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针对经济订购批量公式假设中存储空间无限大这一条件不符合实际这一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租用场地,存储物品。针对这种方案建立了总平均费用存储模型,给出了在总平均费用最小意义下的最优存储决策。并给出实例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Turbo码对解决远距离微弱信号处理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然而其交织器对存储的要求和译码算法的复杂性,提高了其工程实现的难度。本文提出一种实用的方案,采用二次置换多项式(QPP)交织器和线性拟合Log—Map译码算法,减少了计算量,节省了存储空间。同时,通过参量优化设计,提高了纠错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低信噪比条件下的误码率要求,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3.
驾驶员模型建模精度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频域内驾驶员描述函数和辨识方法和最小二乘的驾驶员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按照严谨公式的规范条件建立了驾驶员模型建模精度评介公式,并对驾驶员完成俯仰跟踪任务时的仿真结果和驾驶员模型辨识结果进行了精度检验计算,同时还探讨了提高建模精度的有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变长编码广泛用于各种编码方案中。H.264中采用了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变长编码(CAVLC),其编解码设计的关键技术是快速搜索和匹配结构复杂的码表。本文结合CAVLC特点,改进了编码算法的码字存储方式方法,分析传统的变长码解码算法,提出一种基于ROM快速寻址的解码算法。在Vertex4FPGA上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较好的权衡了面积和速度性能,降低了设计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横向转运策略的不完全修复件库存配置与订购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备件横向转运补给能有效提高装备保障效能,针对现有研究不适应装备复杂的层次结构关系,以及未考虑不完全修复件的报废情况等问题,建立了多等级、多层级下不完全修复件的库存横向转运模型,模型的正确性通过仿真得到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首先以装备可用度为约束,以备件购置费用最低为目标,利用边际优化算法得到备件初始配置方案;然后,在考虑备件报废率的情况下,通过权衡订购费用与库存管理费用得到备件后续采购方案;最后在实际案例中,通过与非转运条件下的优化方案比较,验证了转运策略在提高装备保障效能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MSC.PATRAN环境的参数化有限元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是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的基础。结构外形参数改变,其有限元模型将随之改变。针对这种情况阐述了基于MSC.PATRAN的有限元参数化建模方法,以三杆桁架为例描述了参数化建模的过程,最后对一机翼盒段实现参数化建模,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参数化有限元建模可以方便的得到一组外形或功能相似的模型结果和分析结果,提高了建模和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横向转运策略的可修件三级库存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任洋  李庆民  李华 《航空学报》2014,35(12):3341-3349
备件横向转运补给是提高装备保障效率的有效途径,针对现有研究不适应部队多级维修供应模式的问题,根据VMETRIC和生灭过程理论,建立了三级保障模式下多类可修备件的库存转运模型,运用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研究了多种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以装备可用度为约束、备件购置费用最低为目标,采用边际优化算法得到最优库存方案,并与非转运条件下的方案进行比较。在实际案例中,本文构建的转运模型在提高各项保障效能指标的同时使备件购置费用降低了22.3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标准信号的存储和恢复问题,提出了用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代替存储时域信号的思路,并用信号的一个采样值和其功率谱密度恢复了整个信号。从计算结果看,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压缩机载设备的数据存储空间,并且恢复的信号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MSC.MARC用户子程序“uselem”及用它建立飞机载流管系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并给出了算例。使用该子程序计算了简支载流管道固有频率随液体流速的变化情况,其结果与用解析公式得出的结果吻合很好;使用MSC.MARC与其用户子程序“uselem”结合进行载流管系的动力学分析,在建模和后处理方面都很方便,因此在飞机载流管道振动分析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瓦”状塞式喷管的数值模拟与实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梧叶  刘宇  马彬  程显辰 《推进技术》2002,23(4):292-297
为了寻求高性能和更接近工程应用的发动机,提出了一种内喷管为轴对称喷管,塞锥为凹面的“瓦”状塞式喷管,分析了这种塞式喷管的优缺点,并针对一研究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比较,数值模拟采用NND格式求解曲线坐标下的三维平均雷诺的N-S方程,并用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封闭方程组,实验研究采用酒精和氧气作为推进剂进行了热试车;研究模型的内喷管面积比为3.24,总膨胀比为22.15,设计压力比为220,结果显示“瓦”状塞锥改善了塞锥的流场,并且当压力比在16.8-220的范围内变化时,其相对理想喷管的喷管效率在0.90-0.96内变化,对发动机设计作进一步改进,其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元器件贮存可靠性受多个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时间序列预测实质是实现一个非线性映射。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某元器件贮存可靠性性能参数时间序列进行了预测,仿真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罗金飞  赵帅兵  覃落雨  王刚  刘晓光 《航空学报》2019,40(12):323250-323250
针对恶劣空间环境设计了一种两级存储编码方案,以应对航天系统中存储单元发生多个单粒子翻转(SEU)错误的问题。方案设计的主要思想是根据简单低纠错编码组合出高容错编码,通过编码组合,使用字间编码来纠正字内编码无法纠正的错误,从而使存储系统更加可靠;对两级编码方案提出若干优化策略,以提高编解码性能,使得两级冗余编码效率接近于原始字内编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两级冗余编码方案能够较好解决存储系统中发生多个单粒子翻转错误的问题。即与单一的字内编码相比,两级纠错编码方案能够大大降低星上存储系统出现不可修复的概率,保证了星上存储系统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3.
民用飞机的储存设备是飞机运营时需要使用的一类设备,可用于储存乘客、机组人员携带的物品及飞机型号设计中需要使用的设备。阐述了储存设备(隔间)的适航要求,并以某型号民用飞机上的后储藏室为例, 详细地阐述了其构建思路及对相应适航条款的验证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热动力系统吸热/蓄热器能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电力系统。吸热 /蓄热器是热动力发电系统关键部件之一。吸热 /蓄热器采用的蓄热方式是相变蓄热。通过对吸热 /蓄热器的能量分析 ,可以很好的了解吸热器的能量传递 ,以及相变材料的工作过程。建立了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吸热器腔体辐射模型 ,结合换热管的传热模型计算了吸热器的传热过程。得到了吸热器的能量损失、工质吸收能量、PCM的潜热储能和显热储能等重要指标 ,并且得到了换热管最大温度 ,工质出口温度等重要结果。计算结果可以用于吸热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对于长期贮存的导弹,通常能获取的贮存信息仅为贮存期内的年检数据与少量的例行试验数据,贮存信息相对匮乏,对导弹贮存寿命与可靠性评估工作非常不利。为解决这种工程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发展了一种采用工程加速贮存与地面鉴定试验相结合的加速贮存信息获取方法,获取典型单机与简单系统贮存信息。将典型单机与非金属材料加速贮存信息与地面鉴定试验信息、现场贮存信息、贮存环境数据以及例行试验信息等数据信息融合处理,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贮存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现场贮存信息与加速试验信息融合分析的导弹贮存寿命与可靠性评估方法,并给出导弹在现有贮存时间下,继续贮存一定年限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可靠度预测模型的导弹贮存寿命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针对导弹在进入正常贮存周期前经历状态不详的情况,论文基于导弹贮存可靠度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贮存时间投影估计方法,获得了贮存时间这一关键参数,为进行贮存寿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温相变单元管蓄热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高温共晶盐 Li F-Ca F2 为相变材料 (PCM)和以干空气为工质的相变蓄热系统 ,采用焓方法建立了以控制体单元为对象的单管相变蓄热模型。在模拟空间站太阳能吸热 /储热器轨道运行参数下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地面模拟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近年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和不断提升的数据采集处理能力使得试验数据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但目前采用的传统试验数据存储管理和应用服务手段已难以适应任务发展的形势要求.针对航天任务参试系统多、地域跨度广、试验数据采集源多、规模增长迅速、业务应用复杂及用户多样等特征需求,采用云存储和云计算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数据中心架构,论述了基于两级数据中心的应用服务模式,实现了两级数据中心的整体设计,支持全系统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和业务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支持计算节点、存储节点和网络节点的动态扩展,能够较好地满足海量飞行试验数据的长期存储管理和高效应用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继卫星系统日益增长的海量数据存储需求,探索将云技术应用于中继卫星地面存储系统中,研究并设计了适用于中继卫星系统的分布式云存储的体系架构.该架构通过分布式存储和存储虚拟化技术,对存储资源进行了整合,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存储网络,集合成一个大规模广域云存储系统,可提供整体存储和访问的功能,并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存”、“取”、“管”.与传统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架构分析比较,该架构从系统扩展性、可靠性和服务性等多个方面均更加具有优势,能够适应日益增长的中继卫星系统海量数据存储需求,解决中继卫星系统中大容量数据存储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