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2月7日,“星尘”号探测器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用“德尔它”2火箭发射升空,本刊当时曾对此进行过报道,题为《星尘向着扫帚去》,如今,在太空邀游了七年,飞越了48亿千米漫漫长路的“星尘”号,终于携带着彗星“维尔特二号”的样本,于今年1月15日顺利返回地球老家,可谓“七载携尘终归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1999年2月7日21点04分,美国航宇局的“星尘”号探测器从卡纳维拉尔角由“德尔它2”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为期7年的飞行,其使命是捕获彗星尘埃标本并且把它们带回地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欧美先后发射了“星尘”(Stardust)、“罗塞塔”(Rosetta)和“深度撞击”(DeepImpact)等彗星探测器。其中“星尘”成功取样,正在返回途中;“罗塞塔”将在彗星表面着陆;最举世瞩目的美国“深度撞击”探测器在2005年7月4日13:52首次成功撞击坦佩尔-1(Tempel-1)彗星,并发回了相关照片,这是人类第1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类对彗星越来越感兴趣,2004年1月2日,飞行已久的美国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与怀尔德2号彗星交会。2004年3月2日欧空局发射了第1个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它将经过10年的长途跋涉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轨道,并向该彗星释放着陆器。现在美国人又把“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送上太空,为的是“上演”惊心动魄的太空大撞击。那么,如此频繁的发射彗星探测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彗星曾被人描述为“脏雪球”。它生成于比海王星轨道还要远的、环绕太阳运行的一个由神秘天体构成的带,是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的。由于它自身的温度极低并处…  相似文献   

5.
继2005年7月4日美国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在太空撞击坦佩尔-1彗星,实现了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之后,2006年1月15日彗星探测再次掀起的高潮,因为这一天美国星尘号返回的首次携带彗核物质取样返回地球。2014年,欧洲的“罗塞塔”(Rosetta)探测器还将在彗星表面着陆。  相似文献   

6.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3,(7):8-9
抓住机会,留名彗星 2004年2月之前,您只要登录北京天文馆网站www.bjp.org.cn,在相关网页中成功注册,您的名字就将在2005年7月4日,搭载美国航字局“大冲撞”彗星探测器,抵达并永久地留在坦普尔1号彗星上。“大冲撞”探测器将对彗星内部进行探测,帮助科学家了解有关彗星组成和太阳系形成的信息。其使命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非专属于科学家,每一位对太空充满好奇的人都可以参与。尽  相似文献   

7.
航天简讯     
200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8项太空探索进展□□200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在探索与认知地球、太阳系以及宇宙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其中最重要的8项是:①航天飞机重新开始建造“国际空间站”;②在2006年12月4日公布了全球性太空探索战略和美国月球体系结构;③“火星全球勘测者”探测器、“机遇号”火星车发现了火星上存在水的新证据;④首次发射了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星尘号返回舱带回了彗星和星际尘埃颗粒,卡西尼号探测器发现土卫二上存在液态水的迹象;⑤启动第5次“哈勃”望远镜维修计划,以使其天文观测能力在未来得到扩展和提升;⑥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8.
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返回地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统 《国际太空》2010,(8):28-33
2010年6月13日,日本隼鸟号[Hayabusa,也叫缪斯—C(MUSES—C)]小行星探测器结束了约7年的太空之旅返回地球。6月14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为隼鸟号成功返回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申请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作为探测器,它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以外天体着陆并返回地球的;二是成为有史以来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取样返回器。  相似文献   

9.
美国“彗核之旅”彗星探测器8月15日凌晨在飞离地球轨道的过程中,与地面失去了联系。当时该探测器位于印度洋上空约225千米处。按照设计好的程序,探测器的发动机应于美国东部时间凌晨4时49分左右点火,以使探测器能加速到逃逸地球轨道所需的速度,正式踏上追踪并探测彗星的旅程。在这之后约45分钟,控制人员应能接收到来自“彗核之旅”的信号,但十几个小时之后,美国航宇局设在美国本土、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探测网未接收到来自该探测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文青 《国际太空》2004,(12):16-19
人类对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探索从很早就开始了,特别是对彗星的考察,使人类有望揭开太阳系形成的秘密,因为从彗星上能够找到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线索。彗星由冰、气体和尘埃构成,这些物质来自约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早期的原始残骸。继美国航宇局(NASA)的“星尘”彗星探测器于2004年1月成功追上怀尔德-2彗星,并拍摄照片和收集其彗尾物质后,  相似文献   

11.
空间扫描     
欧空局于7月1日展示“罗塞塔”彗星探测器模型 它将在2012年与“维尔塔宁”彗星会合。欧洲在彗星探索方面已居于领先地位,1986年曾成功把“乔托”探测器发射到了距离“哈雷”彗星不到600km远的地方。与“乔托”不同的是,“罗塞塔”在2012年5月28日与“维尔塔宁”彗星会合之后,将沿距彗星表面仅1km的轨道环绕彗星飞行,而不仅是擦肩而过。它还将向彗星扔下一个100kg重的着陆器,着陆器再发射一把带倒钩的叉子,使之插入彗星,以确保探测器不会因为碰撞而弹离彗星。日本H-2A火箭开发受阻 1999年3…  相似文献   

12.
1998年7月至1999年6月热点聚焦阿波罗10号一最后一次登月彩排5一34发射成功的航天器3一386一36团结·奋进·曙光1一2阿波罗n号的成功之旅6一8当代资源卫星谁执牛耳4一20空间站时代荆棘载途l一4最后一位登月者6一14照相侦察卫星的无奈6一28寻找生命之水的“火星98”1一12深空二号的使命1一13星际探测太空画廊故弄玄虚的“人类大劫难”2一7在冰与火之间1一21国际空间站1一封面、封二、冥王星身份之谜2一18与彗星约会的“星尘”号2一12插一、插二、2一封底勿失时机看火星2一14太阳峰年向我们走来2一16新一轮火星探测热1一插八、封三北约轰炸南…  相似文献   

13.
“先驱者10号”在茫茫太空中遨游了25年后仍在向地面发回信息。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发射的空间考察器中飞行时间最长和距离地球最遥远的星际探测器。 “先驱者10号”探测器是美国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系列,从1958  相似文献   

14.
国太 《太空探索》2004,(4):40-43
在火星探测进行得热火朝天时,科学家们仍不忘将目光投向彗星这种神秘的天体,2004年3月2日格林尼治时间7:17分,欧空局将1个名为“罗塞塔”(Rosetta)的彗星探测器送入了太空。它将经过10年的长途跋涉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轨道,并向该彗星释放着陆器。  相似文献   

15.
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已经在太空中翱翔了6年时间,它的最终使命是在2014年与一颗彗星会合,并探索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奥秘。但在此之前的漫长旅途中,“罗塞塔”也顺便走访了其他天体,  相似文献   

16.
小消息     
欧空局将研制彗星自动探测器欧空局委托法国马特拉公司研制一名为“玫瑰花”的欧洲自动探测器,以收集新的彗星样品。它将于2001年发射,2008年取回乔尔尤-诺维-杰罗西门科彗星的样品回到地球上。实施此项宏伟计划将与美国合作,美航宇局将保证发射,并用美国国际深空跟踪网跟踪。欧空局研制的探测器将对彗核取样,然后返回。日本也在考虑一项类似计划,他们将于1989年5月作出决定。预计日本将于90年  相似文献   

17.
在彗星物质所形成的巨大“尘暴”中,美国航宇局的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04年1月3日凌晨3时许近距离飞过“怀尔德—2”彗星,成功收集到彗星喷射出来的尘埃。现在星尘号已经在返回地球的途中了。它将把彗星物质带回地球供科学家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5月5日,宇宙神5号火箭搭载美国宇航局的洞察号(InSight)火星探测器从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启程,开启了为期205天的太空之旅。它将于2018年11月26日登陆火星表面,在火星上安置一枚火星地震仪(以下简称火震仪),并把一根长长的探针刺入地下。火星内部的秘密也将被一一揭开。"抠门"项目之一"洞察号"是美国宇航局的知名抠门项目——"发现(Discovery)"项目的成员之一,有多抠门呢?就是每  相似文献   

19.
腾月 《太空探索》2006,(11):28-29
还记得美国航宇局用航天探测器撞击彗星曲事件吗?从那次撞击中.美国科学家获得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星尘,好像是尝到了撞击的甜头.美国人撞上了瘾.撞击彗星成功之后又开始策划撞击月球。美国人撞击月球计划的时间初步定在2009年1月。不过这次美国人可没有抢到先机,欧洲人已于今年9月3日率先撞击月球,与撞击彗星相比.撞击月球更具有实用意义.它可以为开发月球能源作准备。  相似文献   

20.
广角镜     
今年7月16至22日,“休梅克·利维9”彗星将与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相撞,并引发一系列的爆炸。由于落点在木星背向地球的一面,撞后18分钟地球上才可以看到。而且观察这次碰撞的地面仰角为10~15度,不利于地面仪器观测,天文学家正筹划用半打以上的宇宙探测器观测围观这次太空盛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