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宋丽芳  许斌  黄希  杨蕾  刘淮宇  陈晓光 《航天》2011,(11):20-23
地面体检煞费苦心 天宫一号虽然使用了很多成熟的技术。但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也非常多。单看天宫一号的个头——长10.4米、直径3.35米,就比以往的飞行器大很多,如何保证它能够成功升空,顺利完成交会对接任务,并在太空平安地飞行两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科研人员为此煞费苦心,做了大量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2.
左永亮 《航天员》2011,(5):17-20
9月29日晚,中国首个空间试验平台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天宫一号预计在轨寿命两年,  相似文献   

3.
陈立 《中国航天》2011,(11):22-22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飞入太空,在宇宙中遨游。天宫一号上有两个舱段: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在验证我国未来建设载人空间站方面肩负了巨大任务,也吸引了较多关注,相比之下,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研制生产的资源舱就不是那么夺人眼球了,但是它所起的作用却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4.
五轩 《中国航天》2011,(11):6-8
2011年9月29日,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托举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带着中华民族建设“地外村庄”的光荣与梦想缓缓上升,运载火箭身后喷出的白烟,犹如天空中盛开的雪莲,逐渐变大。稍顷,火箭消失在茫茫天际,我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第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5.
《航天》2009,(3):10-10
在今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天宫一号”空间试验站模型的出现掀起了晚会的高潮。这个庞然大物究竟对我国的太空探索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6.
予玫  李水奎 《航天员》2011,(5):30-32
每一次航天发射都是梦想与激情的释放,而搭载活动则将梦想、激情与具体的人紧紧相连。作为中国首个空间试验平台,天宫一号的发射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本篇为您撷取围绕天宫一号开展的部分搭载活动情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空间电子技术》2011,(4):37-37
正在382公里轨道上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正式转入长期管理,后续按计划将陆续开展各项科学探测试验。  相似文献   

8.
杨蕾 《中国航天》2013,(7):37-38
神舟十号飞船箭在弦上,即将飞赴太空,与早已运行在轨道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相会"。此时此刻,仰望苍穹,人们纷纷投出探寻的目光:天宫一号,你在太空还好吗?你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为了将来的空间站建设,你还在做些什么?完美的"体检报告"迎接"贵宾"作为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已经在茫茫太空独自翱翔近两年,其"健康"状况是大  相似文献   

9.
正在《西游记》中,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定海神针,它在作为孙悟空的武器之前,一直在海底保持着"惊涛骇浪"的整体平稳。这是作者吴承恩虚构出来的。然而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面却真实存在这么一个"定海神针":控制力矩陀螺(Control Moment Gyros,简称CMG)。什么是CMG?它是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的执行装置,是惯性执行部件的一种。CMG通过高速旋转  相似文献   

10.
黄希  王娟 《中国航天》2011,(10):4-5
当天宫一号的发射牵动亿万眼球之时,记者也分别深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感受神圣的发射时刻。酒泉:航天大戏为国献礼9月29日傍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微风一点点停了下来。塔架被蓝丝绒一样的夜空包裹着.分外静谧安详。再过1个小时.塔架里的长征二号FTl火箭将从大漠深处喷薄而起,奔向茫茫太空.在宇宙空间中寻找中国航天的又一个新坐标。  相似文献   

11.
刘斐 《中国航天》2011,(11):14-15
镁光灯、聚焦台、扩音筒,一时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中国航天高技术水平、高可靠性能的最新代言,天宫一号在突破技术难关、开启中国未来空间站建设大幕的重大工程中,承担了哪些任务,又作出了哪些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近日,天宫一号成功实施了2014年首次轨道维持。地面分别于2月18日和2月19日完成两次轨控,  相似文献   

13.
孙海荣 《航天员》2011,(5):21-22
随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飞向茫茫太空,航天员将在太空拥有新家。天宫一号在太空运行两年,随时准备迎接航天员驾乘飞船入住。航天员要在其中工作、生活并开展科学实验,因此这个家“家具”众多,功能丰富。  相似文献   

14.
《航天员》2009,(2):4-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研制建设已全面展开,“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如果工作进展顺利,可望于2011年进行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相似文献   

15.
杭文  张昊摄 《航天》2013,(11):4-4
9月3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天宫一号在轨飞行任务”系统级评审会,审议通过了《天宫一号在轨运行任务总结》,认为天宫一号在两年寿命期内飞行结果满足工程总体要求,在轨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就天宫一号的飞行任务执行情况和主要技术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汇报,总结了天宫一号的发射及在轨测试阶段主要飞行事件及执行情况、平台功能验证等功能。天宫一号探索并建立了适应多飞行器在轨并行管理、技术状态新、接口关系复杂、协同性高、决策实时性强等要求的联合飞控管理模式,实现了在轨运营全过程“统一组织、统一调度、统一监视、统一决策、统一确认”,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中国实现了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  相似文献   

16.
天宫的期待     
卞奇 《航天员》2011,(5):1-1
明月映戈壁,天宫驰霄汉。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时刻。当天宫一号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熊熊烈焰的推助下,冲破长空的封锁,开拓天庭时,中国航天开启了筑巢太空的新征程。在相继实现航天员上天、太空行走之后。天宫一号展翅太空,为建设探索太空的前哨——空间站,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并代表中国航天人为祖国母亲62岁生日献上了厚礼。  相似文献   

17.
徐壮志  黄希 《航天》2011,(11):14-15
9月29日21点16分,中国载人空间站建设的大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出的巨大轰鸣声中正式拉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被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有力托举着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2,(5):36-36
据人民网2012年8月2日消息,天宫1号自2011年9月29日发射至今,已在轨运行300多天。其间,天宫1号开展了地球环境监测、空间环境探测、复合胶体晶体生长等3方面的科学实验,并获得大量珍贵实验数据和一系列空间实验成果。安装在天宫1号上的高光谱成像仪运行顺利,成功拍摄大量高光谱图像数据,已分别提供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及中科院遥感所等单位。  相似文献   

19.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5):43-43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20.
《空间电子技术》2011,(3):19-19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透露,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及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神舟八号飞船按计划已于8月26日空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