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交流总结我国在航天飞行动力学研究及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我国当前及今后开展航天器飞行动力学研究和应用的新思路、新技术、新途径,促进我国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的进步,为我国航天任务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拟联合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第二届全国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研讨  相似文献   

2.
《飞行器测控学报》2011,(5):10-10,65
为交流总结我国在航天飞行动力学研究及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我国当前及今后开展航天器飞行动力学研究和应用的新思路、新技术、新途径,促进我国航天器飞行动力学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对长期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医学防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外航天医学发展的分析,结合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实际,综述长期飞行任务中失重、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从医学监测和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技术角度对行星际航天飞行任务中保障航天员的健康安全提出建议,为我国航天事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杰 《载人航天》2008,(3):60-64
分析软件重用的主要技术问题,介绍国内外航天飞行软件重用技术研究和应用状况,涉及飞行软件的代码重用、任务重用、代码自动生成、软件生产线等技术。据此,探讨飞行软件重用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软件重用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航天任务控制中心容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任务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作为管理所有在轨飞行航天器及资源的航天任务控制中心,要求具备很高的可靠性与较强的容灾能力。国际航天大国对地面系统,特别是任务中心级的备份均非常重视,也开展了相关建设和系统运行。在对我国航天任务控制中心容灾模式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容灾中心的技术要素、需求分析以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     
《载人航天》2014,(1):2
<正>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飞船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为充分展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科研学术成果,不断提高工程技术水平,推动工程任务经验成果制度化、规范化、成熟化工作,编辑部根据工程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及编委会要求,围绕"交会对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在航天飞行任务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席政 《航空学报》2007,28(4):791-795
 在航天飞行任务中,如何设计航天器的飞行过程,如何确定地面对航天器的控制操作,如何制定飞行控制计划等,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航天飞行任务规划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在充分认识和把握人工智能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规则演绎和状态演化的生长式推理模型,并对模型的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然后导出了该模型在航天飞行任务规划问题中的具体形式,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航天任务自动规划的难题。通过在实际航天任务中的应用和验证,不仅证明该模型和方法是正确的、可行的和高效的,而且证明人工智能在航天飞行任务规划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航天编队飞行必须测定队列的相对位置、姿态和时间,还必须有适当手段在航天器间交换工程数据和科学实验数据。研究和开发射频收发器对于我国发展航天编队飞行技术有特别的紧迫性和现实的意义。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国外在研的射频收发器研发情况,提出以实现星上测量、通信、制导、导航和控制一体化为最终目标,逐步、有层次、分阶段地开发射频收发器技术的系列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航天领域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中心,首任所长姚桐斌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研究所主要从事航天及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承担着大量航天产品研制、生产任务,拥有丰富的复合材料设计、加工、生产经验,以新颖独到的材料工艺设计方案为火箭、卫星及其他高技术领域提供了更轻、更强及特种功能的部件。研究所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复合材料成形与加工工艺技术中心、无损检测工艺技术中心、焊接工艺技术中心、表面工程工艺技术中心;建有先进功能复合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航天测控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测控系统对促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负有重要责任。要满足今后十年我国可能的航天任务对测控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提高测控技术总体水平,增强和拓宽测控网的整体功能。本文根据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航天测控系统的任务和目前航天测控的差距,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课题,结合我国实际对未来航天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相关发展策略归纳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为背景,针对历次任务中USB测控网使用上出现的测站任务准备时间过长、与其他任务测站使用相冲突、测站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在统计和分析实战任务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载人航天飞行任务USB测控网优化配置的可行性方案,并提出了任务中选择测站的原则和测站配置确定流程,以期能够在今后的任务中更为合理地分配有限的USB测控网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心简介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是我国航天领域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中心,也是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复合材料设计、加工、生产经验,以新颖独到的材料工艺设计方案为火箭、卫星及其他高技术领域提供了更轻、更强及特种功能的部件。缝编材料技术开发中心隶  相似文献   

13.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玉明 《宇航材料工艺》2007,37(6):I0004-I0004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五十年来,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形成了以复合材料及工艺技术为龙头,非金属材料及工艺技术、表面工程技术、金属材料及工艺技术、检测分析技术为重要组成的航天材料及工艺技术体系;建立了与航天型号研制生产相配套,以复合材料结构件和非金属、特种金属制品为主的制造体系,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32项,1979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3项,部级科技进步奖近400项,是载人航天工程和远程固体战略核导弹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主要获奖单位。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空间特殊服役环境,航天材料研制、保证和使用单位已在材料设计、材料加工、材料评价和材料使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对我国航天材料的选型要求进行了分析,接着对航天材料、航天材料飞行试验、空间材料科学、航天材料空间环境适应性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航天材料工程学的概念,进而对航天材料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关联性进行了阐述。最后,为满足未来空间技术发展需求,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航天材料工程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划、研发、试(实)验、评价、选用、数据服务等角度,设计构建了具有航天领域特色的航天材料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探讨了如何创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专项管理模式,通过研究提出了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政策建议,即在创新专项管理的同时,将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开展务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推动载人航天工程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航天测控资源存在“条块分割、设备分散”等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并提出解决设想,其目的是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航天测控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测控资源和空间资源充分共享及综合利用。首先对我国地球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的航天测控资源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根据不同卫星的测控特点,提出航天测控资源综合利用的设想,并对其利弊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结合我国航天测控资源实际情况,指出了实现航天测控资源综合利用需要重点解决测控覆盖范围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摘针对目前大型工业CT分辨率受限的问题,本文简述了显微CT技术的概念、原理、技术优势,通过显微CT技术对典型航天材料的检测实例,研究了显微CT技术在小尺寸的航天材料检测中的优势。结果表明,显微CT技术能够发现材料中微米级缺陷,能够观察材料中微小缺陷在空间的形貌及分布,并且能通过图像处理软件统计缺陷的尺寸分布,为航天材料无损检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宇航材料工艺》2008,(2):F0003
表面工程技术事业部成立于1997年,作为航天表面工程工艺技术中心(镀、涂层分部),是航天系统内专业从事特种涂镀层工艺技术研究生产的单位,承担着航天型号表面工程技术及相关民用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工作。事业部以铸造航天产品的质量理念和文化,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9.
表面工程技术事业部成立于1997年,作为航天表面工程工艺技术中心(镀、涂层分部),是航天系统内专业从事特种涂镀层工艺技术研究生产的单位,承担着航天型号表面工程技术及相关民用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工作。事业部以铸造航天产品的质量理念和文化,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20.
航天材料空间环境效应损伤机制及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航天材料在轨将遭遇多种空间环境的作用且不同空间环境对航天材料的损伤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本文首先对航天材料的空间环境及效应进行了介绍,接着对真空、温度、微重力、等离子体、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空间大气、空间碎片及微流星体、空间污染、空间动力学、腐蚀及空间生物等环境对航天材料的损伤机制及不同损伤机制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对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关注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