发生器输出波形满足RTCA/DO-160G标准的要求,可用于机载设备雷电防护引脚注入试验.  相似文献   

20.
雷达、光电设备和遥测设备是常规试验靶场的主要测试设备,在实际试验中,常常同时布设这三类设备对同一弹道进行跟踪测试。然而传统外弹道测试方法是三类测试系统各自独立,自成体系,无法形成测试系统间信息融合和互相引导。本文针对多站协同测试设计了一种三段式接力测试引控方法,设计了实时引控逻辑,在预设引导源均无效的情况下采用自动优选引导源的方法进行引导控制。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测试相比,利用设计的多站协同测试设备跟踪率得到显著提升,尤其光电设备跟踪率从75%提高到96%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