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科技信息     
靳力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07,16(4):140-142
中国科学家揭示太空三维磁重联的几何结构2007年6月24日,国际权威科学刊物Nature Physics网络版提前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肖池阶副研究员等合作完成的三维磁重联完整几何结构的卫星观测研究成果,并称这一工作朝着(太空)天体等离子体中的三维磁重联的完整图像更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磁场重联是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中的重要物理过程。对磁场重联进行深入研究,于空间灾害预报以及各种空间探测活动而言都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回顾磁场重联研究史中的几个重要模型;然后介绍国际上进行磁场重联地面实验的主要等离子体装置及有关实验研究;最后介绍国内磁场重联实验研究的现状,重点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KLMP装置和最新实验结果,以及在建中的KRX等离子体装置。地面实验作为磁场重联的重要研究手段,还需要拓展装置尺寸及对不同条件下重联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姚青 《航天员》2009,(2):44-45
嫦娥一号的突出表现 第一次为月球“画像”,2008年11月12日,第一幅真正用立体相机来获得月球三维影像公布,这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相似文献   

4.
新型超高灵敏度磁传感器日本工业技术院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新近开发一种能用于高温、强放射性环境的超高灵敏度的磁传感器.历来所用的半导体磁传感器,不耐高温,而且很容易受放射线影响.人们发现,在真空条件下,电子的运动不会受热和放射线的影响.本传感器就是利用这...  相似文献   

5.
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中的高能带电粒子加速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环境中充满能量从几十keV到几MeV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粒子可导致在轨航天器表面和内部带电甚至单粒子效应,从而引发航天器故障。高能粒子的产生和日地空间环境中的爆发现象如耀斑、磁层亚暴等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与这些爆发现象相关的磁重联、激波和等离子体波动等加速带电粒子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空间机械臂非完整运动规划的遗传算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戈新生  陈立群  吕杰 《宇航学报》2005,26(3):262-266,325
带空间机械臂航天器系统在无外力矩作用时,系统相对于总质心的动量矩守恒而变为非完整系统。由于非完整约束的不可积性,非完整系统的运动规划与控制比一般系统要困难得多。现利用非完整特性研究了自由漂浮空间机械臂的三维姿态运动控制问题。首先导出带空间机械臂的航天器三维姿态运动数学模型,并将系统的控制问题转化为无漂移系统的非完整运动规划问题。在运动规划中,根据最优控制原理和优化理论,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最优运动规划数值算法。通过数值仿真,表明该方法对空间机械臂及航天器三维姿态运动的非完整运动规划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套专用的钣金软件RadanCAD/CAM,Radan集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具有强大的全三维参数特征实体建模及二维设计制图,其独特的三维造型和二维图形关联技术,使用户可以直接由二维视图(包括通过DXF,IGES等接口传入的两维视图)生成三维图形或由三维图形生成二维视图。另外,其功能强大细致的后置处理可与1500多种机床通讯,并具有自动展开。用户自定义加上参数,材料、刀具、加工方式库,特定储存加工后未利用板材。自动重定位,复杂形状排样,与生产计划系统相结合等功能。是一套完整的钣金制造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黄烨飞  张泽旭  崔祜涛 《宇航学报》2022,43(12):1722-1730
针对传统三维重建方法难以对纹理缺失表面进行完整重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截断符号距离函数(TSDF)融合的未知目标三维表面完整重建算法。首先设计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逐像素深度估计框架,通过在训练过程中引入多个复杂结构模型,提高该深度估计框架的泛化能力;其次,利用TSDF对各帧图像所估计的深度信息进行融合,实现对纹理缺失区域的空间目标完整三维重建。根据仿真校验,对于300 mm尺寸的卫星模型图像,像素深度估计平均误差约为13 mm,通过TSDF融合后尺寸精度误差小于5.10%。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对未知空间目标光学图像进行逐像素深度估计,并获得目标完整的三维结构与纹理信息,有效解决无纹理区域的重建结构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7年,NASA在空间探测、地球认知以及国际空间站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在航天飞机三次成功飞行之后,国际空间站的规模再度扩大,这为NASA“重返月球”建立永久月球基地以及母终的火星旅行奠定了基础。在这一年里,NASA启动了火星和小行星带空间探测计划,同时,地球科学卫星也获得了许多重要发现,如发现南极冰流下的水路如何影响海平面和发现世界上最大的冰架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1997,(8):21-21,23
美国公布新的国际空间站组装进度安排美国航宇局最近公布了新的国际空间站组装进度安排。按照这一安排,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共需45次发射,该站将在1999年1月开始具备永久载人能力,2003年建成。这一竣工时间比1984年里根总统提出这项计划时所瞄准的建成时间...  相似文献   

11.
辛田 《航天员》2014,(2):22-24
态度明确的俄、日、加 俄罗斯和美国是国际空间站项目两大主导国,负责建造国际空间站基础设施,在获悉这一消息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主管阿列克谢·克拉斯诺夫立即公开表示,国际空间站能够安全运行至2028年,在这之前完全没有必要退役。他同时透露,俄罗斯正在制定2015-2026年航天计划,制定过程中将考虑把再次延寿的国际空间站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2.
《航天》2010,(11):48-49
2010年7月19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对外发布嫦娥一号科学研究成果。从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至2009年3月1日,卫星成功受控撞月。经过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在轨运行,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8台有效载荷共获得原始数据约1.37TB,目前已获得经各种校正和处理后生成的数据产品约5.13TB,并且取得了以国际先进的全月影像图和三维地形图等为代表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08,(6):46-49
经过整整一年的飞行与探测,"嫦娥一号"获得了大量有效的科学数据,在我国航天领域创造了许多新的纪录,2008年11月12日,由它获取的数据制作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公布。专家认为,这张"全月图"在图像质量和影像制作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最清晰的一张。绕月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将带领我们走近全月图。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1,(6):37-37
2001年3月23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与欧洲阿斯特里姆公司签订了用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亚太地区 3号卫星暨鑫诺1B卫星的发射服务合同。这是1996年2月15日长三乙火箭首飞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失利以来,该组织与中国航天的首次握手。这表明,凭借自身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航天又一次赢得了国际宇航界的广泛信任。 根据合同要求,这颗卫星将于2002年春季发射。星上拥有30个Ku波段转发器,发射重量为3284千克,卫星设计寿命12年。该星将定点于东经85度赤道上空,为中国、俄罗…  相似文献   

15.
R2有腿了     
《航天》2014,(5):F0002-F0002
4月12日,美国太空探索公司“龙”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为2011年2月248到达国际空间站服役的Robonaut2机器人(以下简称R2)带来了一双可攀爬的双腿,这将提升R2在国际空间站工作中的灵活性。有了这双腿,R2将可以在舱内或舱外执行常规及重复性任务。  相似文献   

16.
钟航 《中国航天》2005,(5):9-13
2005年4月12日,中国航天在国际市场开拓中写下了重要一笔。晚上20时整,我国的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刺破夜空,将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制造的亚太6号通信卫星送人太空。这是中国长征火箭自1999年以来首次进行国际商业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2010,(2):50-51
来了两批客人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4月5日6时21分(北京时间18时21分),天刚蒙蒙亮,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一座发射台上,搭载7名航天员的"发现"号航天飞机点火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执行STS-131任务。这是美国航天飞机2010年的第2次太空飞行任务,这次飞行将为国际空间站运送重约8吨的各类生活和科研物资。  相似文献   

18.
从2002年6月到2004年6月,民航总局空管局组织了历时两年、为期18个月的京、沪、穗三大区域管制中心SSF系统培训,其中在澳大利亚墨尔本THALES公司进行了12个月的工厂培训,北京SSF本部进行了6个月的现场培训,这是总局空管局有史以来同外方合作程度最深、时间最长的一次技术培训。笔者有幸被选拔成为其中的一员完整地参加了此次学习。两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硬磁毛坯细裂纹进行了描述,简要分析了硬磁毛坯细裂纹产生的原因,然后从原因分析中发现这种细裂纹的粗细度与毛细管管径相当,利用毛细管作用原理,给出一种简便的测试方法。这种测试方法简便、经济、快速,对硬磁产品质量的同期控制、事后控制,均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山而 《航天员》2009,(5):42-43
这是今年进入第三季度以来,美国航天飞机的第二次出征太空。如果说,一个多月前“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七名航天员飞天前往国际空间站是今年夏天比较有分量的一次太空飞行,那么“发现”号航天飞机的此次飞天则是今年秋季的第一场重要飞天任务,是开秋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