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真空热试验过程中光学系统可能受到严重污染,因此需制定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文章对NASA、ESA、JAXA 等航天机构的卫星光学系统真空热试验中典型、有代表性的污染控制经验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光学系统真空热试验污染控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任向红 《上海航天》2002,19(5):57-59
针对肼类燃料在使用中产生的蒸汽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这一问题 ,介绍了肼类推进剂气体污染控制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洗涤吸收法、气体扩散法、焚烧法、活性炭吸附法、催化法、喷雾法、冷却法、泡沫覆盖法、固体粉末消污法等。论述了国内外肼类气体污染控制的各种技术 ,并对各种技术特点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国外空间站外部污染控制体系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展了对空间站外部污染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已在总体设计、地面验证、加工制造、在轨验证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备的污染控制体系。为了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服务于我国空间站建设,文章从污染分类、污染影响、污染分析、污染控制要求、污染控制措施、污染验证等方面对国外空间站外部污染控制体系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的空间站外部污染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任向红 《上海航天》2002,19(5):57-59,62
针对肼类燃料在使用中产生的蒸汽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这一问题,介绍了肼类推进剂气体污染控制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洗涤吸收法、气体扩散法、焚烧法、活性炭吸附法、催化法、喷雾法、冷却法、泡沫覆盖法、固体粉末消污法等。论述了国内外肼类气体污染控制的各种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特点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外使用的几种主要的空间环境污染监测仪器,对温控石英晶体微量天平、石英晶体粒子微量天平、电离规、热涂层热量计和光散射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及特性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根据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学的新进展,用当代最先进的仪器首次对三种典型的我国地面空间环境模拟污染样品进行了探索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具备分析微量航天污染物成分的能力;由于很高的质量分辨本领,具备检测航天污染物包含的所有元素、同位素和各种化合物的指纹鉴别能力;成像分析可获得航天污染物各成分面分布及一定的分层信息,从而可望揭示出各类污染物的形成过程。与国内外现有的各类检测手段相比,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是航天污染物检测强有力的一种新手段。讨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能开发出可避免二次污染并分阶段取样、保存样品的装置与之配合,该技术有望在迅速崛起的航天污染系统工程中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航天污染检测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电离层污染使需要通过电离层传播的超视距雷达的回波谱展宽,影响雷达的目标检测性能。基于分段多项式建模的校正算法可用于解决电离层的相位污染问题,针对该算法在处理实际数据时遇到的问题,分析相位污染校正中可能出现的相位残差跳变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讨论电离层幅度污染的问题,给出简单的补偿方法,提供了电离层污染校正算法的完整流程。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处理,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算法更适合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8.
航天光学系统的污染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国外航天光学系统的污染控制方法,研究了航天光学系统的污染效应和航天用非金属材料放气污染引起的光学透射率的变化。针对航天光学系统对污染高度敏感的特点,探讨了航天器研制全过程针对航天光学系统的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QCM用于检测航天器表面污染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叙述了QCM(石英晶体微量天平)检测技术在航天器表面污染检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航天器表面、光学仪器和动力系统的污染检测,低地球轨道空间的原子氧检测,并且对QCM检测中使用的关键方法,热解重量分析法和温度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载人飞船在总装过程中因灰尘控制不够和舱内空气不能有效流通而造成舱内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重点介绍了变风量换气除尘设备的应用及其功能,阐述了工作原理并做了计算。该方案在实践中已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交会对接任务一般由主动对接方和被动目标配合完成,交会对接飞行的主动寻的段和分离撤离段均可能出现主动对接方开启反向发动机进行反向紧急制动和撤离的情况,该情况下被动目标可能受到来自主动方反向发动机羽流污染影响。文章利用国际空间站羽流污染计算模型对交会对接任务羽流污染沉积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2.
飞行环境污染对航天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少英 《上海航天》2002,19(6):29-32
论述了卫星等航天器的飞行环境污染源及其影响特性,指出,从流体力学观点,在高真空低温环境状态下,喷气羽流污染影响范围有限,对航天器的空间交会或液体空间排放,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够避免其对航天器的污染或损害。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的防污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航天器污染的概念,污染对航天器的损害,航天器污染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航天器防污染研究概况。着重介绍真空热试验中的污染控制方法。引入航天器自污染的概念,介绍消除航天器自污染的有效办法是真空烘烤。  相似文献   

14.
离子推力器羽流特性及其污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与电推进系统有关的空间环境效应的形成原因及其对航天器性能、寿命等的影响。阐述了离子火箭发动机羽流内束离子、中性推进剂原子、交换电荷(CEX)离子和电子等主要成分与航天器相互作用的过程及机理。分析表明,离子推力器出口处的中性推进剂原子与高速束离子流碰撞后产生的CEX离子Xe^+,以及带电离子轰击推力器组件特别是加速极所产生的金属CEX离子,是造成离子火箭发动机羽流污染的主要成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防污染措施。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长期在轨运行期间,空间磁场与其自身磁矩相互作用的累积,会对航天器的姿态造成较大影响,加重姿态控制系统负担,降低航天器的可靠性。文章分别针对航天器轨道计算及地磁场模型的使用,对航天器地磁干扰力矩数值的仿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终得到航天器在轨运行时地磁干扰力矩计算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热设计中的系统性和鲁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航天器系统设计最优的角度,讨论了热设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系统最优而非分系统指标最优的热设计原则,合理并充分利用航天器资源的热管理思路,解决航天器研制问题的热设计最小重构手段,适应航天器在轨意外故障的鲁棒性热设计方法。提出了现阶段航天器热设计应适当增加主动热控比例的设计原则;结合卫星应用实例,给出了充分利用电加热这种简单可靠的主动热控手段,来提高热设计鲁棒性,从而提升热设计系统性的方案和流程。  相似文献   

17.
脉冲等离子体源控制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空间环境运行的航天器存在表面充电现象,而航天器表面充电引发的静电放电是导致航天器异常及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航天器设计和应用中,必须对航天器表面电位采取必要的控制和防护措施。文章介绍了用脉冲等离子体源进行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主动控制的研究。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验数据分析,证实了用脉冲等离子体源能有效地控制航天器表面充...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AIT模型与试验有效性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航天器的研制过程中,根据试验验证要求,需要研制各阶段AIT模型并进行大量各类试验。ESA从1999年开始研究航天器AIT模型和试验有效性评估方法,并开发了MATED应用软件,从2006年开始投入其航天器研制的应用,成效非常明显,降低了航天器AIT成本、加快了研制进度,而且确保航天器的在轨可靠性。文章对ESA的航天器AIT模型和试验有效性评估方法及其应用作跟踪研究,并就我国航天器AIT工作提出开展模型和试验有效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程博  袁建平  马卫华 《宇航学报》2016,37(12):1466-1472
为解决连续推力空间悬停控制技术对航天器控制推进系统要求较高、工程上难于实现的问题,提出基于Clohessy-Wiltshire方程的多脉冲悬停控制方法。以轨道要素外推的飞行状态非线性预测方法和脉冲悬停控制量优化算法,对悬停脉冲进行了优化,可以实现主动航天器在目标航天器附近任意点的近似稳定悬停。给出的多脉冲悬停控制方法及控制量非线性优化算法考虑了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J2项影响,补偿了Clohessy-Wiltshire方程的线性化误差,能有效提高悬停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多脉冲悬停控制方法的燃料消耗与连续推力悬停方法相比没有明显增加,不会对主动航天器带来过大的燃料消耗压力。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与空间带电粒子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带电现象是其在轨发生故障和异常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航天器性能的提升和技术发展,航天器带电技术研究的范围也大大扩展。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航天器带电技术发展的历史,并从理论研究、地面模拟试验、数值模拟和带电防护等方面介绍国内航天器带电技术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