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来我国适航部门一直采用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用于审查申请航空器生产许可批准的制造人的一种叫作QASAR评审方法,来进行航空器的初始生产批准、生产监督及证件管理。 QASAR的全称即质量保证系统分析评审(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ALYSIS REVIEW),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生产监控工具。其评审着重于对制造人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航空科学技术》2007,(6):40-40
10月17日至18日,美国适航当局(FAA)现场目击 ARJ21飞机机头雷达罩电性能适航验证试验在一航特种所进行。中国民航 ARJ21适航审查代表、一航商飞、一航一飞院的相关专家参加了验证试验。本次目击试验是 FAA 目击 ARJ21飞机的21项适航验证试验的第一项,通过目击试验活动,FAA 的适航审查专家对中国民航的适航审查能力、承制单位的适航符合性的能力进行评估,这对于 ARJ21飞机申请 FAA 适航取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月2日,中国民航局在西安召开的2008年中美双边适航高层管理会议上,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适航官员表示,FAA 欢迎并可以受理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通过中国民航局(CAAC)向 FAA 提出的 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证(TC 证)申请,FAA 将按现行有效的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对 ARJ21-700飞机开展影子审查,目前影子审查的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启动。这是 ARJ21-700飞机申请美国 FAA 型号合格证取得的一个重大进展。ARJ21-700飞机在取得中国民航局 TC 证的同时.争取获得 FAA 型号合格证是确保 ARJ21飞机进入世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适航规章、适航审查流程、适航流程管理等方面对我国直升机适航审查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对适航审定和航空器评审两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剖析,明确审查重点,并结合我国直升机审查经验,总结我国直升机在型号合格审查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在适航审定和航空器评审(AEG)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同时也总结出了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有...  相似文献   

5.
民用飞机为获得型号合格证,应按照有关噪声适航规章条款进行噪声适航合格审定,噪声测试飞行试验是表明符合性的最佳途径。以CAAC和FAA发布的相关噪声适航文件为基础,研究了Y12F飞机噪声测试并行飞行试验所涉及的测试设备、试验场地、气象条件、飞行试验程序、数据测量和处理等方面的适航审定技术。所构建的噪声测试飞行试验适航审定方法,有效地指导完成了Y12F飞机噪声测试的适航验证工作,并完成CAAC和FAA同步审查,为获得CAAC型号合格证和FAA型号合格证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可为螺旋桨小飞机和螺旋桨通勤类飞机等新机型的噪声适航合格审定提供借鉴和指导,同时也可为意愿获取FAA型号合格证的申请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昌飞公司直11民用直升机在国内首次通过适航审查,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实践,阐述了按ACSEP建立健全民机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昌飞公司按ACSEP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且使其运行持续有效,为我国民用航空器企业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适航管理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航空器评审与商业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航空器评审工作的具体内容,研究并总结了国外主要适航当局FAA、EASAAEG部门的机构设置以及我国航空器评审工作的发展状况,阐述了航空器评审在型号合格审定过程中的重要性,对我国民用航空器的研制开发和投入运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航空器评审工作的具体内容,研究并总结了国外主要适航当局FAA、EASA AEG部门的机构设置以及我国航空器评审工作的发展状况,阐述了航空器评审在型号合格审定过程中的重要性,对我国民用航空器的研制开发和投入运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适航条例(含环境保护适航要求)、豁免、专用条件、等效安全等4个方面分析B787飞机的型号合格审定基础,并梳理分析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对B787飞机的其他适航要求。分析研究B787飞机审定基础的形成过程,对国内即将研制的双通道宽体大型民用飞机适航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的第35架MD-82飞机,于1994年10月18日正式交付给中国北方航空公司。这标志着继第一个中美合作生产25架MD-82飞机项目完成后,第二个中美合作生产10架MD-80系列飞机项目又取得了圆满成功。 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MD-82/83飞机的两个合同是根据1985年4月中美两国政府正式批准的《合作生产MD-82飞机和补偿贸易协议》,分别由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中国航空器材公司和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共同签署并实施的。 为了适应合作生产的需要,上海航空工业公司实施了相应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复合材料在民用飞机上的应用始于70年代中期。1978年7月10日FAA颁布了咨询通报AC20-107“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这是有关复合材料的第一个适航规范。波音727飞机的升降舵、L-1011飞机的副翼和波音737飞机的平尾都是根据这一规范进行设计和适航审查的。经过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FAA于1984年4月25日颁布了新的咨询通报AC20-107A“复合材料结构”,明确了对冲击损伤的验证要求、损伤无扩展概念及湿热环境下的验证要求。它是民用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进行适航符合性验证  相似文献   

12.
李升  路遥 《中国民用航空》2013,(12):91-92,108
一.背景 各国民航当局对民用航空产品的生产活动通过开展生产审定,颁发生产批准证件来进行适航管理。生产审定的适肮管理就是在飞机的型号设计得到批准(即颁发了型号合格证)之后,对民用航空产品的生产线是否能按照经批准的型号设计持续稳定的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进行评判和审查,其核心是对生产线的质量系统进行评审和监管。完成了生产审定过程,民航当局将对民用航空产品的生产单位颁发生产批准证件。各国民航当局对生产审定颁发证件的形式,以及对质量系统的航空规章要求既有其同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初级类和限用类航空器中的固定翼飞机的适航法规概念,分析了对其相关的适航审定政策及适航修订过程比较了两者技术上的差异性和进口审定方面的适航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4.
《航空港》2013,(12)
<正>与上海绩缘近30年后,今年11月16日,中国内地最后一架麦道飞机——东航旗下中国货运航空公司的一架编号为B-2179的麦道MD-11货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往美国,交还美方。与上海结缘近30年麦道公司的MD-11、MD-82、MD-90,中国的航空公司都曾运营过。民航人士介绍,MD-11是由原美国麦道公司生产的大型三引擎宽体远程民用飞机,而MD-82和MD-90都是双引擎民用飞机。这三种麦道机型与上海有着多年情谊。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于1985年与美国麦道公司签订合作生产MD82的协议,共来料组装35架MD-82飞机,其中5架返销美国。MD-82飞机是唯一在中国国内组  相似文献   

15.
北方航空公司的编号为B-2106的MD-82飞机,至今已安全起降13000多次,安全运营24000小时,飞机质量稳定,平均日利用率成为中国民航系统机型中最高的飞机之一。这架飞机是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麦道公司合作生产的第一架MD-82飞机,自1987年7月31日交付给北方航空公司使用至今已安全飞行十年整。  相似文献   

16.
<正>11月26日,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表示已告知波音公司,FAA将是所有新波音737MAX飞机的唯一适航证书颁发机构,此前,波音737MAX适航证书的颁发机构由FAA与波音公司共同担任。FAA还重申,尚未完成对波音737MAX飞机设计变更和相关飞行员培训的审查。波音仍有许多待处理的问题,包括尚未安排的认证试飞,以及国际飞行员的模拟器练习。此外,它还必须完成软件文档审核。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用航空器年度适航检查是借鉴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对通用航空小型航空器的做法,对航空器进行适航管理的卓有成效的方法之一,自1990年以来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在这六年里年检工作经历了起步,摸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民航业对民用航空器在持续适航和运行过程中安全问题的研究,民航业对航空器持续适航和安全管理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本文通过介绍民航业对"老龄飞机"认识的发展,阐述了民航当局对航空器持续适航和安全改进的适航管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自1987年5月4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我国的民用航空器严格地置于适航监督之下,成立了适航管理机构;建立了适航法规和文件体系;培训了适航检查人员;开展了民用航空器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维修全过程的适航审查和监督,使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走上了国际上先进的科学的程序化的适航管理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民用支线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适航条款开展初步研究。从APU在航空器系统中的层级出发,确定其核心适航要求CTSO-C77b,并结合FAA TSO-C77b分析CTSO-C77b的产生和衍变历史,从而依据条款内容和技术特点进行重新分类。通过对比分析FAR-33/CCAR-33R2与CTSO-C77b条款要求的关联性,提出并表明借鉴FAR-33/CCAR-33R2的技术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来分析研究APU的适航要求是合理且充分的,上述研究结果可对我国APU适航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