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2月18日18时,俄罗斯莫斯科星城。航天专家和媒体早已云集大厅,共同把期盼的目光投向"火星500"试验的观测大屏幕。此时,屏幕中两位身穿白色火星服的志愿者从火星登陆舱中缓缓迈出步伐,将人类坚实而从容的脚步踏上了"火星"表面。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6):674-674
2013年11月18日,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MAVEN)”探测器搭乘“宇宙神v型”火箭发射升空,它将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研究火星的上层大气。  相似文献   

3.
《航天》2013,(12):F0002-F0002
当地时间11月18日13点28分,美国从卡拉维纳尔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宇宙神”5火箭,上面搭载有“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简称MAVEN)探测器。美国航宇局预计该探测器将在10个月后抵达火星,开始为期1年的探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天浪 《航天员》2010,(4):30-31
2010年6月3日,人类首次全面模拟载人火星探测计划正式启动,6名志愿者开始了长达520天与外界隔绝的另类工作和生活。截止到发稿日止,实验已接近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没事蓝天白云,没有鸟语花香。没有花前月下……  相似文献   

5.
《航天》2012,(1):20-25
2011年11月4日,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内,“火星500”模拟飞船的舱门缓缓开启,6名身穿蓝色舱内服的实验者鱼贯而出,在“王跃!王跃!”的欢呼中,一名小个子的中国人狡黠地眨了眨眼睛,向人们挥手微笑。  相似文献   

6.
王跃 《航天员》2011,(3):40-52
一年前的今天,我和队友们开始了Mars500的征途,我到现在都记得进舱前的每一个细节:与队友们并肩站在舱门外,与乌沙克夫的握手和对话,四周闪烁的灯光和镜头,还有中心白副主任冲我摆出的加油手势……一切的一切好像都是昨天发生的一样。  相似文献   

7.
2011年2月12日,俄罗斯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对外发布,载有3名"火星-500"项目志愿者的登陆舱当天成功模拟在"火星"表面着陆。据悉,登陆舱内载有来自中国的王跃以及2名分别来自俄罗斯和意大利的志愿者。  相似文献   

8.
令飞 《航天员》2011,(3):34-35
在返程之际,火星500志愿者们开始了太空温室实验。实验用的温室和保罗·内斯波利在国际空间站上所用的类似。  相似文献   

9.
杨孝文  徐菁 《航天》2010,(8):46-49
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飞行试验“火星500”于6月3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国家航天基地正式启动,来自中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法国的6名志愿者在密封舱里生活520天,体验“火星之旅”。  相似文献   

10.
<正>"火星500"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程模拟载人火星飞行与登陆的计划,也是一项多国参与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2009年11月底,我国启动该项目的志愿者招募工作。2010年5月18日,该项目最终入  相似文献   

11.
左永亮 《航天员》2011,(1):16-19
应急演练:电力系统故障"飞行"期间,6名志愿者多次进行紧急情况处理演练。2010年12月1日、2日,"火星500"项目进行了模拟舱内电力系统故障紧急情况模拟试验。舱内一片漆黑,空调停止运转,微波炉无法加热食品,热水无法补充,冰箱食品开始解冻。对于当时的情形,罗曼写道:"若你想知道当  相似文献   

12.
《航天员》2013,(1):41-41
2013年1月9日,荷兰一家非盈利机构公布了2023年前往火星执行“火星一号”计划的航天员的条件要求,并将计划于今年年底通过全球真人秀电视节目来挑选首批火星航天员。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12,21(2):130-130
据中国日报网2012年3月10日消息,NASA的“火星勘测轨道器”于2月16日拍摄到火星表面尘旋风的清晰照片。这个尘旋风高约792m,直径约为30m。火星上的尘旋风,是一种由太阳照射引起的小型旋转上升气流,含有灰尘或沙子。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4,(3):45-45
欧空局1月23日称,其“火星快车”轨道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水冰。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上发现水。该探测器上的红外相机对火星南极地区上空水气中的分子进行了分析,确认了火星南极地区存在水。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火星快车”项目负责人说:“我们已确认在火星南极有水,不过不是液态的,而是冰冻水。这些水冰部分地裸露在火星表面上,并没有被由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全部覆盖。”根据科学家以前掌握的资料,火星两极存在巨大的白色冰冠。过去一直认为这些冰冠全是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以前提供的数据只是…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5,(10):46-46
美国航宇局8月12日使用宇宙神5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火星侦察轨道器”(MRO)。项目首席科学家加文把该轨道器称为“科学搜索引擎”和行星监视器,而喷推实验室项目科学家朱瑞克则称之为气象卫星、地质勘探器和未来探测任务和侦察兵。MRO将为今年5年内要发射的两个着陆器打前站,为其确定潜在着陆区域。“凤凰”着陆器定于2007年发射,将着陆在火星极区,  相似文献   

16.
宋杨 《航天员》2009,(4):10-15
火星,是一颗令人类永远着迷的红色星球。 人类航天之父,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只永远生活在摇篮中。”仰望苍穹,在遥远的天际,还会有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吗?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6,(5):48-48
美国航宇局去年8月12日发射的“火星侦察轨道器”(MRO)已于3月10日成功完成精细的入轨机动动作.进入绕火星运行的轨道。离表面最近点的高度约420公里。入轨动作是MRO此次飞行中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在人类此前发往火星的探测器中。只有65%成功入轨。不过,该探测器在开始执行其2年的科学观测任务之前.还要再用近7个月的时问调试仪器,并通过气动制动把周期为35小时的偏心轨道调整为周期2小时、高321公里的近圆形轨道。气动制动中,探测器将数百次地进入火星上层大气.利用大气阻力减速,从而改变轨道形状.但又不能让探测器受热过重。  相似文献   

18.
截止到5月6日,经过长途跋涉,“机遇”号火星车已驶到一个露天足球场般大小的火星陨石坑边缘。这一陨石坑的潜在科学探测价值对火星车构成了“诱惑”,但该不该命令“机遇”号下到坑里去,目前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们还拿不定主意。  相似文献   

19.
该文主要叙述俄罗斯“火星-96”探测器的飞行过程,着陆器在火星上的着陆过程以及穿透器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20.
耳东 《航天》2011,(2):36-37
截止到2011年1月5日,"火星500"模拟试验已进行了216天,本刊通过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以电子邮件形式采访了这6名志愿者,下面是他们的精彩回信。1."火星500"共有多少项试验?中国参加了哪一些?"火星500"实验项目数量有100项以上,其中包括生理学考察,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考察,生物化学、免疫学和生物学考察,微生物学和卫生保健学考察,技术操作实验等。中国的王跃参加了所有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