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陈小春  子衿 《航天员》2009,(2):18-23
自1957年苏联把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人类在太空中纵横翱游,享尽自由与辉煌的同时,仿佛弹指一挥间,数以亿计的太空垃圾布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愕然也好,惊诧也罢,人类飞天,众多的“冷杀手”已然横空出世,并将越来越多地抢占我们的太空,成为人类开拓太空不可小觑的对手,甚至成为不少事件的主角。可以说,人类征服太空的豪情之下,不经意或率性种下的苦果,必须由自己慢慢消化、解决。  相似文献   

2.
米广 《中国航天》1996,(1):9-9,13
危害日益严重的太空垃圾一份由美国航宇局出资、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撰写的报告指出,空间轨道上的人造垃圾虽然目前对卫星的威胁还不大,但却正在变得日益严重,应弓愧全世界的关注。该委员会一位负责人指出,各航天国家应在太空垃圾问题还能控制之时,携手合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孙宏金 《航天》2011,(2):38-41
目前,人类已将60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这些航天器在广泛服务社会的同时,在航天器发射和"寿终正寝"后将变成空间碎片(太空垃圾),这些太空幽灵正在威胁着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十多年来,如何清除太空垃圾,如何减缓太空垃圾的威胁,一直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十五"以来,中国政府在发展航天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太空环保"问题,许多中国航天工作者在为减缓和对付太空垃圾而孜孜不倦地工作,  相似文献   

4.
许彤 《中国航天》2005,(4):45-45
3月初,我国唯一专门针对“太空垃圾”的观测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成立。它将为我国在太空领域建起安全预警系统。空间碎片也称作“太空垃圾”,指的是人类空间活动废弃物,大到废弃卫星和各类航天器的金属部件,小到固体发动机点火  相似文献   

5.
艾薇 《航天员》2009,(2):32-33
不是新问题 就在美、俄卫星相撞事故发生后的3月底至4月初,欧空局主办了第5届欧洲太空碎片会议,这个4年一届的大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太空垃圾”专题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太空机构、政府、私营企业、和学术界的330多名国际专家。在为期4天的讨论中,与会者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领域涉及太空碎片测量、环境建模、风险控制、缓解措施和太空政策。  相似文献   

6.
张建松 《航天》2011,(1):7-7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高度重视“太空环保”,目前已逐渐形成监测预警、航天器防护和空间环境保护三大工程体系应对空间碎片问题,有效减缓了空间碎片的产生,得到国际社会好评。空间碎片是指人类在航天活动中产生的太空废弃物,也称“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7.
沈羡云 《航天》2014,(5):31-35
请看一看下面这张图吧!这是一张通过电脑生成的地球周围太空垃圾图。图中,我们美丽的地球被一层层紧箍咒样的太空垃圾包围着,失去了它往日的风采。多达50万个人造太空垃圾以每秒8.05千米的速度围绕地球运行,它们随时可能撞击飞船,造成船毁人亡,毁坏价值连城的卫星,造成太空垃圾泛滥,更可能威胁到出舱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阳光 《航天》2014,(4):6-6
欧空局正在其“清洁太空”计划下开展论证称为e.DeOrbit的空间碎片清除任务,目的是要减小航天业对地球和空间环境的影响。人类几十年的航天发射在地球周围留下了一圈太空垃圾。目前地球轨道上可跟踪到的比咖啡杯大的空间物体有超过1.7万件,存在着同工作中的航天器发生灾难性碰撞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约书亚 《航天员》2011,(4):42-43
在4月11日至14日召开的航天基金会(Space Foundation)第27次国家太空研讨会上,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司令威廉·谢尔顿(William Shelton)将军表达了他对于不断增长的太空人造垃圾数量的担忧。他指出:“地球轨道上的‘交通流量’在不断上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的太空监视望远镜(SST)将监控对美国在轨军事卫星造成威胁的太空垃圾、微流星体和纳卫星。这些支持美国遍及全世界的军事任务的卫星会在与太空垃圾、微小行星甚至敌方微卫星的碰撞中成为牺牲品。目前,DARPA已经开始部署新的陆基望远镜,该望远镜能通过广角视野观察小型深空目标,确保卫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