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空间技术专家,曾参加中国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和第一艘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他曾担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神舟系列飞船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等职务。近日,戚院士接受《中国航天》杂志  相似文献   

2.
戚发轫,我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于1957年从北航毕业后进入航天领域工作至今,亲历了我国卫星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诞生、发展继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全过程。他不仅亲自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的研制工作,而且是东方红1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永志 《航天器工程》2004,13(1):176-176
戚发轫院士主编的《载人航天器技术》第2版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出版了,受到了广大读者和科技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本书的主编戚发轫院士是“神舟”号载人飞船的总设计师,所有作者都是直接参与飞船研制的技术骨干,包括飞船12个分系统的技术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2015年2月6日,由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京联合举办了"数据采集卫星系统(DCSS)技术及应用发展高端研讨会"。著名航天专家孙家栋、王礼恒、戚发轫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国防科工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和国家部委大用户单位及评估机构、投资机构的有关领导、专家60余人,济济一堂,围绕DCSS的应用发展、市场前景、顶  相似文献   

5.
正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负责人、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杂志对孙家栋院士进行了专访。采访中,孙院士讲述了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那段峥嵘岁月,并  相似文献   

6.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戚发轫3月11日表示,神舟七号关键技术已经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7月12—13日,2018湖南商业航空航天航海装备论坛(简称"三航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戚发轫院士、姚建铨院士、姜景山院士、蒋兴伟院士、何友院士、李应红院士、张丹院士等院士、专家,以及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各军工集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代表共计800余人参加了论坛。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飞、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李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云成 《卫星应用》2016,(4):86-89
2016年4月7日,"2016小卫星发展与管理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原总参通信部杨千里副部长任大会主席,特邀张履谦院士、戚发轫院士出席会议。同时邀请了科技部高新司、国家遥感中心、工信部电信管理局、海洋局科技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代表约170人参加了会议。杨千里主席在致辞中讲到,本次会议主要探讨小卫星发展现状、空间碎片监管、轨道频率申报和协调、业务运营模式和监管、小卫星发射和测控以及  相似文献   

9.
<正>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开启了进入太空的序幕。195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同年毛主席发出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中国自此开启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征程。根据卫星的任务要求,研制工程主要包括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地面测控等几大系统。其中运载火箭由当时的七机部八院负责承制,发射场选定我国甘肃省酒泉发射场。根据毛主席1958年的号召,中央决定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卫星研制任务。中国科学院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地球物理研究所组建了分部,  相似文献   

10.
<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在这里隆重召开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40周年座谈会,回顾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光辉历程,重温"太空响起东方红"的激情岁月,目的就是要激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9月7日,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联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共同举办了以"空天地一体化通信、导航、遥感、计算融合"为主题的空间瞭望智库论坛,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主持,中国工程院樊邦奎院士、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以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和特邀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原民辉所长做了空间瞭望智库论坛主办方发言。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4月24日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纪念日。东方红一号卫星遨游苍穹,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华民族勇攀科技高峰的见证。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拉开了中  相似文献   

13.
当神舟五号飞船把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时刻,举国欢腾,民族振奋。这时,即将接任飞船总设计师的张柏楠与所有研制人员一样百感交融。他没有想到,从这一时刻后,一个更大的挑战即将开始。时隔多年,神舟九号载着两名男航天员和一名女航天员,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时,人们对这支团队更加刮目。挂帅总师情洒"神舟"向苍穹当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把"接力棒"交给了这个当时才40岁出头的年轻人时,他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从神五到神九张柏楠倾注了大量心血。  相似文献   

14.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宇宙空间第一次响起了《东方红》的乐曲。卫星的发射成功表明古代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国,已经具有了制造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能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卫星的研制、总装和测试任务,确实是个奇迹,在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第一页。1967年,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需要,北京科学仪器厂(七机部五院卫星总装厂)由生产  相似文献   

15.
《航天员》2013,(3):I0002-I0002
3月28日,以“飞天梦中国梦”为主题的“李锦记航天奖学金启动仪式”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前副总指挥、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启中将.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中国首飞航天员、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少将,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刘洋,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等嘉宾出席,共同支持这项致力于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周武 《航天》2011,(2):16-17
2010年12月11日,中国科协第4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召开。本期沙龙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办。沙龙的主题为"新概念航天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泽洲担任领衔科学家。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中国科学院叶培建院士、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等3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正说起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人们总会提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王希季院士。王院士是我国空间技术与返回技术专家;是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提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主持我国第一个返回式卫星系列的工作。1975年,我国第一  相似文献   

18.
天兵 《中国航天》2006,(8):3-5,8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迄今,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70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发展形成了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在微小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大型公用平台研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中国航天事业的…  相似文献   

19.
星地结合是提高空间技术效益的必由之路戚发轫,杨照德,朱毅麟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combinationofsatelliteswithgroundapplicationsystemsinordertoincrea...  相似文献   

20.
科植一号菌株经返回式卫星搭载,在太空轨道运行15天后发生变异,在地面实验室筛选得取具有优良特性的工程菌株--“东方红一号”。与野生种相比。“东方红一号”菌体变大,生长迅速。发酵试验证明新菌株有更高络和无机钙和锌的能力,一艉提高15~20%,在发酵液中可溶性钙可达到每100毫升1~1.2克。以此发酵液为基础,配合其他植物有效成分,配制成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保健饮料--“东方红一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